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讨论了在以冷暗物质为主的宇宙中,超新星爆发对矮星系演化的反馈作用。建立了星系的质量丢失模型,提出了理论模型与观测进行比较的方法。对数值计算结果的理论分析表明,当星系外围存在一个暗物质晕时,由超新星爆发引起的质量丢失虽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却不像人们预期的那么困难。如果假定星系的形成红移为z=2~8,那么,在所选取的参数范围内,理论计算和观测结果是相符合的。这种定性上的符合显示出,星系的质量越小,它们就形成得越早.  相似文献   
52.
山东黑旺铁矿裂隙岩溶水供排结合的多种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旺铁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境内,是年开采能力达几十万吨的露天矿。矿层位于中奥陶统的石灰岩中,为一多年平均日排水量达6.12万m3/d的大水矿山。矿山所排出的水未受污染,但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矿山下游约10km处为一特大型的大武水源地,该水源地已超采,并且部分遭受污染。因此,该矿水的供排结合研究,对于缓解淄博市的供水矛盾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用逐步回归分析和多维时间序列分析,找出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并预测矿坑涌水量;用有限元法计算允许开采量,预报矿山闭坑前后的水位;评价供水后的环境影响并提出水源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
古地磁岩心定向及其在地应力测量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实验室,将需测试的一段岩心柱标上标志线,制备成古地磁测试和差应变分析测试的标准试样。岩样经一定步骤的磁清洗、相应的磁性参数测量和数据处理,可恢复岩样在地下的原始方位。用差应变分析(DSA)法确定最大主应力相对标志线的方位,与古地磁测试结果结合,即可确定出该地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   相似文献   
54.
我国763长周期地震观测台网的建成,使我国地震的观测频带从几十秒扩展到百秒以上,提高了我国地震台站的地震监测能力和震相识别能力,提高了单台定位的精度和测定面波震级精度,改进了影区地震的观测。然而,由于该仪器出厂时设有配备相应的自动增光报警系统,致使发生大震时,大振幅波形因暴光不足而难以辨认,不能报警,给大震分析和研究,大震速报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自动增光报警系统是充分发挥763地震仪优良性能的基础。我们根据台站的实际设计,制做了一种稳定可靠,价廉物美,维修方便的763地震仪增光报警系统。该系统…  相似文献   
55.
井间电磁测井技术测量井间地层电磁波传播特性,通过正反演获得井间电阻率分布信息,由此揭示地层油气水的分布信息.井间电磁接收是井间电磁测井技术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井间电磁成像测井系统研制中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比磁反馈与无磁反馈两种天线接收幅度与相位特性,发现磁反馈接收天线频带平稳无相位跳变点,相比无反馈天线具有明显优势.在磁反馈天线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不同天线磁芯、不同天线缠绕方式对天线幅频特性的响应,发现这些参数均对天线幅频特性有不同影响,为天线设计与研制提供参考设计参数.在接收天线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噪声匹配放大、1/f滤波、工频压制、数字锁相放大、相敏检波等软硬件处理技术,进一步降低噪声,提高接收精度和灵敏度.为有效开展井间同步发射与接收采集,采用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提高同步与电磁波相位提取的精度.针对接收线路与系统中存在的误差,采用两距离井间电磁刻度方法进行压制.井间电磁接收样机研制完成后,分别在现场进行井下噪声测试、非金属套管井间、金属套管井间等系列井间电磁接收测量实验,研究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井间电磁接收技术可实现500 m以上大井距和双层金属套管井间测量.  相似文献   
56.
中国东部层积云发展过程中云微物理特征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7—2010年的CloudSat卫星观测数据,以云层液态水路径为指标将层积云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对比研究了中国东部降水与非降水层积云发展过程中云微物理特征和云微物理机制的演变,并分析了其海陆差异.研究表明:非降水层积云中,云滴增长主要通过凝结过程完成,但云滴的凝结增长有限,难以形成降水,在非降水层积云发展的旺盛阶段,云层中上部云滴发生较弱的碰并过程.降水层积云中云滴碰并增长活跃,当云层液态水路径小于500 g·m~(-2)时,云滴在从云顶下落至云底的过程中持续碰并,并在云底附近出现云水向雨水的转化;当降水层积云液态水路径超过500 g·m~(-2)时,云滴碰并增长主要发生在云层上部,在云层中部,云液态水含量、液态粒子数浓度和液态粒子有效半径达到最大,云水向雨水的转化最为活跃.层积云微物理特征的海陆差异主要是由海陆上空气溶胶浓度和云中上升气流强度不同导致的.在非降水层积云中下部,陆地丰富的气溶胶为云滴凝结增长提供了充足的云凝结核,因而云微物理量的量值在陆地上空更大,而在云层中上部,云滴凝结增长达到极限,海洋充足的水汽输送使云微物理量的量值在海洋上空更大.当降水层积云液态水路径大于500 g·m~(-2)时,陆地层积云中更强的上升气流使大量云滴在云层中上部累积滞留,云滴碰并增长活跃,云层中上部云微物理量的量值在陆地上空更大.  相似文献   
57.
远距离井间电磁成像方法可以实现500 m以上地层剖面成像,在资料反演中反演地层的精度以及速度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利用格林函数方法取代差分近似方法计算雅克比矩阵的快速算法,通过与全空间差分近似法对比,验证了快速雅克比矩阵算法的正确性,格林函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反演成像效率;通过建立地质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格林函数方法求取雅克比矩阵的高斯牛顿反演算法完全可应用于远距离井间电磁成像,实现了对二维地层电参数以及边界位置的确定.反演速度是差分近似法的数十倍.  相似文献   
58.
工业测量中,传统移站测量法的点位测量误差会随着移站次数的增加不断累积增加,导致最终的测量精度不可控。讨论了基于原始观测值和基于坐标观测值的两种整体平差数据融合方法,与传统移站测量法相比,这两种方法解算的点位精度较高且稳定。实验表明,即使融合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等价,采用不同的融合方法,得到的融合结果并不完全等价。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融合方法,从而得到解算精度可靠的待测点坐标。  相似文献   
59.
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海洋油气资源,近年来利用孔隙水地球化学手段结合流体反应运移模型对水合物进行勘探已 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针对南海神狐海域钻探GMGS-1航次的数据资料,用孔隙水溴碘摩尔数比值拟合全新世流体运移速率, 构建了二期次非稳态水合物多相流体运移模型,并以SH7站位作为应用,发现自更新世以来研究区水合物成藏系统处于衰 退状态。通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了解到影响模型输出的参数权重从高到低依次是沉积物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沉积埋 藏速率。进一步数值分析表明,在水合物成藏系统中,有机质含量与水合物饱和度满足线性相关,其他主要参数与饱和度 的关系并非单调函数,且主导水合物稳定区内的甲烷物源是深部外源流体所携带的甲烷。多相流体运移模型对水合物资源 勘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0.
Stokes漂流对上层海洋温度场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WAVEWATCH III海浪模式模拟结果计算出Stokes漂流流速,将其引入到SBPOM模式的动量方程中以探究Stokes漂流对海表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有效波高与实测值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平均相关系数最大为0.88。北太平洋Stokes漂流的分布呈现出高纬度较大的带状特征,最大流速可达0.2 m/s。Stokes漂流对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的影响在-2~1℃之间,高纬Stokes漂流影响作用大于低纬,其中太平洋西北海域影响最大,可达-2℃,赤道影响最小。通过Argo浮标资料验证,考虑Stokes漂流模拟的海表面温度更趋近于实测值,说明在海表面温度计算中,考虑Stokes漂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