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T淋巴管造影成像(CTL)是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和MSCT相结合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方法,是目前诊断淋巴回流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技术。为了更好地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和提高此技术的使用率及成功率,本文通过CTL的成像技术和扫描参数、适应症或优缺点以及在诊断淋巴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让相关临床和影像科医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并能实现该技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开展和精准诊断。   相似文献   
32.
2023年10月7日阿富汗西部赫拉特省在不足1 h内接连发生4次Mw 5.5+的地震,称之为“2023年赫拉特地震序列”,此次地震序列是阿富汗境内过去20多年来遭遇伤亡最严重的地震事件,研究该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几何和快速分析损坏建筑物的分布状况对理解Herat断裂系统的构造机制、保障高效救援以及灾后规划重建等工作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基于欧洲空间局Sentinel-1升降轨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利用InSAR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获取2023年赫拉特地震序列的同震形变场,以升降轨InSAR观测为约束,反演确定发震断层几何和断层滑动分布,并对发震构造进行分析;基于多时相InSAR相干性变化探测方法分析并提取本次震后建筑物损毁代理图(building damage proxy map, BDPM)。结果表明,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均位于Herat断裂带和Siakhubulak断裂带之间,升降轨数据观测得到的最大视线向形变量分别约为32.3 cm和58.9 cm。反演结果显示,同震位错以逆冲运动为主兼具少量右旋走滑运动,发震断层北倾,倾角约...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薄层平扫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12月我院感染科确诊COVID-19且胸部CT表现阳性的患者153例,所有患者自发病后1~14天行胸部薄层平扫CT检查和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60岁和> 60岁)和发病与CT检查的时间间隔(≤7天和> 7天)将患者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53例COVID-19患者中,累及肺部(100%)、血管(93.5%)、气道(73.4%)和胸膜(70.1%),其中年龄组间的对比显示病变数量、部位、大小、容积和束带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与CT检查时间间隔分组患者之间,病变的形态、密度、机化和纤维化以及胸膜受累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薄层平扫CT可明确早期COVID-19的病变位置和范围,对COVID-19的定性诊断和鉴别有一定的特征,即以形态的多样化、胸膜内和血管周分布、肺泡为单元的间质性病变、早期混合性磨玻璃影常伴明显的机化和纤维化、胸膜局限性增厚而胸水极少等有助于COVID-19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34.
利用WRF3.8.1模式研究了 GRAPES_GFS、FNL和ERA-interim三种资料形成的不同初始场对2017年8月6-7日西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模拟结果的影响.此次暴雨是由于南亚高压和高空急流的加强,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偏东风低空急流和低空切变线的发生发展造成;三种资料中只有GRAPES_GFS资料中可以分析出...  相似文献   
35.
在分析甘肃昌宁盆地水资源利用现状和矿业开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研究地质环境条件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通过对城市地下水质量现状调查,研究城市工矿排放的废水对下游农业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适合于城市工矿区与农业区相适应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认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为西北其它干旱区城市提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36.
南海因受到高纬度气候、低纬度大洋以及东亚季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成为研究古温度和季风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研究QH-CL11柱状沉积物的GDGTs组成、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延伸的86个碳原子的四醚指标(TEX_(86)~H),分析南海北部GDGTs来源,并定量计算QH-CL11柱状沉积物记录的海洋表面温度(SST),从而探讨31 ka以来南海北部古温度变化的驱动机制。通过甲烷指数和支链/异戊二烯类指标等,确定isoGDGTs主要来自于奇古菌,适用于古温度重建。TEX_(86)~H温度显示出明显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与南海北部有孔虫和UK'_(37) SSTs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出现在TEX_(86)~H SST中的海因里希冷事件(H1-3)和Bφlling-Allerod暖期之前的温度大幅度上升事件(14.6 ka)反映了高纬度气候对南海的影响。南海SSTs和北太平洋MD01-2421 U~K'_(37)SST的差异(△SST5)可以用来反映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变化。△SSTs显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在Bφlling-Allerφd暖期前增加,在新仙女木时期达到最大值,在全新世早期再次下降,然后在全新世中晚期缓慢增加,这与前人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认识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对重建长周期东亚冬季风强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提要:本文依据古地磁方法对不同时期的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全球大地构造背景、洋流系统、气候带分布以及岩相古地理等要素,共编制了11个时间段古板块格局下的全球烃源岩分布图。综合各种地质要素可以看出烃源岩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强烈不均匀的特征,在时间上,中、新生代烃源岩无论是从分布范围,还是厚度上,都较古生代更为发育;在空间上,全球显生宙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陆棚及斜坡相、台内坳陷等环境,而陆相烃源岩则主要分布在湖盆中心。烃源岩的沉积和保存受到超大陆旋回的控制,超大陆汇聚过程中陆架和适宜陆缘的消失不利于烃源岩的沉积和保存,反之亦然。较高的海平面以及上升流的存在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条件,全球优质烃源岩富含的有机质泥页岩多发育于海侵体系域顶部与高位体系域底部的密集段中。  相似文献   
38.
针对基于像元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自动解译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分三步走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自动解译技术流程:首先采用核PCA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分类!最后采用择多滤波器进行分类后处理。 通过对覆盖西藏山南地区的IKONOS图像的解译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遥感图像自动解译,其结果与人工目视解译图基本一致,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部烃类微渗漏的分子地球化学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海珠江口盆地Site4B站位柱状沉积物可溶有机质中正构烷烃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海底以下65~70cm、80~85cm和85~90cm存在明显的似成熟烃类分布。在气相色谱质谱图上(GCMS),该处存在明显的UCM分布;在烃类分布上,该处以可溶有机质中高碳数正构烷烃奇偶优势趋于消失为特征,CPI为1.15~1.45。同时,整个剖面其他层段沉积有机质中可溶烃类仍以典型的近/现代沉积有机质输入为标志。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及该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发现事实,推断Site4B站位海底以下65~70cm、80~85cm和85~90cm烃类异常可能系深部烃类微渗漏所致。  相似文献   
40.
沉积盆地地层及其结构记录了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并由其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构造背景所决定。全球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和大量地震剖面的完成为系统认识盆地构造演化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本文在板块构造理论的指导下,收集了全球上百个重要沉积盆地的资料编制了2条洲际纬向超长剖面:(1)北美-北非-中东-中亚-东亚纬向超长剖面;(2)南美-非洲纬向超长剖面。这两条洲际纬向超长剖面能直观地显示出不同类型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时空对应关系受控于板块运动。盆地发育的程度(沉降厚度、沉降率、构造间断)及其完整性(规模大小、剖面形态、垂向结构),受控于其所处区域的构造背景。北美和南美大陆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存在有序并列的特征:自西向东均为大洋盆地、海沟、弧前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裂谷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由于板块边界作用影响,相同板块上不同的盆地群之间具有密切的构造-沉积联系和构造事件响应,北非和非洲中部东西向剖面依次发育被动陆缘(西部)-克拉通(中部)-裂谷(偏东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