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482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曹庆安  冷鹏  何原荣 《北京测绘》2023,(9):1237-1242
针对光学森林冠层间隙率提取方法受天气影响较大的不足,本文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提出一种立体体元模型方法进行森林冠层提取,并采用点云投影、半球成像两种常用方法与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体元大小提取的间隙率结果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体元大小越大时,提取的间隙率结果越小;当与点云投影、DHP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时,随着体元增大,本文方法提取结果与两种方法提取结果相关性也逐渐增高,当天顶角为0°~80°、10°~65°时,相关系数在0.91以上,表明本文方法可用于森林冠层间隙率提取。  相似文献   
17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人类社会福祉的有效途径.然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VES)的获得必然会产生成本投入,传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忽略了相关成本分析,给土地规划造成了混乱,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认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净价值(NES)的差异,改进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该研究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基础上,评估了1952年以来中国大陆主要生态系统(包括农田、草地、林地和湿地)服务净价值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服务净价值为10.0×10~3元/公顷,为服务价值的35.1%,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最低,为-0.7×10~3元/公顷;中国大陆农田、草地、林地和湿地2014年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7.2×10~(12)元,是全国国民净收益(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政府收入的总和)25.6×10~(12)元的27.0%.1952年以来,由于人口增加的持续压力和环境政策的原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净价值持续减少;1998年以后,中国政府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森林保护政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净价值止跌回稳.但相关政策忽略了林地以外其他生态系统的保护,导致农田、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由于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生态服务价值和净价值差异显著.为了维护生态平衡,生态修复(尤其是人工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应该注重成本效益问题,通过不同措施的成本收益比较,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态保护项目的成本,增加环境保护项目的收益,这是修复生态学需要面对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3.
目前我国多条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正进行到轨道的铺设阶段,涉及到测量方面的问题是采用后方交会测设PCP控制点的坐标,在进行测站平差之前首先要获得测站以及PCP控制点的近似坐标,本文给出求解近似坐标的算法和程序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4.
首先分析了宁蒙引黄灌区近60年的气温变化特性,并据此划分基准期和变化期;分析了灌区种植结构的变化。然后采用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分析了典型作物的物候期和灌溉需水的变化;并分析了灌区灌溉需水量和灌溉时间节律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变化期相较基准期,气温明显升高,灌溉需水在此影响下,有所前移;总种植面积增大,春小麦的种植面积大幅降低,玉米、葵花等其他作物增加,使得灌溉需水总量增多,并有所后延;在总种植面积增大、种植结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综合作用下,灌区灌溉需水量呈较大幅度的增加趋势,但汛前讯后需水比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5.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梅尖地区辉绿玢岩K-Ar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辉绿玢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K-Ar年代学研究表明,辉绿玢岩形成于~107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时代晚于该地区火山岩和侵入岩,与该地区铀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辉绿玢岩的侵入可能是该地区岩浆作用的最后一幕,铀成矿可能与辉绿玢岩具有成因联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玢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有较高的Isr值和负εNd(t)值,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特征;辉绿玢岩是在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俯冲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表明~107 Ma时该地区仍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下。  相似文献   
176.
钻进过程状态监测旨在实时描述钻进工况,判断运行性能优劣程度进行非优追溯,及时指导司钻人员调整作业操作,保证钻进过程安全、高效、稳定开展。钻进工况是钻进系统运行状态的反映,因此开展面向状态监测技术的钻进工况识别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针对钻进工况识别问题,基于状态监测数据,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钻进工况识别模型,对钻进工况进行识别。综合工况识别结果,对钻进效率进行评估,并对影响钻进效率的因素进行讨论,寻找提升钻进效率的手段。最后,采用钻进现场实钻数据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7.
为了较好地描述软土塑性应变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塑性流动模型。该模型采用了与屈服函数形式相同,但具有一定倾角 的塑性势函数。土体在变形过程中,塑性流动方向会依赖于塑性势面的旋转而变化,直至达到破坏状态。通过对常规三轴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剪切过程中,塑性势面旋转角的初值 与终值 较为稳定,不受围压变化影响。在此试验观察基础上,引入了归一化的旋转角参数 以及描述土体应力状态的参数 ,在采用蛋形势函数的情况下二者具有良好的分段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建立了改进的塑性流动法则,只需要2个额外的模型参数。对所提出的塑性流动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塑性应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8.
碳酸盐岩古岩溶型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是世界级难题。古岩溶发育期次的确定一直都是古岩溶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难题。现有判别古岩溶发育期次的方法多以地表裸露古岩溶充填物特征为依据。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多期次古岩溶作用的叠加改造。本次利用古岩溶充填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研究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期次与古环境条件,揭示了4期古岩溶作用环境:加里东期古岩溶作用、海西晚期古岩溶作用、印支-燕山期古岩溶作用、喜马拉雅期古岩溶作用。该研究成果对后期岩溶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9.
为削减东太湖养殖污染,改善湖泊水质,苏州市于2018年底基本完成东太湖养殖围网拆除工作.围网拆除后,湖泊生态环境对此如何响应,已成为学者及相关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水生植被在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平衡、物质循环和净化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诊断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关键指标.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卫星数据,利用分类决策树模型和基于生活史的沉水植被优势种群提取方法,监测了东太湖2017年(围网拆除前)和2019年(围网拆除后)的水生植被类群和沉水植被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经验证,水生植被类群监测精度为82.66%,Kappa系数为0.77;沉水植被优势种群的监测精度为62.08%,Kappa系数为0.56.结果表明:围网拆除后,东太湖水生植被优势类群由围网拆除前的沉水植被转变为浮叶植被;沉水植被分布面积减少,且种群由优势度相差不大的七大优势种群逐步向菹草和伊乐藻占据绝对优势发展,逐渐趋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180.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呈扩张趋势,蓝藻水华不仅在太湖等大型湖泊频发,水面面积较小的天津于桥水库等也形势严峻,亟需加强卫星遥感监测.但是,以往在太湖等业务化使用非常成功的MODIS等卫星数据(约500 m),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小型水体的监测要求;而Landsat-8等空间分辨率较高的卫星数据(30 m),通常重返周期较长,无法满足水华高频监测需求.本文以天津市于桥水库(面积约80 km2)为研究区,针对常用的卫星数据,从空间、时间、光谱范围和数据可获取性共4个方面,评价不同卫星数据蓝藻水华监测能力和算法,同时对不同卫星监测结果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筛选出国产HJ-1A\B CCD、GF-1 WFV和美国Landsat-8 OLI这3种卫星波段合适,空间分辨率较高,适用于桥水库蓝藻水华监测,但考虑到其重返周期较长,建议多星联合观测;(2)各个卫星监测结果与卫星影像目视解译结果基本一致,均方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分别控制在0.78 km2和4.9%以内;(3)不同卫星监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一致性精度达到99.5%;(4)根据历史影像结果,发现于桥水库2016年水质开始呈富营养化,藻华现象在夏、秋两季最为严重.研究表明,针对小型水面水体蓝藻水华监测,利用较高分辨率数据联合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替代策略,今后可在更多小型水域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