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40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海水体系中Cu(Ⅱ)与α-FeOOH间的离子/配位子交换动力学。实验测定反应级数n=1;速率常数k(25℃)=6.12、k(35℃)=8.40;活化能E_a=2.43×10~4J/mol。反应第一阶段的速率由固有液膜扩散所控制;反应第二阶段的速率由递进液膜扩散所控制。反应全过程可统一地用固有液膜扩散和递进液膜扩散的复合模型、描述,理论计算与实验测定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2.
应用FTIR光谱技术系统测定了海洋固体颗粒主要无机组份(包括粘土、金属氧化物和碳酸钙)在2500~4000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着重研究了这些海洋固体颗粒的表面自由羟基、表面氢键羟基和结构羟基的伸缩振动红外吸收峰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23.
本文研究海水中镉与δ-MnO_2,γ-MnOOH和水锰矿的相互作用,反应机理为:主要成果是发现了一类文献上尚未报道过的新型等温线,目前尚无等温式可表达它们。为在理论上解释这种新型等温线,本文提出应用界面分级离子交换理论,并进而导出了等温方程式:θ=sum from i=1 to N (iH_ia_M~i)/1 sum from i=1 to N (H_ia_M~i)由此式计算出的理论曲线与实验数据相吻合。为求式中的H_i(i=1,2,3),本文提出通过“θ/(1-θ)~aM-(2-θ)~aM/(1-θ)图”和““θ-H_1(1-θ)~aM/(2-θ)a~2M-(3-θ)~aM/(2-θ)图”,用作图法求之。  相似文献   
124.
黄河口泥沙颗粒表面电荷的微电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是世界河流中携带泥沙颗粒最多的河流。泥沙的沉积不仅受物理因素,也受化学因素的控制,例如受表面电荷的控制。研究黄河口水中悬浮体颗粒的表面电荷,有助于探求河口区域的悬浮物沉积规律。本文测定了不同盐度下黄河口水体中悬浮粒子的电泳行为,得到如下结果:(1)所有悬浮粒子均带负电荷。(2)粒子Zeta电位的负值随盐度增大而减小。这个结果与文献报道(欧洲一些河流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25.
本实验主要做了海水中镉与水合氧化铁(三种形式)相互作用的pH曲线和等温线,实验结果主要为:(1)发现一类有一个“拐点”或两个“平台”的海水中的新型等温线;(2)用分级离子交换理论解释了这类等温线;(3)并进而导出了相应的等温方程式;(4)提出用作图法求得了相应的平衡常数K1和K2;(5)由离子交换率(%)-pH曲线得知,镉以CdCl+形式在水合氧化铁上进行阳离子交换,并详细研究了实验条件的变化对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海水中元素在悬浮物上的固-液界面作用是控制海水中元素迁移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海洋化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海水中金属元素在粘土矿物、氧化铁、氧化锰上的交换作用已有许多报道。本实验室也系统地研究了几种重金属元素分别在不同形态的粘土矿物、水合氧化铁和水  相似文献   
127.
Keen曾报道海水中水合氧化钛能与十几种元素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其中包括了铜,但它在“微量元素”中,其富集系数属最小的。我们已经研究过海水中铬(Ⅲ)和铀(Ⅵ)在水合氧化钛上的离子交换反应,它们的富集系数则在十几个元素中是前三名的,那末富集系数小的铜的离子交换反应,与铬(Ⅲ)铀(Ⅵ)的研究结果有否联系?是否有定量关系?这在离子交换理论上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对天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带电机理,特别是海洋有机物对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洋有机物(主要是富里酸FA)吸附到悬浮颗粒物上后,使得原来带有不同电荷的颗粒物均带负电荷;海洋有机物(FA)与Ca~(2+)、Mg~(2+)等金属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原来电泳淌度差别很大的各种悬浮颗粒物变得相互很接近.实验结果还表明,海水中的氨基酸由于其浓度小,以及其本身的性质所限,因而对悬浮颗粒物的电泳淌度基本没有影响;起决定影响性作用的有机物是海水腐植质(FA).  相似文献   
129.
本文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结合本文研究的亚铊和硫氰酸根在不同pH时的络合反应,讨论了微溶盐M_nL_m在配位体A的水溶液中,在不同的pH值下,M能与A、L、OH分别作用而生成单核、多核和混合型络合物时,利用溶解度S的实验数据求络合物稳定常数的一般处理方法。 同时也讨论了由于将C_A代替(A)而引起的误差的校正方法。 2.在保持离子强度为2.50(NaClO_3为支持电解質),配位体最大浓度为2.0M,温度为18°、25°、30°±0.05℃,pH为7.50、8.50、9.50、10.50、11.50、12.00、12.30、12.48、12.60、12.70时,利用上述计算方法,重新研究了亚铊——硫氰酸根——氢氧根体系,结果得到TIOH、Tl(SCN)_n(n=1、2、3、4,5)和混合型络合物Tl(SCN)_n(OH)(n′=1、2、3,4)三类络合物,其稳定常数依次为:25℃:K_(1,0,1,0)=2.08;K_(1,0,2,0)=4.77;K_(1,0,3,0)=4.07; K_(1,0,4,0)=3.01;K_(1,0,5,0)=0.39。 K_(TIOH)=0.80;K_(1,0,1,1)=1.47;K_(1,0,2,1)=4.45; K_(1,0,3,1)=4.15;K_(1,0,4,1)=2.38。 同时也计算了此络合反应在不同pH值下,在不同配位休浓度时溶液中各种络离子的百分组成和(?)。  相似文献   
130.
一、引言 本文研究了铜(Ⅱ)与赤铁矿(FeO3)、针铁矿(α-FeOOH),无定形水合氧化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