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33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研究目的]证实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大安寨段具备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全岩X射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三轴应力实验、核磁共振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大一三亚段页岩油气形成条件及富集因素.[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一三亚段泥页岩具湖相混合层系、分布广、厚度大、储集空间类型多、物性条件较好、生烃...  相似文献   
142.
网络资源是带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传统的投入产出网络只能映射产业关联的一方面,不能全面刻画产业之间的复杂关系。结合产品空间理论和复杂网络方法,本文使用新方法构建2000—2019年31省份的出口产品空间,在产品、关联和结构尺度上定量比较中国各省产品空间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从产品尺度上看,发达、发展中和欠发达省份的出口优势产品在产品空间中的位置逐次外移。动态来看,发达省份倾向拓展外围的高复杂品,欠发达省份致力于拓展核心的低复杂品,而发展中省份倾向拓展核心的高复杂品。(2)从关联和结构上看,三类省份的拓展路径分异:发达省份倾向以相关多样化拓展高复杂品,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链条式拓展。而欠发达省份以不相关多样化拓展更复杂的产品,但产品存活率较低。相关和不相关两种路径对发展中省份同等重要,其中,相关产品之链条式拓展的产品更复杂,而不相关产品的存活率高于其他两类省份。总之,本文综合考虑本地网络中技术、信息、需求和组织等多类资源,从网络视角解析区域产品拓展模式,为地方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3.
硅质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造山带内的岩石,其组成简单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然而,硅质岩的这种高稳定性是宏观的,在微观上仍然会保留地质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痕迹,可以从中提取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流体等重要信息.秦岭造山带西段八方山一二里河Pb-Zn矿区的赋矿硅质岩的光学显微镜、激光拉曼(RAMAN)、X射线粉晶衍射(XRD...  相似文献   
144.
李文最 《地质实验室》1992,8(6):344-345
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智力发育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关系密切。由于头发易于取样和保存,且毛发中元素的含量是血和尿中的10~15倍。因而,头发分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相继出现了分析人发中微量元素的各种方法—AAS法、NAA法、XRF法、ICP—AES法等。而在同一消解液中,进行催化示波极谱法测定人发中Zn.Cu、Fe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对比了不同的湿法消化体系,在同一份消解液中,进行人发中Zn、Cu、Fe的极谱测定。  相似文献   
145.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矿产资源规划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保障.在国际矿业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编制针对我国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矿产资源规划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重点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基本特征、开发现状、管理现状,以及在对比国际和国内矿业形势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应遵循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优化矿产资源布局管控和实现科技引领发展等4点原则,在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分工、充分发挥社会职能功效、建立健全监管评估制度的支撑下,抓紧建立储备矿种动态调整评价机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加强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及时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程度.  相似文献   
146.
贵州纳朵洞洞穴滴水、现代沉积物δ18O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洞穴滴水及其对应的现代沉积物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和对外界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文章对贵州纳朵洞洞外大气降水、洞穴池水、6处滴水点及其对应的现代沉积物氧同位素进行了近2年的监测。结果显示纳朵洞外大气降水和洞穴池水δ18O值均呈现旱季偏重,雨季偏轻的季节特征,基本能反映洞穴所在区域的气候变化。而滴水沉积物δ18O值和滴水δ18O值自身存在协调同步的季节特征,但二者δ18O值与大气降水δ18 O值却呈现反向的季节变化,这可能是区域地形、岩溶表层带的调节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7.
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地区野外露头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中发现了一些“钙质结核”,野外露头中呈层状发育于长7段油页岩中,形态为“透镜状”、“椭球状”、“飞碟状”,直径大小约为10~70 cm。为探明其岩石类型和主要岩石组分,运用显微镜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实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结核体进行岩石学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初步探讨。岩石学特征显示,霸王庄和宜君套滩剖面的“钙质结核”主要成分为重结晶方解石和晶粒方解石,具“球粒状”结构,岩石类型为灰岩;瑶曲聂家河剖面结核体主要岩石类型为泥-粉晶白云岩。分析认为这些“钙质结核”其野外产状和岩石成分,符合热水沉积碳酸盐岩和受热液活动影响的特征,并且铜川地区在长7期具备热液活动的条件。初步认为这些“钙质结核”为湖底热液活动成因的湖相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48.
