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61.
利用1952--2004年6—8月NCEP/NCAR逐日500hPa高度资料及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对夏季欧亚地区阻塞活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能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欧亚地区的阻塞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年代际尺度上,夏季鄂霍茨克海地区阻塞活动偏多(少)与我国汉水和渭水流域夏季的旱(涝)密切相关,夏季贝加尔湖地区阻塞活动偏多(少)与我国黄淮、江淮地区夏季的涝(旱)密切相关,夏季乌拉尔山地区阻塞活动偏多(少)则与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旱(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2.
冬季欧亚积雪异常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3个冬季,欧亚积雪与北太平洋风暴轴区域500 hPa天气尺度滤波位势高度方差进行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冬季欧亚积雪异常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欧亚积雪面积正异常时,北太平洋风暴轴主体位置南压,并且中心强度减弱;积雪面积负异常时,结果相反.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欧亚雪盖面积异常所导致的冷却效应异常通过改变欧亚大陆及其下游北太平洋上空的高度场,进而改变东亚急流和斜压性,从而对北太平洋风暴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3.
基于MODIS数据的广西旱区干旱指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态指数(VCI)和温度条件指数(TCI)构建干旱指数(DI)遥感监测模型,应用于2004、2005年9-11月的广西旱情监测,制作了旱情时空变化的遥感图像,并与旱情实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干旱指数DI的有效性.通过对DI与TCI、VCI、NDVI和LST的相关性分析,发现TCI、VCI比LST、NDVI与DI的相关更显著,以TCI和VCI为因子构建的DI模型更适用于桂中旱区的旱情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64.
北太平洋涛动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北太平洋涛动(NPO)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北太平洋涛动与次年夏季我国淮河流域降水异常呈明显的负相关:强(弱)涛动年,次年夏季淮河流域降水偏少(多)。进一步研究表明,1976年冬季NPO突变前,冬季北太平洋涛动指数(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index,INPO)与次年夏季淮河流域降水的负相关显著;突变后,负相关明显减弱;冬季INPO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的参考意义在突变前较好,在突变后减弱。  相似文献   
65.
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的东西变化及其能量诊断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义一个风暴轴经度指数,基于这个指数做合成分析,对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63 a(1948-2010年)的东西变化特征及其能量平衡差异进行了诊断。主要结论如下:(1)北大西洋风暴轴存在明显地东扩和西退。当风暴轴向东扩展时,天气尺度瞬变波可以向下游发展至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上空;风暴轴西退时,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范围向西收缩到15°W以西的大洋上空。(2)能量诊断表明,当风暴轴向东扩展时,涡动动能在高纬度的大西洋东部及西欧上空明显增强。在0°以西的区域,涡动动能的增强主要归因于能量斜压转换过程的增强;而在0°以东区域,涡动动能的增强可能与涡动非地转位势通量引起的"下游发展效应"增强有关。风暴轴向西收缩时,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66.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outh Asian High (SAH)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by using the NCEP/NCAR monthly reanalysis data from 1948 to 2012, based on the NCAR CAM 3.0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ntensity of SAH represents a remarkabl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the intensity of SAH experienced from weak to strong at the late 1970s, and after the late 1970s , its strength is enhanced and the area is expanded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The expansion degree is greater westward than eastward, while it is opposite in summer. 2)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AH intensity, after the late 1970s, the divergent component of wind field has two ascending and three descending areas. Of the two ascending areas, one is located in the East Pacific, the other location varies with the season from the Indian Ocean in winter to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 Pacific in summer. Three descending area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central Africa, the East Asia and the Middle Pacific region respectively. 3)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AH intensity, the rotational component of wind field at the lower level is an anomalous cyclone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 Pacific in summer, while in winter, it is an anomalous cyclone over the Indian Ocean, and an anomalous anticyclone over the equatorial Middle Pacific. 4)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A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ST of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The SST of Indian Oce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inter, while in summer, the S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 Pacif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the SST of the East Pacific also plays a certain role.  相似文献   
67.
黄斌  朱伟军  红梅  葛珊珊 《气象科学》2016,36(4):466-473
根据航空飞行安全的气象保障规范和临界条件,探讨了我国区域内影响飞机起降的气象要素的区域特征;在气象要素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飞机起降安全的气象要素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飞机起降气象安全风险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运用区间梯形隶属度函数来计算评估单元各指标针对各风险等级的隶属度,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作出风险评估与区划。分析表明,我国北方地区航空安全气象环境较南方地区好,南方出现航空飞行不利影响的恶劣气象条件的频率显著高于北方;我国航空安全气象风险由北至南逐渐递增,尤以东部沿海地区、福建和江西东北部地区、贵州东部及湖南地区的风险等级最高。  相似文献   
68.
引发强沙尘暴的蒙古气旋的动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造成2002年4月5—9日东亚地区一次引发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蒙古气旋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气旋发展发生在斜压区中,500 hPa涡度平流和对流层下部的温度平流、大气加热率均对气旋的发生有贡献;气旋的发展阶段以温度平流为主,在气旋发展最强盛阶段对流层下部温度平流的作用大于其他项;气旋减弱阶段大气加热率所起的作用占主导地位,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作用较小;Q矢量锋生函数分析表明大气斜压性的作用不可忽视。位涡的垂直输送作用明显,并形成了对流层内的垂直位涡柱。在气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伴有高空急流,它不仅有利于气旋的发展,同时还激发了低空急流的出现,因此引发该次强沙尘暴的蒙古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流层内有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69.
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15个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区域500 hPa天气尺度滤波位势高度方差与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进行了奇异值分解 (SVD) 分析.结果表明, SVD得到的第二对空间典型分布反映了冬季黑潮区域的海温异常与风暴轴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黑潮区域海温异常可能通过加强风暴轴入口区的斜压性, 激发或加强500 hPa高度场上的WP遥相关型, 主要影响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在入口区的强度变化和南北位移.  相似文献   
70.
对15个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区域500hPa天气尺度滤波位势高度方差与同期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进行了奇异值分解(SVD)分析,结果表明,SVD得到的第一对空间典型分布反映了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海温异常对风暴轴变化的影响。进一步的合成分析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海表温度异常可以通过激发或加强500hPa高度场上的PNA遥相关型,主要影响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东西摆动及其中、东端的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