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725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01.
一、引言在水压致裂应力测量中,最小水平主应力值(S_b)是根据关井时间的裂缝瞬间闭合压力(Ps)确定的,即: S_h=P_s 而最大水平主应力值(S_H)则依据下面方程求得: S_H=3S_h-P_r-P_0 (2) 式中,P_r是裂缝重新张开时的压力,它可以在压裂记录中取得;P_0是地层中的孔隙压力,在一般情况下,把它近似地当作静水压力代入上式计算。但对于深部地层来说,则不能简单地取而代之。特别是在数千米之下,孔隙压力常高于静水压力,它不但使水压致裂应力测量资料的分析和解释工作复杂化,而且也会对测量技术和压裂工艺方面带来极大的  相似文献   
102.
攀西地区稀土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3.
挽救莱茵河绿皮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4.
105.
甘肃窑街地区下侏罗统炭洞沟组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青海交界的民和盆地,中生代地层颇为发育,在甘肃窑街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下,有一套杂色碎屑岩系,目前普遍称之为炭洞沟组。长期以来,在该组仅发现过一些植物化石,但其时代一直有所争论,有人认为属晚三叠世,有人建议为早侏罗世。第一石油普查大队于1971、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介绍了使用硅(锂)检测器进行定量电子探针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了背景模拟技术及其它技术中的电荷收集不完全和电子噪声的校正。轻元素分析的改进对硅酸盐样品是特别有利的,使之尽可能采用纯金属作分析标样。这种方法已被用于各种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中(包括用JG—1和JB—1岩石做成的玻璃)。与湿式化学分析相对比和对矿物化学方程式的测定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度是可靠的。实际上该准确度不低于传统的湿式化学分析;对于浓度范围0.1~0.2wt%的元素也是如此。这种精度与湿式化学分析的精度属于同一个数量级。现在,在地球化学上,能谱仪可以适用于各种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107.
柴达木盆地周边山区的泥盆系仅出露上统,分布于柴北缘、东昆仑北麓山区及祁漫塔格一带(图1)。由一套山麓—河湖相杂色碎屑岩、陆相火山岩及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组成。  相似文献   
108.
东昆仑南缘西大滩混杂堆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直  赵民  施立新 《地球学报》1984,6(3):129-135
<正> 西大滩混杂堆积,出露于东昆仑中段南缘,青藏公路的西大滩南侧之煤矿沟(图1)。秦德余、李光岑1976年首次认为是混杂岩,但未做描述。青海区调一队四分队在填图时也注意了这一现象。笔者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对该混杂堆积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根据野外收集的实际资料,笔者认为西大滩混杂堆积是滑塌混杂堆积,它向东、西延伸而为混杂堆积带,依混杂岩块的岩性种类及空间分布关系,由南到北可划分三个混杂堆积层,三层在成因上互有联系。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