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湿位涡(MPV)诊断分析和倾斜涡度发展(SVD)理论,研究了2007年11月一次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北上造成青藏高原暴雪的天气事件。结果表明:热带风暴螺旋云系移动至高原东南部受陡峭地形抬升与高层北侧下滑的干冷空气(MPV1正值带)相交汇是导致这次天气过程的重要原因。由于等熵面密集且明显倾斜,在降雪区上空附近大气弱稳定区,负的MPV2对总湿位涡MPV的贡献超过了MPV1,SVD得到较大增长,同时使得MPV0,导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产生,有利于倾斜涡度的发展。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机制是这次暴雪发生、发展的一种可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2.
江苏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苏沿海6个基本气象站49a(1960--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江苏沿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雾过程持续时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影响沿海雾生成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雾日数呈江淮地区〉沿江苏南地区〉淮北地区的特点;其年代变化总体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21世纪后明显下降;雾日数呈春季和初冬季节多、夏秋季节少的分布特点;一天中雾大部分时段出现在01-09时,春秋季节雾频次最高的时次在早上的06-07时,强浓雾次数在07时(春季)或08时(冬季)前后达到最大;各地雾过程出现的频次随着雾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持续时间大于6h雾的频次近年来在增加,且雾持续时间极端最长有上升趋势。沿海地区雾绝大多数发生在风速小于等于7m/s的情况下,以1~3m/s最为适宜,多出现在NNE—SSE风情况下。雾季平均海水温度为7.45~22.24℃  相似文献   
53.
A control integration with the normal solar constant and one with it increased by 2.5% in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coupled atmosphere-ocean Climate System Model were conducted to see how well the actual realized global warming could be predicted just by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results. This is a test, within a model context, of proposals that have been advanced to use knowledge of the present day climate to make "empirical" estimates of global climate sensitivity. The scaling of the top-of-the-atmosphere infrared flux and the planetary albedo as function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inferred by examining four different temporal and geographical variations of the control simulations. Each of these inferences greatly overestimates the climate sensitivity of the model, largely becaus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cloud albedo. In each inference the control results suggest that cloudiness and albed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surface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experiment with the increased solar constant actually has higher albedo and more cloudiness at most latitudes. The increased albedo is a strong negative feedback, and this helps account for the rather weak sensitivity of the climate in the NCAR model. To the extent that these model results apply to the real world, they suggest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scaling of global-mean radiative properties with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present day climate provides little useful guidance for estimates of the actual climate sensitivity to global changes.  相似文献   
54.
一次降水过程的GPS可降水量资料同化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取2005年7月23—24日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利用MM5模式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和GPS可降水量资料的伴随同化试验。为了检验GPS可降水量资料对模式湿度场的改善程度和伴随同化效果,采用24h降水TS评分、模拟湿度场与真实场的均方差和实况降水等检验方法,通过温度场、高度场和风场的均方差试验,结果证明加入GPS可降水量资料在改善初始湿度场的同时对初始温度场、高度场和风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5.
大尺度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尺度再分析资料和静止卫星云图资料,对1995-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形成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进行了分类研究。在这10a期间,有27.5%的西北太平洋TC形成于赤道辐合带,45.6%形成于季风槽,10.1%形成于东风波,10.4%形成于热带对流层上部槽,6.3%形成于斜压性扰动条件下。统计分析表明,斜压性扰动背景下形成的TC在生命史、强度方面均明显弱于其他情况,平均生命史为108.60h,平均强度为39.250kn,其余4种情况平均生命史约为200h,平均强度为70~80kn。季风槽情况下形成的TC每3个就有一个会登陆我国,其次是东风波情况下的TC,斜压性扰动背景下形成的TC必须在南海附近生成才有可能登陆我国。  相似文献   
56.
ECMWF模式对东北半球气象要素场 预报能力的检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ECMWF模式逐日分析场(0场)序列和7d预报场序列,使用气候学方法客观检验ECMWF模式对东北半球的预报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模式对不同要素场的预报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特别是7月预报能力最弱.2)总体来说,850 hPa温度场、500 hPa高度场与0场相关最好,850 hPa湿度场与0场相关最弱;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预报能力总体减弱.3)大陆上温度场预报总体较0场偏高,而在赤道低纬地区偏低,模式对赤道附近温度场变率预报能力弱于中高纬地区,这一特征在其它要素预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4) 500 hPa位势高度预报场与0场的差值表现出清楚的起源于里海并向东北传播经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转向东南至日本东部海域的波列,这一现象在500 hPa风场差值图中也有清楚的表现.5)纬向风预报能力强于经向风,30°N附近存在纬向风与0场相关系数高值带.6)总体来说,模式对高层的预报能力优于低层,但模式对700 hPa风场的预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7.
东亚阻塞高压对我国降水影响的诊断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湿位势涡度 ,讨论了 1 998年 7月东亚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不同位置影响冷暖空气的活动路径进而决定暴雨发生的位置 ,结果表明 :当阻高位于中西伯利亚地区 ,主要影响我国华北平原及华南一带的降水 ;当阻高位于鄂霍茨克海地区时 ,对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的降水有重要影响 ;当阻高中心位于小兴安岭地区 ,副高位置异常偏北 ,主要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降水 ;当阻高位于以 ( 55°N,1 35°E)为中心的区域时 ,冷空气频繁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对该地区的降水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8.
边界层急流型重力波——飞机颠簸的一种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线性化的Boussinesq流体边界层绝热流动方程,比较一维边界层急流型重力波的垂直运动量级,讨论边界层急流型重力波中的湍流发展,认为边界层急流型重力波是造成边界层飞机颠簸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59.
《高等大气环流》自在我院90级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广大研究生的喜爱和好评。该课程的教材取自1987年孙照渤教授等译著的《大气中大尺度动力过程》,其内容是根据1981年8月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第三届科学会议的大气环流动力学专题讨论结果,而后按照教科书的要求,由相应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重新编写而成。作者结合近5a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谈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0.
天气尺度瞬变波滤波方案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观测资料,分别使用Ba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和31点低通滤波器滤出天气尺度瞬变波,计算其方差分布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1点低通滤波器的滤波效果优于Ba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并且在厄尔尼诺年和反厄尔尼诺年效果更为显著。此外,在分别使用两种滤波器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比较对时间序列直接滤波和剔除纬向平均的时间序列再滤波的结果,发现纬向对称部分的瞬变扰动对瞬变波的影响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