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评估以震源机制解走向作为影响场长轴方向的适用性,以1970—2020年145个破坏性地震为研究对象,研究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走向和极震区长轴方向之间的偏差,发现两者平均差值为17.0°;走滑型、逆断型和正断型地震分别占研究地震总数的56.6%、19.3%和6.2%,其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的平均差值分别为16.4°、16.2°和20.6°;有82.8%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走向差值小于30°,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通过统计研究2010—2020年等震线长轴方向明显的50个强震震中附近区域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差值,结果表明:有13个地震震中30 km范围内有历史强震发生,最近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差值小于30°的有8个(62%)。如果在距离地震震中30 km以内发生过历史强震,则可以综合考虑距震中最近的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和活动断裂走向来判定影响场长轴方向。  相似文献   
62.
本文收集了1990—2021年我国东部地区180次地震等震线数据,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应用Levenberg-Marquardt法和最小二乘法重新拟合了东部地区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回归模型结果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在2个分区统计单元内(东北、华北地区与华中、华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有明显不同,故而应进行不同的分区对待。同时,在我国东部地区,通过与其他学者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显示本文两种方法的结果可较好地反映烈度衰减的区域特征。选取吉林宁江M5.7、湖北巴东M5.1地震和河北唐山M7.8地震的长、短轴及面积进行计算,通过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本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的结果较同一区域或大区域的计算结果更精准,说明本文结果能反映出东部地区地震震级小而破坏大的特征,适合用于该地区的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本文给出的我国东部地区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适用震级范围为面波震级3.0~8.0,距离为0~660km。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利用ERA5再分析数据和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走航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夏季影响船舶通航北极航道的关键近地面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8月的天气条件最适宜船舶在北极航道航行,9月低温、大风和大浪天气显著增多,对船舶航行影响较大,10月的天气更加恶劣,对船舶航行的挑战更大。低温天气主要出现在各航道的中段,大风和大浪天气集中在航道两端的海域。除北极中心区和10月的挪威海和巴伦支海以外,其余时间的海域出现大风和大浪天气的概率以增加趋势为主,但具有较大的年际变化。根据现有北极航道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发现,东北航道能见度最差,西北航道能见度最好,中央航道居中。  相似文献   
64.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灸推拿联合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搜索有关针灸推拿联合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8月,进行数据提取,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涉及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10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针灸推拿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3,95%CI(1.16,1.31),Z=6.96,P<0.00001]、增强患肢运动功能[MD=16.41,95%CI(11.50,21.31),Z=6.56,P<0.00001]、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D=18.69,95%CI(14.18,23.19),Z=8.14,P<0.00001]。结论:针灸推拿联合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5.
海滩地形变化是复杂的地形动力过程作用的结果,包含着诸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特征信息。本研究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对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琼州海峡南岸铺前湾、海口湾和澄迈湾海滩剖面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前3个时空函数可以代表琼州海峡南岸海滩主要变化模态。其中第1模态都表现为淤积,铺前湾和海口湾海滩呈现夏秋淤 冬春冲的季节性特征,澄迈湾为夏秋冲 冬春淤的季节性特征。第2、3模态则可能是风暴作用、潮位影响下的沉积物在滩面上的迁移或波浪随潮位变化引起,与海湾区域地形、入射波向、泥沙来源、潮差、波高、风暴路径等有关。②铺前湾和海口湾海域建设的人工岛加剧了海湾的遮蔽程度,促进了海湾部分岸段海滩淤积,海滩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新的平衡。③作为次控因素之一,观测期间台风对海滩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海滩对台风响应与台风强度、登陆距离、相对台风的方位以及当地地形遮蔽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利用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方法克隆节杆菌A3 ftsq基因序列,基于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进行ftsq序列同源性分析、蛋白质FtsQ跨膜域及三级结构预测,初步预测该基因所编码蛋白FtsQ的功能.结果表明:节杆菌A3 ftsq基因全序列1035 bp,编码氨基酸344个;节杆菌A3 ftsq基因与谷氨酸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天蓝色链霉菌ftsq亲缘关系比较近,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新月柄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亲缘关系比较远;节杆菌蛋白质FtsQ为一次跨膜蛋白,包括膜内域(1-114氨基酸残基)、跨膜域(115-139氨基酸残基)和膜外域(140-344氨基酸残基);空间结构预测节杆菌FtsQ膜内域和跨膜域空间结构缺失.因此,节杆菌A3 FtsQ蛋白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FtsQ膜内域在长度和空间结构存在显著不同,其膜内域较长,较长的膜内域段可能取代了缺失的FtsA的功能,辅助Z环的锚定和下游蛋白的吸附.当节杆菌A3处于电离、辐射、寒冷等极端环境时,ftsq或许是节杆菌生存的必须基因;当节杆菌处于实验条件温度为20℃,营养充足,ftsq则可能是非必须基因.节杆菌A3 FtsQ在细菌细胞分裂时可能通过与上游蛋白、下游蛋白相互作用,确定细胞分裂位点和速度;同时FtsQ参与合成肽聚糖,一方面,促使细胞内陷皱缩,细胞一分为二;另一方面,FtsQ合成厚厚的细胞壁以适应极端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67.
