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8篇
  免费   611篇
  国内免费   702篇
测绘学   388篇
大气科学   416篇
地球物理   516篇
地质学   1918篇
海洋学   238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北海市海水入侵及其勘察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北海市的地下水勘察,监测成果,阐述北海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的开采及海水入侵灾害现状,介绍北海市海水入侵灾害勘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2.
黄土与古季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黄土的古季风记录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区的环境变迁历史是来自中,高纬大陆的偏北冬季风与来自中,低纬海洋的偏南夏季风的环境效应优势期相互交替的历史。文中简要介绍了有关黄土高原黄土与古季风研究的重要进展,侧重讨论了中原地区末次冰期高分辨率黄土所记录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变迁的特征,最后就今后全球变化计划的黄土与古季内研究提出了几点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城市高度发展之后,必然会产生诸多的城市问题。由于城市发展的历史,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4.
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分类方案,详细论述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相态、组成和均一温度特征。在同一油气藏,均一温度越高,油相包裹体中的气态烃和挥发份的含量也越高。依据油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变化及其与同生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关系可以研究油气藏在充填过程中油气组成,特别是气态烃和挥发份含量的演变。进而可以研究油气藏的油源--生油岩的类型和热演化程度。本文评述了依据油相包裹体和同生水溶液包裹体PVT相图推断其捕获温度和压力范围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最后讨论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成因机制及其在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106.
新疆乌伦古富碱侵入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赵振华  王中刚 《地球化学》1996,25(3):205-220
对沿乌伦古深断裂分布的钠闪石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闪长岩、碱性正长岩等富碱侵入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O、Pb、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确认它们为一类幔源重熔分异型富碱侵入岩类。在分析其物质来源、形成构造环境和成岩条件等特征基础上,用部分熔融、多阶段分离结晶和分离结晶-地壳混染等模型探讨了其成岩机理。  相似文献   
107.
对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下第三系、中上元古界沉积物和油样的低环萜烷参数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油源对比,表明石炭-二叠系部分样品与该区轻质油的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这套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后,提出壳质组含量和成熟度是决定石炭-二叠系能否生成轻质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该区煤系地层生成轻质油的成熟度下限是镜质组反射率R0为1.1%。  相似文献   
108.
松辽盆地白垩系的密集段及海水进侵的新证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叶淑芬  魏魁生 《地球科学》1996,21(3):267-271,T001
在总结松辽盆地白恶系层地层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密集段的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标志,经分析,大多数重要反射与密集段相关而并非是层序边界,根据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在密集段中首次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为区内白垩纪海水进侵的提供了新的证据,由稳定同位素分析,密集段形成了缺氧,相对可容纳空间最大及水体最深时期。  相似文献   
109.
地下采矿是地面塌陷失决条件,自然重力及其他外界触发因素是其发展动因,地面塌陷受覆岩时代及岩性,采空区尺寸大小,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及开采深度,重复采动,水文条件变化,地形地势和松散盖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铜陵老鸭岭Au,Ag的宏观和微观分布型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矿区铜矿化和锌铅矿化主要发生在二叠系和三叠系的灰岩,白云岩化灰岩,硅质和炭质页岩中,部分岩石具有较高的Au,Ag等元素的背景值。石英闪长玢岩规模较大者,与铜矿化和其他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