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572.
为探明强震作用下大直径深长单桩与群桩基础的动力时程响应差异,依托海文大桥实体工程,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开展了4种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单桩及群桩基础的桩顶加速度、桩顶相对位移、桩身弯矩时程响应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群桩效应的存在,桩顶加速度时程响应呈现双面性,群桩基础桩顶加速度峰值大于单桩基础,但峰值出现时刻滞后于单桩0.29~1.06 s;群桩基础的桩顶相对位移最大值显著小于单桩基础,且出现时刻明显滞后,Kobe波作用时滞后高达3.82 s;群桩基础的桩身弯矩最大值小于单桩基础7.54%~9.22%,且单桩基础受地震波影响较大,弯矩时程响应振幅明显大于群桩基础。桩基础抗震设计时,可充分发挥群桩基础动力时程响应滞后性特点,合理设计并选择最优桩型。  相似文献   
573.
探讨了基于差分进化-人工神经网络构建沉积河谷地震响应代理模型的可行性。首先建立沉积河谷对地震波散射的求解方法,以半圆形、V形沉积河谷为例,以入射波条件、沉积内外介质属性、场地形状为特征参数,以沉积河谷地震动放大系数为预测目标参数,构建数据集;其次,建立沉积河谷地震动放大效应人工神经网络、差分进化-人工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模型,对比两种算法计算精度和稳定性,并进行了特征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能较好地预测沉积河谷地震动放大效应,使差分进化-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显著提高;入射波频率是影响沉积河谷地震动放大系数的主要原因,沉积内外介质密度比的影响较小。本研究结论可对地震作用下更为复杂的局部场地效应预测和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4.
文章阐述了重庆市长寿区渡舟镇—江南镇一带表层土壤中Se元素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以及Se元素与Pb,Zn,Hg等8个重金属元素、pH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区表层土壤中Se元素经迭代剔除后背景均值为0.14×10-6,处于低含量水平;Se含量在城镇区域明显高于农田区域,局部富Se水平;土壤中Se元素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及土壤对Se元素富集特性的控制,在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新田沟组中,Se元素含量随地层年代由老到新逐渐减少;在侏罗系中上统沙溪庙组—蓬莱镇组中,随地层时代由老到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Se元素含量的升高,As,Cd,Cr,Cu,Pb,Zn元素含量逐渐升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Hg,Ni元素含量略具升高趋势,而pH值则无明显升降,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75.
Anderson模式只适用于均匀弹性变形域,无法解释自然界中复杂的断层作用现象,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结合砂箱实验成果和库仑-摩尔准则,分析基底先存构造的活动性,提出了判定先存构造活动性的力学参数--活动性系数(faS),它由先存构造的产状和力学性质以及应力状态(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等方面决定.该参数考虑到地质...  相似文献   
576.
2011年,充满着活力与希望,也满载.着机遇与挑战,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北海分局将认真贯彻全国海洋厅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按照国家海洋局“十二五”期间海洋工作“五个着力”的基本思路,落实刘赐贵局长关于提高“六个意识”、加强“六大能力”建设的指示,围绕国家海洋局2011~-海洋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从分局职能职责出发,牢牢把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抓好海洋行政管理,做好科研调查和公益服务,搞好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能力建设、科技支撑休系建设,以编制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切入点,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括动,全面扎实推进分局业务工作和党建思想政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577.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的一年,广西提出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00亿元的目标。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和重大机遇,肖建刚厅长在2011年1月25日召开的广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要周密部署,围绕社会发展大局的主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线、主动作为和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重点打好八个"主动战"。如何打准打好打赢八个"主动战"?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各地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梳理出应对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78.
以邳州市前湖村为例,在逐户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空心化现状,并从法律制度、政府倾向、人口结构、自然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五方面探讨村庄空心化成因,进而提出前湖村的整治模式和治理对策,以期为空心化村庄规划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9.
为研究强震区跨断层桥梁桩基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特性,依托海文大桥实体工程,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桩-土-断层相互作用模型,分析0.20~0.60g地震动强度下断层上下盘桩基加速度响应、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桩身剪力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覆盖层土体对桩身加速度放大作用明显,且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放大作用逐渐减弱;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滤波作用显著,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滤波作用逐渐减弱;上盘桩基达到桩顶峰值加速度的时刻滞后于下盘;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上、下盘桩的桩顶产生的永久位移和水平位移峰值逐渐变大,上盘桩顶产生的永久位移和桩顶峰值位移均大于下盘,产生显著的"上盘效应";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断层上、下盘桩基弯矩均在上部土层界面处达到峰值,剪力均在基岩面处达到峰值,下盘桩基弯矩和剪力峰值大于上盘桩基,呈现出显著的"下盘效应"。在桥梁桩基抗震设计时,应着重考虑断层上、下盘桩基的差异和不同强度地震作用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0.
青藏高原东缘中段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晖  张岳桥  杨农 《中国地质》2004,31(2):218-224
利用调查获得的滑坡数据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对川西高原岷江、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滑坡发生的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和坡高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这些统计结果与深切河谷地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安宁河流域的滑坡高程主要集中在1500~2000m,大渡河流域滑坡主要发生在海拔高程1000~1500m和1500~2000m。滑坡发生的地形坡度主要分布在15°~35°,岷江流域有45.21%滑坡发生在地形坡度35°~55°处;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滑坡主要集中在地形坡度15°~45°之间。分析指出,川西高原绝大部分滑坡主要发生在河流“V”型谷地中,并受深切河谷地形地貌形态特征的控制。晚第四纪时期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主导了河谷的深切作用,成为青藏高原东缘群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和分布的主要内动力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