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为有效消除"问题地图"损害国家主权、安全的隐患,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7月中下旬,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处和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成果管理处有关人员分别来到河南省博物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内和新县许世友将军纪念馆,对展厅和纪念馆内《中欧班列(郑州)运行路线图》《郑州国际枢纽航线网络图》和《全国山河  相似文献   
52.
<正>6月20日,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资源调查与位置服务工作委员会在郑州成立。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毛忠民,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邓跃明参加活动。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河南省测绘工程院以及来自相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领域的30余位专家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采集自我国广西涠洲岛海域潮下带大型海藻及死珊瑚上的附着底栖甲藻样品进行了分析。利用毛细管单细胞分离方法成功分离并培养了多株前沟藻属种类, 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对所获得的前沟藻株系进行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 鉴定出前沟藻属3个种, 分别为具盖前沟藻(Amphidinium operculatum)、玛氏前沟藻(Amphidinium massertii)和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eterae), 其中具盖前沟藻和玛氏前沟藻为我国新纪录种。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间形态和系统发育的差异, 发现3种前沟藻的形态特征大体与相应模式种报道的一致。本研究丰富了我国前沟藻种类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化信息, 同时将两个新记录种具盖前沟藻和玛氏前沟藻的已知分布范围拓展到了我国南部沿海水域。  相似文献   
54.
全极化X波段雷达掠散射海面回波统计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复Wishart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SAR数据统计分析,然而该分布函数却很少被用来研究雷达海面掠散射回波时间序列的统计特征。本文通过分析IPIX雷达海面掠散射回波数据发现:大尺度海浪遮挡区的雷达回波能量很低,主要是雷达系统噪声,如果将该部分低能量回波数据剔除以后,真实海面的IPIX 雷达回波时间序列数据亦满足圆高斯分布,因此,IPIX 雷达海面回波的时间序列数据也必然满足复Wishart分布。在此,我们基于Wishart分布模型分别对全极化IPIX 雷达不同极化通道数据的海面回波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统计研究,并推导给出了不同通道数据协方差矩阵元素实部、虚部及相位差等参数的统计分布函数模型。通过与雷达测量数据比计较可见,推导所得理论统计模型与实际测量数据吻合很好。本文所得结论对进一步深入理解掠散射海面雷达回波的统计特征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5.
2010年夏季北极海冰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障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顺利开展,于2010年6~8月开展了北极海冰预报预测服务。预报试验基于MITgcm (麻省理工学院通用环流模式),以NCEP GFS(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全球预报系统)资料为大气强迫,初始化分别使用美国冰雪中心SSM/I(专用微波成像仪)或德国不莱梅大学AMSR-E(地球观测系统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北极海冰密集度卫星资料。对2010年6~8月预报结果的初步评估表明,预报结果同卫星观测资料比较一致。在发生快速海冰变化的太平洋扇区,预报结果优于惯性预报,表明模式具有较好的局地海冰数值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6.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华152区的储集岩-三叠系延长组长3储层砂岩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具有粒径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较差、结构成熟度中等、分选性较好的特点。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并结合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长3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认为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是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57.
截潜工程是解决枯水期河流断流不能满足正常设计要求的常用措施之一,如何合理确定截潜引水工程的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在拟定截潜引水工程区水文地质模型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河南省郏县广阔渠截潜引水工程区渗流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截潜工程实施后,从截潜流量,截潜所引起的盐渍化、沼泽化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方案二的截潜效果优于方案一,这一结论为截潜引水工程的位置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在对缅旬D区块碎屑岩成岩作用研究过程中发现,缅甸D区块始新统地层砂岩中自生绿泥石常见,且形态多异,赋存特征也不尽相同.本文先通过对D区块地面8条剖面和两口井下样品进行常规薄片鉴定分析,其后利用X衍射、电镜扫描和探针等手段综合分析研究了本区绿泥石形成、成因与成岩演化过程、展布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认为本区入海三角洲前缘、滨岸环境是环边绿泥石发育的良好背景,也是高负孔隙度砂岩的一个良好标志;绿泥石成岩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绿泥石以环边绿泥石沉淀为主,少量蚀变而成,晚于或稍早于机械压实作用,晚期以蚀变为主,最早发生于杆沸石之后,最晚形成于长石溶蚀之后,伊利石层形成之前;绿泥石环边对石英加大的抑制机理是通过限制石英加大的生长空间和阻碍石英加大的生长方向来实现的,绿泥石环边对于储层孔隙的保存还应考虑绿泥石环边形成之后沸石、方解石沉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报表与测报质量关系密切。报表出门合格与否,代表着一个站测报质量高低。预审员如同工厂的检验员,报表预审工作是气象记录离站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好报表预审关是提高测报质量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现谈谈我搞预审工作中的几点体会: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明确指出:“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气象台站所积累的气象情报资料原始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搞预审工作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熟悉“地面规范”及有关  相似文献   
60.
内孤立波与海脊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onhydrostatic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perform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an internal solitary wave(ISW) with a sill, for a two-layer fluid with a diffusive interface. Based on the blocking parameter(Br), the flow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ses:(1) when bottom topography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ropagation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ISW(Br0.5),(2) where the ISW is distor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blocking effect of the topography(though no wave breaking occurs,(0.5Br0.7), and(3) where the ISW is broken as it encounters and passes over the bottom topography(0.7Br). The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here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breaking process of the incident ISW when Br≈0.7 was completely reproduced. Dissipation rate wa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blocking parameter when Br0.7, and the maximum dissipation rate could reach about 34% as Br raised to about 1.0. After that, instead of breaking, more reflection happened. Similarly, breaking induced mixing was also most effective during Br around 1.0, and can be up to 0.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