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冰芯记录着过去气温、降水等气候环境参数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太阳活动、火山作用等各种因子变化,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的良好载体.东南极LGB69冰芯高分辨率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①该冰芯的水当量年平均积累率高达259 mm/a,利用δ18O和Na+季节性变化和火山喷发标志层,通过数年层的方法确定其沉积时间为290 a(1712-2001年)±2 a;②该冰芯δ18O与邻近的戴维斯站气温距平5年滑动平均值(1968-2001年)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是有效的气温代用指标,1712-2001年该地区气温是一个波动变暖的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小冰期结束于1914年,20世纪5年滑动平均气温距平年平均值较小冰期末次冷阶段升高0.30C;③Morlet小波分析表明,1712-2001年该冰芯δ18O(气温)和积累率(降水量)均存在约11年、约22年和约60年的共同周期,多重时间周期的嵌套表明其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重建南极气候冷暖、降水序列变化,以及研究太阳活动、火山作用等因子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内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南极海冰与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极区,海冰的形成在海洋上部和大气下部之间构成了新的交界面,改变了大洋表面的辐射平衡和能量平衡,隔离了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和水汽交换;海冰冻融过程影响着大洋温、盐流的形成和强度;海冰对南大洋和南极大陆气象、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在气候环境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南极海冰作用区约占南半球雪冰作用区面积的58%,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58%。其中,一年生海冰约占南极海冰区分布面积的83%;其分布面积从夏末2月份最小时的3×106 km2左右,到9月份冬末最大时的18×106 km2左右,一年中季节变化幅度可达15×106 km2,季节变化率>500%。海冰分布区域的年际变化较大。南极海冰区是影响季节和年际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区域。当前,国际南极海冰与气候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海冰物理过程和在海冰区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结合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对国际南极海冰与气候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相关的国际计划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南极考察队从2007年开始对达尔克冰川进行现场监测工作,在冰面上投设监测花杆并用前方交会的方法持续对花杆进行精确定位,用于冰川运动监测。2007-2012年,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东南极达尔克冰川上共计开展了18个批次的现场测量工作,经分析得到了67个高精度的空间交会点坐标,分属于10个独立的观测标志。为精化计算模型必须对实测数据仔细甄别,因此,同时考虑了仪器的归零差、地球曲率误差、大气折光误差等交会定位的主要误差来源,比较了3种因素对精确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曲率对精确定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归零差,最后是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对交会定位中各种误差的分析有利于改进同类工作中计算模型的选择,为冰川运动监测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极地冰芯包含了大气循环的各种信息,微粒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在揭示古环境和古气候信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冰芯中微粒的含量变化可用于年层的划分,矿物和粒径特征可以用于源区以及大气本底值的研究。另外,微粒记录中还包含了火山、沙尘暴以及人类活动等特殊事件的信息。在过去的50年间,在几大冰芯研究的基础上,极地冰芯微粒的分析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近年来,得益于测试水平的迅速提高,微粒研究工作有了长足进展。展望未来,人们将会开拓更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极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冰心100个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进行R型因子分析,将主要环境信息归结到四个因子上,解释总变量方差的99.17%.F1因子特征值为3.775,解释变量方差的41.95%,为K+、Mg2+、Ca2+、SO42-组合,主要代表了陆源杂质的输入;F3因子特征值为3.338,解释变量方差的37.09%,为Na+、Cl-、Br-组合,代表了海源杂质的输入;F2因子特征值为1.030,解释变量方差的11.44%,代表NH4+离子的输入;F4因子特征值为0.782,解释变量方差的8.69%,代表NO3-离子的输入。通过考察代表不同环境的各因子的因子得分值随冰心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可溶杂质输入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极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冰心100个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R型因子分析,将主要环境信息归结到四个因子上解释总变量方差的99.17%,F1因子特征值为3.775,解释变量方差的41.95%,为K、Mg^2+、Ca^2+、SO4^2-组合,主要代表了陆源杂质的输入;F3因子特征值为3.338,解释变量方并的37.09%,为Na、Cl、Br组合,代表了海源杂质的输入;F2因子特征值为1.030,解  相似文献   
8.
刘雷保  康建成 《岩矿测试》1997,16(4):299-302
定量考察了毛细管离子分析中温度及离子浓度对迁移时间的影响。实验证明,随温度升高迁移时间缩短;不同样品中同一离子的迁移时间随离子浓度增大而规律性缩短。探索了阴离子分析中等迁移时间模式的应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仪器分离室温度恒定的重要性和等迁移时间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解决离子浓度相差较大的样品分离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离子色谱相比较,讨论了目前分析化学的前沿技术毛细管离子分析技术,它具有分析快速、高效、分离度好、样品预处理简单、用样量少、维护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完全可替代目前在分析极地冰雪中所通用的离子色谱仪,成为极地冰雪化学分析强有力的新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0.
李鹏  闫明  徐跃通  刘雷保  张勇 《冰川冻土》2012,34(2):367-374
基于冰川区地形图和实地GPS测量数据,总结4种用于计算冰川末端变化量的方法:主流线法、中心线法、周长法和特征点法,并提出基于GIS的操作思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各种方法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建议使用最短距离的特征点法计算冰川末端变化量,并且以前一期的特征点向后一期的冰川边界搜索最短距离.通过把方法应用在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结果表明,自2005年观测以来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呈现退缩趋势,年均退缩量为9.44m.a-1,年际变差系数为0.40,冰川末端变化量年际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