伽师铜矿是柯坪盆地砂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多位学者曾对其成因进行研究,但均缺乏详细地球化学证据。本次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期分为成岩成矿期与改造成矿期,以成岩成矿期为主。本文通过对伽师铜矿不同成矿期包裹体显微测温,成分分析以及氢、氧、碳、硫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该矿床成矿流体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成岩期均一温度为131~206℃,盐度0.35%~9.86%(NaCl_(eq),质量分数,下同),流体密度0.90~0.99 g/cm~3,流体压力为227~464 MPa;改造期均一温度为131~285℃,盐度0.53%~9.34%,流体密度0.78~1.00 g/cm~3,流体压力为231~448 MPa,总体表现为中低温、中压、中低盐度、中等密度特征,具有典型地下热卤水特点。其δ~(34)S值范围为-34.5‰~-22.7‰,表明该矿床的硫主要源自硫酸盐细菌还原和有机质还原;成岩期包裹体水的δD值为-105.4‰~-79.2‰、δ~(18)O_(H_2O)为-3.13‰~0.87‰,改造期δD值为-108.5‰~-81.3‰,δ~(18)O_(H_2O)为-4.21‰~4.04‰,表明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盆地卤水二者混合来源,并有有机水加入;其成岩期δ13C值为-28.4‰~-24.2‰,改造期δ~(13)C值为-28.5‰~-23.0‰,与自然界有机碳δ~(13)C的负值范围特征吻合,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显示该矿床成矿流体成岩期、改造期成分主要为CH_4、H_2S、H_2O等,指示油田卤水中有机质参与了矿床成岩期、改造期成矿作用过程,在伽师铜矿成矿过程中起重要还原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有机质与伽师铜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该矿床是油田卤水参与成矿作用的沉积-改造成因砂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49.
瞬变电磁法的三维有限元正演通常采用齐次边界条件,为满足该边界条件,需要构建较大尺寸的模型,这降低了正演问题的求解速度.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吸收边界条件代替齐次边界条件,以缩小模型体积,加快正演速度:首先,从时间域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了基于库伦规范的矢量势的微分控制方程,结合一阶吸收边界条件推导了相应的的弱形式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一阶四面体矢量单元进行单元分析、Newmark法进行时间离散,实现了瞬变电磁法的快速三维正演.通过均匀半空间模型的解析解,H型地电断面的CR1Dmod解和相应模型有限元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均匀半空间模型分别采用吸收边界条件和齐次边界条件的正演结果对比表明:吸收边界条件确实可以提高三维正演的精度或者缩小模型尺寸、加快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阿什贡岩体的野外实地调查,发现其是由橄榄岩相、辉石岩相、角闪石岩相及辉长岩相组成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并且在辉长苏长岩中发现有原生硫化镍矿体。利用LA-ICP-MS方法对岩体进行测年,获得锆石U-Pb年龄为(436.1±1.2)Ma(MSWD=0.13),为加里东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区域对比研究揭示,阿什贡镁铁-超镁铁岩体以低Ti、亏损Nb和Ta、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为特征。结合带内其他同时代镁铁-超镁铁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同位素组成,启示我们包括阿什贡在内的化隆镁铁-超镁铁岩带的形成与祁连山及其邻区460~440 Ma时期俯冲向碰撞转换的作用有关,其成矿作用与岛弧岩浆作用相关。这对于青海省化隆一带区域铜镍找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同时对丰富发展完善早古生代镁铁-超镁铁岩体及所含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和形成机制具有借鉴作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