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宋飞  张嘎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07,28(Z1):286-290
面板堆石坝的坝料在填筑过程中由于碾压等原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采用固定网格有限元全场各向异性渗流分析方法,对积石峡面板堆石坝进行了正常和面板出现裂缝等非常工况条件下的二、三维渗流分析,计算了大坝渗流量和渗流场,探讨了面板裂缝的位置对渗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条件下,大坝具有良好的渗透稳定性。面板不同的裂缝位置对大坝渗流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2.
王纪强  王冬雷  鹿子林  张建民 《地震》2020,40(4):115-128
利用地质地貌调查、 探槽、 工程探测以及年代测试等方法, 对双山—李家庄断裂的地表破裂形态、 最新活动性以及古地震事件展开研究。 结果表明: ① 双山—李家庄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 在 (17.0±0.85) ka~(21.4±1.7) ka B.P.之间, 总体以左旋走滑正断为主, 局部逆断。 依据第四纪活动特征和破裂形式, 从南往北可分为两段, 即南段(双山—大马山)和北段(大马山—五里)。 其中南段又可分为3个小段: 双山—丹河水库小段表现为左阶斜列状展布的两条断层, 以左行走滑兼正断活动为主; 丹河水库—营子小段表现为两条相交的断裂, 东支在剖面上则表现为正断活动, 第四纪以来不活动; 西支在剖面上以逆冲破裂为主, 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 营子—大马山小段隐伏于第四系之下, 具有正断走滑破裂特征。 北段总体表现为多条近平行的断裂构造系, 破裂形式以逆断为主。 ② 双山—李家庄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可能发生过两次古地震事件, 分别发生在(17.0±0.85) ka~(21.4±1.7) ka B.P.和(77.0±3.8) ka~(84.0±4.2) ka B.P.。 ③ 1829年青州、 临朐61/4级地震的发生与上五井断裂和双山—李家庄断裂构成的“X”型共轭构造密切相关, 双山—李家庄断裂很可能就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鲁西断块内发育的多条与双山—李家庄断裂相似的NW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均具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构造条件, 因此, 今后应加强这些断裂的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监测研究, 为地震防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3.
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VR技术建立开发典型矿床的综合资料库及典型矿床三维动态仿真模块,将典型矿床地质模型搬至网络上.以吉林大学虚拟仿真项目为依托,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的矿床资料库与虚拟矿床地质仿真系统.仿真演示的主要功能是将理想成矿模式过程动态地展示给大家.以往的展示只是平面的图片,缺乏立体感.将矿床的形成过程三维立体仿真再现,使人们较直观地了解其地质内涵.用户通过网络漫游对典型矿床的海量数据进行研究,改变传统矿床地质信息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94.
目前在地震研究领域,绝大多数地电阻率观测台站均采用温纳装置,按照单极距方式进行观测,观测的视电阻率变化应该是表层变化(主要是干扰)和测区范围内深部变化(地下介质应力与应变状态发生变化)的综合变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本建设范围快速扩张,不少地电阻率观测站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其中,地电阻率测区及附近埋地金属管道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找出了金属管道的物理属性、几何属性、埋设位置与干扰大小的关系,以方便数据中异常的识别。  相似文献   
95.
软土地基上土工织物加筋堤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骅港防波堤工程为依托,对有、无土工织物加筋垫层及不同织物加筋条件下堤坝和软土地基的变形与稳定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对比研究。得到了地基土体的竖向与水平位移分布规律以及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特性。研究表明:土工织物加筋垫层的加筋机理源于其对土体的侧限效果,铺设土工织物后能有效地减小地基的沉降,并能够限制浅层土体的侧向变形;为使土工织物的加筋效果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要求织物的强度及模量要与垫层的界面强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96.
边界面模型在MARC中的开发实现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刚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06,27(9):1535-1540
介绍了一个简化的边界面动本构模型及其在通用有限元软件MARC中开发实现的技术。通过对循环单剪试验的模拟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和模型的表现。基于所添加的边界面模型,对一均质场地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并和等效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了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以一理想土坝为例说明了用所添加的本构模型进行土石坝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本文聚焦碳酸盐岩微观渗流特性与破裂机制的研究,开展了岩石破裂过程中管道-裂隙水流动可视化试验,基于岩石块体尺度试验结果定量分析管道流体向裂隙流体过渡的流态演化过程,研究多级荷载对管道-裂隙水流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流态稳定性与破裂状态相关,管壁破坏初期管道流主要以层流为主,局部管壁劈裂造成管道流体时域性流态交替,管道流体向裂隙流体转变的前兆特征主要表现为过渡流态临界转换点。碳酸盐岩破裂过程中管道流体向裂隙流体过渡过程具有分数演化特征,分数指数能够定量刻画管流和裂隙流的临界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98.
钻井揭示,渤海 CF油田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值性。根据岩心、薄片、测井、分析化验、三维地震等各项资料,研究了 CF油田古近系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的岩性、储集空间类型、物性、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F油田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以生屑云岩为主,夹生屑灰岩、泥晶球团粒云岩等,纵向上可分为生屑云岩段和云质砾岩段;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孔隙类型多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孔,微裂缝发育,生屑云岩段多为中-高角度的构造-溶蚀缝,云质砾岩段多见压溶缝和收缩缝,云质砾岩段裂缝较生屑云岩段发育,裂缝被方解石充填严重;储层物性为中低孔低渗,渗透率大小与孔隙结构特征对应明显;优质储层主要为生屑云岩段,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控制储集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工区范围内发育断陷湖盆中央台地相,生屑滩、粒屑滩对应的生屑云岩段为优势沉积相带。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开展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古地貌相对高点及古地貌斜坡处为优质储层发育区,预测的优质储层平面厚度分布可以指导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99.
在薄覆盖层区域应用浅层纵波方法进行断裂探测往往仅能获取基岩顶面的反射波,难以精确判断隐伏断裂的位置及埋深.本文首先应用浅层纵波反射获取断裂的大致位置及埋深;然后应用超浅层横波反射进行位置确认及浅部断裂信息的补充完善.通过联合探测实现了对断裂平面位置上更可靠的定位,获得了断裂从浅层到超浅层不同深度范围更为丰富的构造特征信...  相似文献   
100.
渤海盆地明下段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其平面发育形态和纵向演化规律,发现在长周期下降半旋回内部早、中、晚期,浅水三角洲平面展布形态依次为坨状、朵叶状和鸟足状。井间对比结果显示,在纵向上早期湖浪作用强,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间相对孤立、连通性差,但砂体内部物性好;中期分支河道间以侧向叠置为主;晚期河道则以垂向叠加为主。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垂向演化规律,主要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和可容空间的相对变化所控制。通过滚动勘探开发,有效地预测了储层砂体展布,而在单砂体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浅水三角洲的平面展布形态和纵向叠置关系也影响了水平井的砂岩钻遇率。统计结果表明坨状浅水三角洲水平井砂岩钻遇率最高,为84.0%;鸟足状次之,为81.5%;朵叶状由于河道侧向摆动,钻遇率最低,为7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