分析了伊犁谷地28个黄土样品的粒径、密度、含水量和孔隙比,测试了震陷、湿陷、动弹模量和塑性指数,探讨了伊犁谷地黄土的物性、动力学特征,讨论了它们与滑坡之间的关系。伊犁谷地的原生黄土主要以粉粒为主,含量为74%,大于75μm的颗粒含量为10%,小于5μm的颗粒含量为15%;黄土天然含水量为4%~16.1%,谷地东部的黄土明显地比谷地西部的更细,伊犁黄土的孔隙比在0.832~0.907之间,有相当的湿陷性。在含水量低于20%时,还会有湿陷。黄土的塑性指数为9左右,比较小,粘粒含量低,易损性大,抗震性能差,具有较强的震陷性。在同样的动应变下,伊犁黄土的动模量较小,随着动应变的增大,其动模量衰减较快。冻融季节是伊犁地区滑坡的多发季节,构造活动强烈的地段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段。  相似文献   
68.
稳健回归模型在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模型与方法,设计了一种稳健回归模型。结合区域历史震害资料,应用该模型拟合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新疆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分区分析,并与前人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稳健回归模型能对衰减关系拟合中提高回归分析的抗差性,衰减曲线更接近原始数据的优势分布。  相似文献   
69.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新一代耦合气候模式(FGOALS)进行了气候异常季节后报试验,通过对1982—2005年7个个例的分析,探讨了厄尔尼诺衰减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异常发生的物理机制。分析结果表明:FGOALS可以模拟出厄尔尼诺衰减年夏季相关气候场的异常态特征,表现为在西北太平洋为负海温异常,在热带印度洋为正海温异常,从而导致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中低层异常反气旋环流的维持,其反气旋的西南部及西部的偏南及西南气流造成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异常增多。在提前3—9个月的预测模拟中,模式可以模拟出气候场的异常演变,随着预测时间的延长,产生局地耦合的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信号变弱,使得模拟出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偏弱、中心东移,从而导致影响东亚降水的气候场的异常变弱,降水异常区偏东。模拟结果也揭示出,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负异常是厄尔尼诺异常信号的转换模态,并且,由于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热带海温异常信号可以持续到第2年夏季,从而引起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异常。对于东亚降水的季节预测出现误差可能是模式对ENSO的模拟偏差造成的,随着预测时间延长,模式模拟的厄尔尼诺信号偏弱,这将使得海表温度异常偏弱,同时相关物理场的异常响应也减弱。  相似文献   
70.
利用海气耦合模式模拟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全球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CM-1.0)100年数值模拟结果, 分析了模式模拟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的平均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并且利用这些资料对ITF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成因做了初步分析.模式模拟的ITF平均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同已有的观测结果相比是合理的, 经作者分析认为ITF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因为印度尼西亚海域地处亚澳季风区, 海流对于季风的响应使得ITF发生季节变化; ITF的年际变化主要是因为热带环流的年际变化及其所导致的洋流调整造成的, 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