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种计算水体中悬浮物后向散射系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生  张兵  张霞  申茜  张运林 《遥感学报》2008,12(2):193-198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水质参数反演分析方法是水质遥感监测算法的发展趋势.分析方法中需要以水体中悬浮物后向散射系数作为参数.水体中悬浮物后向散射系数目前主要有3种测量方法,但是这些方法要么因为仪器稀缺而无法普及,要么测量精度不高.提出了一种计算水体中的悬浮物后向散射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水面比较容易测量的反射率光谱和实验室内比较容易测量的水体各组分的吸收系数光谱,基于生物光学模型推导得出水体中的悬浮物后向散射系数.利用太湖梅梁湾试验区获取的数据检验了这种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是:它基于生物光学模型,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通用性;另外,它使用的数据比较容易测量,方法容易实施,可为水质参数反演分析方法的建立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2.
利用陆基高光谱遥感捕捉太湖蓝藻水华日内快速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蓝藻自身垂直迁移和频繁风浪扰动影响,太湖蓝藻水华漂浮混合和迁移堆积等变化迅速,在传统的湖面定位和断面监测中总感觉蓝藻水华有些"来无影、去无踪",限制了对其形成过程、驱动机制和防控治理的深入认识.卫星遥感可以实现蓝藻水华空间分布同步观测,但由于观测频次的限制很难捕捉蓝藻水华快速动态变化过程.本文利用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自主研发的陆基(地基、岸基或者平台、船舶、桩基等能固定安装的均可)高光谱多参数水质遥感监测仪,架设于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水上观测场,通过对叶绿素a浓度及其他关键水质参数秒-分钟级的连续观测,有效捕捉了一天内蓝藻水华短期突然和快速变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在微风和小风条件下蓝藻容易在表层水体漂浮,盛行西北风驱动湖面开敞水域蓝藻水华快速漂浮集聚到太湖站岸边,短短半小时内表层水体叶绿素a浓度可以由10 μg/L快速攀升到100 μg/L以上,一天内会出现多个叶绿素a峰值,清晰展示了蓝藻快速日内动态变化过程.受蓝藻快速日内变化影响,透明度、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水质参数也呈现出快速日内变化,叶绿素a浓度与透明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能解释总氮、总磷80%以上的变化,说明蓝藻短期内的漂浮和集聚深刻影响到湖泊水质.  相似文献   
23.
结合2008年夏季丰水期对太湖上游直湖港、大浦河、长兜港3条河流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和三维荧光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夏季丰水期时河流输入对太湖中CDOM的贡献.3条河流中直湖港CDOM浓度最高,大浦河次之,长兜港最低,反映了太湖北部外源河流污染物输入大于西南部.3条河流内CDOM吸收α(355)的均值为(4.7...  相似文献   
24.
2011年度地理学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着重分析2011年度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及地区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2010年度在研及结题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2012年度地理学基金管理将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本文给出快速测定大气消光系数和测光仪器系统归化系数的一个近似方法。用此方法和标准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快速的优点,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其精度也是令人满意的。此外,我们还选出了适合中北纬地区天文台站利用该方法测定大气消光系数和测光仪器系统归化系数所需的国际UBV系统标准星对。  相似文献   
26.
根据作者提出的确定食双星基本参量的一个新方法,由光变极小时刻求出了相接双星大熊座AW的基本参量。证实了Rensing等人为了矫正相接双星邻近效应引起的谱线轮廓畸变所提出的模型对该双星的适用性;同时也证实了Mochnaski提出的计算相接双星质量的理论模型对该双星的适用性。另外还确认了大熊座AW是一个已演化的零龄相接双星。  相似文献   
27.
张运林  朱海洋  于平 《气象科技》2012,40(3):363-367
GYR1型电子测风经纬仪是新型的高空测风仪器之一,2010年开始陆续配备到台站中使用,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必要的维护保养技术非常必要。简要介绍了GYR1型电子测风经纬仪构造与原理,结合台站的实际操作经验,总结归纳了GYR1型电子测风经纬仪与原70-I型测风经纬仪不同之处及其使用方法,并介绍了"联机输出"与"手工录入"的两种不同观测数据输出处理办法和机器日常维护保养方法以及要注意的事项,以供气象台站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8.
太湖梅梁湾水体中初级生产力的光学检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1998年5月,10月,12月。1999年8月以及2001年7月和9月的太湖梅梁湾的初级生产力和光照时发现,在不同水层中,20cm左右的水深处初级生产力最大,最大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的关系是Pm=0.012[Chla]-0.028[Chla](n=30),在叶绿素a与光谱之间关系以及初级生产力与光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初级生产力与光谱之间的关系,在蓝光光谱波段和红光光谱波段的Kd较大,较大,而550nm的Kd最小。  相似文献   
29.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机制与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泊磷循环主要指磷在沉积物、上覆水和生物体间的迁移转化,而沉积物-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作为富营养湖泊磷循环的关键过程,备受关注.本文就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磷在上覆水、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沉积物-水界面磷迁移转化的机制与定量研究方法.探讨沉积物性质、环境因子和生物特性对界面磷迁移的驱动机制,以及磷在浅水湖泊、深水湖泊中迁移转化机制的差异,指出现阶段迁移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因素和定性化方面,而对多因素和定量化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未来可深入探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磷的迁移规律.分析了野外调查、模拟实验、质量衡算和模型等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提出未来可将野外调查、模拟实验和模型法相结合,借助野外调查识别磷的迁移过程,模拟实验验证磷迁移的机制,并以野外调查和模拟实验的数据和结论为基础,构建模型量化具体迁移过程及其对湖泊磷循环的贡献,从而全面认识磷迁移转化规律.最后,提出了未来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磷迁移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0.
换水率和营养水平对太湖流域横山水库硅藻水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水文过程对水库硅藻异常增殖的影响,对江苏宜兴横山水库的硅藻生消过程中浮游植物、水质、降水、水位、气温等指标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横山水库硅藻年际生物量波动很大,9月出现明显的异常增殖,总生物量达到14.27 mg/L,硅藻的优势属为针杆藻(Synedra)、小环藻(Cyclotella)、曲壳藻(Achnanthes)和直链藻(Melosira),以针杆藻的优势度最高;浮游植物生物量与营养盐浓度关系不明显,与总氮浓度甚至呈负相关,但小环藻生物量与水体溶解性磷浓度呈正相关;水库的换水率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硅藻的异常增殖过程和营养盐浓度水平均密切关联,总氮、溶解性磷浓度与水库换水率呈正相关,而硅藻生物量与水库换水率呈指数负相关.数值拟合分析显示硅藻生物量可以用换水率和磷浓度推算而得.研究表明,对于中营养水平的水库,硅藻生物量变化可能受水文过程与水质条件共同控制,在水库的硅藻水华防控中,既要加强营养盐水平的严格控制,也需考虑水文过程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