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北极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回顾了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的历史,总结了该区域自1950年代以来冰川物质平衡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冰川净平衡、冬季积累和夏季消融没有明显长期变化趋势,净平衡一般为负值,导致冰体不断地缩减;2)冰川冬季积累年际波动较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夏季消融年际波动较大,但没有融化增加的迹象;3)面积/海拔高度分布的不同导致了各冰川物质平衡的差异,面积较小(<10 km2)、海拔较低(<500 m)的冰川持续退缩;而具有更高海拔高度、更大面积的冰川则处于平衡或略微增长状态;4)净平衡与冰川平衡线高度(ELA)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平均物质平衡梯度无明显变化,物质平衡对平衡线高度变化(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保持稳定;5)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与该区夏季各月正积温和冬季降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了加强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内补给过程研究以及与我国天山冰川物质平衡的对比研究,以求更加准确地认识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特征.  相似文献   
82.
1996~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从中山站深入内陆冰盖330km,沿途以4km的间隔采集表面雪样84组,对表面雪样的微粒分析表明,该剖面表面雪样中微粒物质的含量随采样点海拔的递升,总体上呈较为明显的递减趋势,在低海拔区域微粒含量变化的波动较大,而在刘海拔区域,微粒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通过对样品中微粒的粒径分布状况、不同来源微粒所占百分比及其随海拔变化等的进上步研究,可以初步推断,该剖  相似文献   
83.
康建成 《极地研究》2000,12(2):96-96
“2 0 0 0年国际北极科学峰会周”( ASSW,Arctic Science Summit Week2 0 0 0 )”活动于 2 0 0 0年 4月 1~ 7日在英国剑桥大学 Selwyn College举行。本次活动由英国国家南极局主办。欧洲极地理事会 ( EuropeanPolar Board,EPB)、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 ( International Arctic Science Committee,IASC)、北极研究行动者论坛 ( Forum of Arctic Research Operators,FARO)、北冰洋科学理事会 ( Arctic Ocean Science Board,AOSB)、北极钻探 ( Nansen Arctic Drilling,NAD)、北欧极地会议 ( Nordic Polar Meeting) ,同时在此…  相似文献   
84.
海冰及海冰与海洋、大气、生物圈国际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建成 《极地研究》2000,12(3):233-234
20 0 0年 6月 1 8日 - 2 3日 ,国际冰川学会在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市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组织召开了《海冰及海冰与海洋、大气、生物圈国际会议》。这是 1 0年来国际冰川学会首次组织的海冰方面的学术大会。应会议召集人、国际冰川学会秘书长 C.Simon L.Ommanney博士和组织委员会主席 MartinO. Jeffries教授的邀请 ,中国极地研究所康建成研究员赴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市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主题 海冰在南、北极地区的大气和海洋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海冰生境及与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5.
总结了南极冰盖中 nss SO4 2 - 和 NO3- 的主要来源 ,通过对南极冰盖中几种主要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 ,结合南极冰盖中不同区域火山活动记录的时间差 ,认为南极冰盖中的nss SO4 2 - 和 NO3- 很可能是通过远距离高空传输到极地冰雪中 ,具体过程为 :nss SO4 2 - 和 NO3-在对流层顶部平流层底部呈带状输送到极地上空 ,然后辐射下沉 ,再辐散到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86.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1996/1997, the First Chinese Antarctic Inland Expedition reached the inland area about 330 km along the direction around 76°E from Zhongshan Station, and collected 84 surface snow samples at an interval of 4 km . Micro particle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indicates that the micro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pparent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ltitude, and the amplitudes of micro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s much larger in the lower altitude than in the higher altitude. Further analysis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of micro particle, percentage of micro particl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variations with altitude suggest that micro particles in this area are from a considerably dominant source. Although this area is controlled by polar easterly wind and katabatic wind,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 of the micro particles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marine transportation in coastal area.  相似文献   
87.
十五万年来临夏黄土粒度变化的气候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成黄土沉积的粒度变化受控于风力强度及大气环流,具有气候学意义。根据临夏北塬黄土剖面的粒度资料,结合沉积物的年代测定,研究了粒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恃征,表明临夏黄土自150ka以来,粒度参数反映的气候变化经历了8个主要阶段,完全可以与南极东方站冰岩芯温度记录及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对比。但气候阶段的始末在时间上有一些差异。可能反映不同气候区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而粒度参数与全球海面变化却非常一致;海面的升降及温度变化也控制和影响着大陆环流系统。最后,从粒度变化讨论了冰期、间冰期影响中国大陆环流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88.
运用质谱技术 ,测定了南极中山站至 Dome A剖面 1 998/1 999年度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 ,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相当大 (- 2 2 .5 1‰ - - 5 0 .6 7‰ ) ,且具有随距中山站距离逐渐增大、海拔高度逐渐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与距中山站距离、海拔高度和纬度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 ,这实际上反映出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温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9.
Aninvestigationof330kmglaciologicalpofilefromZhongshanStationtoinlandofAntarcticaTX@康建成@汪大立Aninvestigationof330kmglaciologicalpro...  相似文献   
90.
康建成  温家洪 《极地研究》1997,9(2):134-144
由极地冰芯记录、中纬黄土记录和沉海沉积记录的对比可得,15万年以来全球变化的基本框架为:末间冰期,从距今14万年开始到约12.5万年达鼎盛,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冰芯中三次高温期夹两次低温期;黄土中三层古土壤夹两层黄土;深海海积中三次高海面夹两次低海面。末次冰期,距今8万年到1万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晚冰段和中间的间冰段。早、晚冰段盛期气候寒冷程度相当,但晚冰段最低温持续期更长,造成海面比早期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