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377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山西中南部地区地壳深部地球物理场异常与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临汾北部和太原南部的灵石、介休一带,仍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今后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2.
TMK—型模数转换穿孔仪是一种简易的数字化仪器。它能把模拟曲线半自动的转换成数据纸带,然后送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该仪器适用于航磁、地震、化探等各类连续观测曲线或其它模拟量的连续曲线按幅值离散采样,因而用途广泛。该仪器原由物探研究所研制,后经北京地质仪  相似文献   
53.
阿尔金山中段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校培喜 《西北地质》2003,36(2):20-29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的玄武岩与洋内岛弧拉斑玄武岩相似;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蛇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蛇绿岩源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同时有富集地幔物质加入,暗示早古生代研究区曾出现过小洋盆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4.
中天山白石泉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石学与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白石泉地区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处于塔里木板块前缘活动带与中天山地块接合部位,是中天山地块华力西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岩石类型有辉石橄榄岩(斜方辉石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橄长岩、辉长岩及角闪辉长岩等,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及黑云母。橄榄石均为贵橄榄石,其Fo值(78-85)位于含铜镍硫化物矿橄榄石的Fo值范围之内;辉石主要有顽火辉石、古铜辉石、紫苏辉石、透辉石等;斜长石的环带构造较为发育;角闪石的FeO含量随着岩浆的演化逐渐增加。它们与造山带环境中的东疆型镁铁一超镁铁杂岩中的造岩矿物具有相同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了白石泉地区的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的原始岩浆为高镁的拉斑玄武质岩浆。  相似文献   
55.
乐友喜  曾有良 《物探与化探》2006,30(2):169-171,174
基于契比雪夫多项式的旅行时反演方法,不需进行入射角扫描,首先用多项式表示出深度和慢度,计算出从源点到接收点的旅行时间,通过与实际时间的误差修改模型参数,经过反复迭代,最终得到地下复杂构造的界面形态和速度变化。与网格化速度反演方法相比,计算的未知数少,对初始地质模型的依赖性小。模型试算表明,在初始地质模型与实际地质模型差别较大时,仍能取得比较好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介绍了银川市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基础控制网改造、二等水准网的建立及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确定,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用GPS测量手段代替三角/导线测量和低精度的水准测量,充分发挥了GPS高精度、低成本、快速、灵活等特点,大幅度减少了外业工作量与生产成本,加快了构建“数字银川”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步伐,充分发挥了测绘在银川市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中的基础和先行作用。  相似文献   
57.
利用每天两次八层标准等压面上的风、气温和位势高度记录,研究了1978年——79年冬季青藏高原周围及其上空的平均环流的某些特征。在一大致平滑的地面,每隔2.5纬距,2.5经距估算风和场面气压,标准气压层资料采用的是1978年12月1日到1979年2月28日期间的。  相似文献   
58.
目前对混凝土大坝变形观测工作提出的主要要求是:第一,精度要高,一般的混凝土大坝本身的变形值都在毫米级,因而,变形观测的精度一定要限制在这一值之下,以便发现与察觉出大坝的微小变形值。第二,速度要快,一般的观测对象以及某些观测点本身(非固定起始点)都在随时间而变动着自己的位置。这样,如果观测时间拖得太长,会造成首尾观测不符合,不闭合。特别是当大坝处于地震区的时候,这种要求就显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HLAFS物理量预报场的诊断分析,建立了信阳市汛期强降水短期动力诊断预报模型、相关统计预报模式和综合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60.
The uranium deposit studied in this paper occurs in a Precambrian (Xuefengian)granite batholith. The emplacement age of the granite is 760 m.y. The average content of uranium in the granite is 7 ppm, but the yield of leachsd U is higher With an average of about 33.8%. The granitic rocks, contain; Some uraninit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mainly takes the form of siliceous veins With an age of 47 m.y. K-feldspar. present in the granite and pyrite associated with pitchblende were massspectrometrically analyzed for Pb isotopic compositious, characterized by anomalous lead. A reasonably linear array can be seen on the ^207Pb/^206Pb--^205Pb/^204Pb plot, implying a genet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ock and the ore, and a derivation of rock-forming materials from. a uranium-rich source. According to the continuous-growth model for anomalous lead, evolution, two isochrons give the. ages-of about 764 m.y. and 708 m.y.for ore-forming materials, close to the emplacement age of .the granite batholith.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came from the granite batholith. Eight gran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mining .area were analyzed, but no uranium-lead ages could be worked out because of the pregressive destruction of the closed U-Pb isotopic system since granite emplacement, which resulted in the loss of uranium(78%). It can be imagined that in the period of continental weathering the surface water would infiltrate downwards, leaching out large amounts of uranium from the granitic rocks to form infiltration solution. The solution was heated at great depth and then found its way upwards, on which it dissolved constantly U from the rocks to form the uranium depos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