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作业活动-方式结构?能耗强度?排放因子”方法(ASIF),引入生命周期评价和费效分析理念,建立港口集装箱作业设备改造的节能减排效益评估模型,并以宁波舟山港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宁波舟山港集装箱作业设备改造年均节能1.911万tce,减排6.175万t CO2,节省成本0.696亿元。忽略能源油井到油箱排放对CO2减排量影响较大,会使结果被低估8.65%或高估40.83%。不考虑设备改造成本对成本节省量影响很大(高估59.63%),但不考虑碳交易成本对其影响较小(低估2.30%)。节能量和CO2减排量受集装箱吞吐量影响较大,其弹性系数≥1;成本节省量受柴油价格变化影响最大,其弹性系数为2.73。研究成果可为合理评估绿色港口促进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2.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环流特征及指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使用美国NCEP/NCAR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及外逸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4~7月南亚和东亚上空环流场,给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定义及1953~1999年季风爆发的时间序列,指出季风爆发存在3种类型的环流场,发现东印度洋赤道两侧涡旋对的出现对季风爆发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综合季风爆发过程中热力学和动力学要素的特征,建立了适合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指数计算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3.
膜技术在海水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海水资源利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各种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概述海水制盐、提溴等海水综合利用工艺,以及海水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1949年以来进入黄渤海(30°N以北,115°~130°E)的96个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不同的变化强度标准,分析了影响黄渤海热带气旋的增强、减弱以及移动速度的分布特征,以期对该海区热带气旋的预报、研究及其防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5.
文章研究了大生活用海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海水盐度、水温、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塘对大生活用海水中COD,TKN,NH3-N,TP的净化效果分别可以达到50%、30.4%、24.9%和22.5%。温度对厌氧塘的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厌氧塘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厌氧塘能够经受一定盐度变化的冲击和有机负荷的冲击,其水力停留时间以10d为宜。在污水中海水比例为36%时,经过培养驯化,厌氧塘中的优势耐盐细菌以假单胞菌属、索氏甲烷杆菌属、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为主。  相似文献   
56.
应用1979—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和NCEP/DOE AMIP-Ⅱ逐日再分析资料,在逐年分析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TC(简称MTTC)生成及其群发的基础上,揭示季风槽中MTTC群发的基本特征,得到几点结论:(1)年平均MTTC群发过程3~4次,8月是MTTC群发最多的月份,占30%,9月次之,而5月份最少,仅占4%;(2)MTTC群发异常偏少年MTTC生成海区范围较常年偏小,位置较正常年份偏南、偏西;而异常偏多年MTTC生成海区范围较大,位置较常年偏北、偏东;(3)MTTC群发主要形成于4种季风槽环流模态中,即季风槽东伸型、反向季风槽型、三气流型、西太平洋季风槽型,其中,季风槽东伸型是MTTC群发的主要环流模态,占60.0%,西太平洋季风槽出现MTTC群发最少,仅占4.8%;(4)季风槽强度和形态的异常可能造成MTTC群发异常,而MTTC群发异常致使MTTC年频数异常。  相似文献   
57.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异常与热带气旋活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普查1979-2005年热带气旋(TC)个例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热带气旋(简称MTTC)序列,统计发现1979-2005年的5-10月南海和西太平洋TC总频数为672个,其中MTTC频数为491个,占总频数的73.1%,占登陆我国TC频数的79.2%,可见,MTTC的活动规律反映了西太平洋TC以及影响我国TC的主要活动规律.分析了逐日环流场,将季风槽分为5种主要形态:南海季风槽型、南海-西太平洋季风槽型、反向季风槽型、三气流型和西太平洋季风槽型.根据每年5-10月的季风槽、副高以及越赤道气流等系统的强弱和位置,将1979-2005年分为4种年型:季风槽西南型、西北型、偏东型和正常年型,针对前3种季风槽异常年型,诊断分析了有利于TC形成的海温场、大尺度环流场、水汽输送、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以及纬向风垂直切变的特征,发现不同季风槽年型,由于太平洋海温场的差异,引起哈得来环流和Walker环流的差异以及西太平洋副高、南亚高压等大尺度系统位置以及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差异,导致有利于TC生成的热力条件、动力条件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致使MTTC生成位置、频数、路径以及在我国的登陆点有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8.
应用1979—2005年的台风资料和NCEP/DOE AMIP-Ⅱ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生成于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的热带气旋(MTTC)活动特征及季风槽强弱对MTTC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79—2005年5—10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TC)共有672个,年平均24.9个,其中MTTC为491个,占73.1%,占登陆中国TC频数的79.2%。②27年间MTTC年频数经历了正常期(1979—1987年)—多台期(1988—1994年)—少台期(1995—2005年)3个阶段;具有准4年和准2年的变化周期,1994年为MTTC频数由多台向少台转换的转折点。③MTTC频数异常年份,MTTC生成起止日期和生成位置有明显差异:MTTC异常偏少(多)年,MTTC活动起始日期较晚(早),且5—10月皆不活跃(活跃),MTTC生成海区范围较小(大)。④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度和位置异常与MTTC活动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应用欧洲中心(ECMWF)N日08时客观分析资料、中国测站降水资料、OLR资料和NCEP2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76~2006年的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利用合成分析、小波分析和带通滤波等方法,初步分析了2005年东亚夏季风的活动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活动出现明显异常,其中31~32候季风前沿异常停留在南海-菲律宾一带以及华南西部,33~35候季风前沿停滞在华南地区,较常年明显偏南,造成了我国华南洪涝;36候季风前沿跳至黄淮地区,导致长江空梅、黄淮地区多雨。进一步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槽脊活动异常及热带和中高纬度低频振荡是导致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唐山开滦煤矿已有百余年的开采史。河北平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矿区内发现了以Se、Hg元素为主的多种微量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本文利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Se、Hg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及其在表生环境中的迁移循环规律。结果表明,Se、Hg元素含量在大气降尘中高度富集,土壤异常区与煤田分布范围几乎一致。Se、Hg元素主要通过大气降尘及地表水系途径在煤-大气-土壤-水系体系内迁移,迁移过程中其赋存状态发生了改变,活化趋势明显。迁移范围遍及矿区外围1 200 km2区域及流经矿区的整个水系覆盖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