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21.
在纯净空气与H2O/ CO2污染空气来流对比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化学动力学方法,研究了H2O和CO2污染组分对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的影响,获得了试验手段难以得到的燃烧室流场参数和性能数据。完成了相应的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二维数值计算,其中匹配了进口总温、总压、马赫数、氧气摩尔分数和工作当量油气比。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试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燃烧室流场数据、性能参数分析了H2O和CO2污染的动力学影响、以及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总体上吻合,两种手段均体现了纯净空气来流时不同煤油当量油气比的燃烧室性能,并反映了一致的“污染效应”影响趋势;(2) H2O污染、H2O+ CO2污染的存在降低了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性能,体现在燃烧诱导压升、燃烧效率、流向冲量增量的下降,而且随着污染组分含量的增加,燃烧室性能下降越加显著。   相似文献   
322.
渤海孔店组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店组是古近系最古老的地层单元,它的建组命名地点为河北省黄骅县孔1井。完整的孔店组总厚度超过2500m,自上而下包括3个地层单元:孔一段、孔二段和孔三段,也被称为"红—黑—红"段,3个岩性段组成一个完整沉积旋回,底部与中生界、顶部与沙河街组为不整合接触。渤海孔店组有自己的特点,从岩性上,可分为洪积扇、坡积和正常沉积3种基本类型,洪积扇的岩性为紫红色泥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的不等厚互层;坡积物以砂砾岩为主夹薄层泥岩,下部为紫红色泥岩与含砾粗砂岩互层;从构造上,分为断超式和双断式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孔店组在渤海含油气区有不同的分布。孔店组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孔二段是较好的生油岩,孔一段和孔三段可形成较好储盖条件,可以形成中等规模的油气藏,对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3.
对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论述区域研究在知识经济时代,它人内涵更加丰富,其研究方法将由传统方式迈向现代化,区域研究将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其主要方向有:区域差异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创新环境研究,区域演变机制研究等。  相似文献   
324.
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及其异常年海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7~2000年中国720站夏季(5~8月)逐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并存现象进行研究,并定义了一个季时间尺度的旱涝并存指数(IDFC),再结合NCEP/NCAR的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Reynolds海温资料,对该地区旱涝并存异常年的海气背景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异常的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夏季旱涝并存异常年,西太平洋副高空间活动范围较大,同期东亚夏季风偏弱;在其前期6个月中,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海温显著偏高,另外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呈现上升趋势,对应着El Nino的成熟阶段或发展阶段.所有这些为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现象的预测,提供了有参考意义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325.
SHS耐火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冶金行业普遍存在工业窑炉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对局部损毁的修补,以及整体浇注料、捣打料的烧结程度低、强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用传统方法均难以解决;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是有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工艺方法。把SHS方法应用于耐火材料的制造,特别是用于传统工艺难以解决的部位,因其制备工艺简单、烧结速度快且产品性能优良,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7]。下面就SHS耐火材料的特点、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作一系统论述。1 SHS耐火材料的应用现状  在SHS耐火材料研究和应…  相似文献   
326.
牛宁  李建平 《大气科学》2007,31(2):254-264
利用2004年8~10月的中国160台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4年秋季发生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严重干旱(简称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前兆和发展特征以及秋旱持续期间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是以8月在广西境内出现小范围干旱为前兆,9月扩展到长江以南中部地区,10月遍及整个长江以南地区而达到鼎盛的一个发展过程。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事件的发生、发展和鼎盛期都受到了同期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很大影响:2004年秋季东南亚上空的整层经向水汽输送出现了显著的负异常,说明2004年秋季长江以南地区上空的整层水汽在经向上由南向北的输送减弱而从北向南的输送加强;850 hPa水汽输送的异常加强了从北向南的水汽输送,从而影响了秋旱的发展。结合2004年秋旱持续期间850 hPa 流场异常分析,2004年秋季850 hPa的流场在台湾海峡附近上空出现了一个气旋性的异常环流,它导致了西南水汽及其与越赤道气流和东南水汽的混合气流(10°N~20°N, 135°E~150°E)在向北的输送路径上发生改变,并且此混合气流进入内陆从而加强了大陆上空由北向南的干冷气流,进一步影响了秋旱的发展。通过分析850 hPa等压面上的垂直速度场发现:秋旱同期长江以南地区下沉气流异常,这种天气形势不利于降水的产生。2004年秋季长江以南地区受到了闭合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长期控制,形成少雨的天气。除此之外,中高纬地区脊区前方和槽区的后方易于冷空气的南下输送,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使了秋旱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7.
井-地电阻率法在煤田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利用电法研究煤田生产中的陷落柱等问题,本文实现了点电流源三维地电场正演,并将模拟结果应用到了实际地质试验中.正演模拟结果以及实际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技术能很好的探测陷落柱位置及其富水性,可以为煤矿井下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28.
利用时域垂直磁场求取全区视电阻率.任意形状回线的垂直磁场可以看成是多个水平电偶极子的垂直磁场累加而成;因此,不论回线是何形状,只要将其分解为水平电偶极子,就可利用水平电偶极子的垂直磁场求取任意形状回线的全区视电阻率.  相似文献   
329.
利用1950—2020年冬季HadISST逐月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SODAv2.2.4逐月SST和三维海洋流速同化资料以及NCEP/NCAR 2 m高度上的逐月气温(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资料,使用非对称合成差分析方法、海洋混合层热量收支诊断方法等,探究El Niño事件和La Niña事件下造成赤道东太平洋(E区:110°W~80°W,10°S~10°N)、赤道中太平洋(C区:160°E~170°W,10°S~10°N)SST异常场显著不同非对称性特征的可能海洋动力过程,分析ENSO事件非对称强迫下2 m高度上SAT异常场的非对称空间响应。结果表明:E区El Niño事件的强度显著强于La Niña事件,C区则相反。非线性动力学加热作用对E区和C区El Niño年和La Niña 年SST异常场的非对称分量都起到了正反馈作用,是造成这两个区域SST异常场产生正、负非对称分量的主导动力因子。埃克曼输送作用不利于E区SST异常场正非对称分量的形成,但有利于C区SST异常场负非对称分量的形成。平均流、纬向平流和温跃层的非对称正反馈作用阻碍了C区SST异常场负非对称分量的形成。2 m高度上SAT异常场的非对称分布与SST异常场的非对称分布较为一致,但SAT异常场正、负非对称分量的显著范围明显减小,部分区域的非对称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30.
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在原有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础上,选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代替原绿度指标中的NDVI,构建并计算2001—2020年长白山地区植被生长季RSEI,采用回归分析、波动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长白山地区RSEI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气候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1—2020年长白山地区RSEI波动缓慢上升,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RSEI多年均值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异性,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通化市、白山市大部较差。(2)近20年长白山地区RSEI稳定性较差,生态环境质量较脆弱。未来生态环境趋势总体向好,但局部地区仍存在持续恶化态势。(3)长白山地区RSEI主要受降水影响较大,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