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内蒙古狼山地区新元古代狼山群变形特征及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狼山群作为阿拉善地块东北部重要的前寒武系地层单元,记录了复杂的构造变形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狼山西南段出露的新元古代狼山群进行构造地质试点填图、剖面测制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狼山群构造变形特征,并对其变形时代和期次进行了初步划分。研究表明狼山群第一期构造变形特征表现为一系列同斜倒转褶皱构造(D1),第二期为近东西向的韧性右行走滑剪切(D2),第三期为北东向巴彦乌拉山—狼山断裂活动对狼山群构造变形进行改造(D3)。结合该地区前人研究成果及年代学资料认为:新元古代狼山群同斜倒转褶皱主要受到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在古生代晚期沿恩格尔乌缝合带与阿拉善地块北缘拼合,导致近南北向的构造挤压,在狼山地区形成了早期枢纽NEE-EW向的褶皱;晚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关闭后发生的板内变形在狼山地区形成韧性右行剪切;三叠纪中晚期韧性左行剪切形成北东向走滑断裂,并使早期形成的褶皱枢纽走向转为北东,奠定了狼山地区现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242.
STL是采用泛型编程思想设计的类库,其涵盖了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且具有跨平台的特点。本文在泛型编程思想和STL库用于TIN构网的算法设计中,有效地将算法与数据结构分离,提高了程序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加强了程序的可维护性及代码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243.
李甜  燕晓莹  解国爱 《江苏地质》2017,41(4):631-636
研究区位于南京幕府山地区的劳山向斜,此向斜以三叠系青龙组为核部,两翼依次出露古生界地层,走向北东。根据向斜两翼地层产状,利用极射赤平投影方法得出该向斜的枢纽产状为30°∠11°,轴面产状为294°∠81°,主应力σ1、σ2、σ3的产状分别为115°∠9°、30°∠11°、247°∠75°,显示该向斜是在晚三叠世时受到北西—南东方向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而形成,是向斜成山的构造负地形。劳山最高峰是向斜核部转折端,两翼依次出露的不同地层之间均为断层接触;劳山向斜两侧发育的断层倾向均与向斜核部向背,运动方向均向向斜核部逆冲,而且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推测断层倾角上陡下缓,造成地层缺失和出露不完整。根据对其中1条断层的定量研究,得出该断层的运动量为62.94 m。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宁镇山脉地区的褶皱构造形态、断裂构造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4.
"新余式"铁矿是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的重要新元古界铁建造,矿体和围岩在形成后经历了强烈变质和变形作用,部分矿区的矿体还受到了后期花岗岩体的强烈热液叠加作用。本文在对"新余式"铁矿的代表性矿床—良山铁矿进行野外考察和岩相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选择远离和靠近花岗岩体的矿石样品,开展磁铁矿微区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虽然两种矿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变质重结晶和热液叠加作用,但前者仍然保留了大量沉积变质期的赤铁矿,后者中的赤铁矿全部转变为磁铁矿。良山矿石中磁铁矿相对富集Ti、V、Mn、Co,贫Cr,与沉积变质铁矿的分配特征一致,其中靠近花岗岩体的样品相对富集Ti、V、Ni、Zn和Cu,显示中高温热液叠加特征。本文提出了新余良山铁矿的三阶段成矿模型,即深海硅铁质沉积、埋藏变质变形和花岗热液叠加。  相似文献   
245.
土地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地矛盾将日益尖锐。郑州市1987年耕地面积480万亩,人均仅为0.96亩,在人多地少的河南省属最低水平。因此,必须从长远考虑,一方面坚持控制人口,另一方面切实保护耕地,认真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246.
饵料是对虾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对虾养殖生产能否稳定的关键。刚从卵孵出的无节幼体不摄食,靠自身的卵黄为营养。当变态发育至溞状幼体时,消化道完全形成,才开始摄食。对虾也和一般动物一样,随着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所要求的饵料种类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47.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地理”活动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作者在“世界地理”教学中,有机地组织了活动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学生小组活动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式等学习方式,设计一系列知识竞赛、课堂讨论、模拟区域经济合作论坛、模拟考题等教学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群体学习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世界地理”教学内容多但学时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248.
基于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轻亚黏土地震液化的影响因素,采用较为合理的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对轻亚黏土液化与否及液化的轻重程度进行了预测,并以天津滨海区轻亚黏土为实例得出其模糊模式识别评判图。预测结果表明,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轻亚黏土液化进行预测的结果与宏观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49.
为适应广东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满足科研、教育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制图系与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共同编制出版了新的《广东省地图集》。《广东省地图集》是一本按市、县分幅的普通地理图集。它全面综合地反映全省的自然地理面貌和市、县城区的发展。可供县以上党政领导机关、生产与规划部门、科研与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旅游者全面了解和研究广东的地理环境,进一步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发展和促进经济建设与旅游事业作参考。  相似文献   
250.
本文采用一种客观的相关法,得出了东太平洋和美国西部上空冬季500毫巴的7种流型。给出了各型出现的频率。通过对850、500和300毫巴高度场,850毫巴温度露点差,500毫巴绝对温度与垂直速度,降水的相对频率和其他相关场的分析,描述了各流型的大气结构。讨论了不同的地理位置上的差别。由于这7个流型中,美国西部42个测站的降水相对频率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建议:在尚无比较准确定量的降水预报方法时,可以采用各型的降水相对频率作为初步的气候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