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514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鸡公山斜坡岩体裂隙网络模拟及强度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四川省石棉县鸡公山斜坡为例,首先基于现场调查和物探方法确定裂隙网络模拟有效尺寸,然后采用MonteCarlo法对岩体裂隙连通率和强度参数进行裂隙网络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裂隙连通率与裂隙发育特征以及裂隙优势方向与斜坡夹角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斜坡浅表部强风化带岩体在不同的方向,其裂隙连通率在0~98%之间,对应的岩体内聚力在0.16~2 MPa之间,内摩擦系数在0.62~1.5之间。最后得到鸡公山斜坡浅表部强风化带岩体强度参数:C=0.2 MPa,f=0.7。研究成果证实了裂隙的发育特征对岩体的力学性能以及可能的失稳破坏方向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位于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南缘羊八井盆地的七弄沟分布着广阔的泥炭地,通过提取七弄沟泥炭的腐殖化度和总有机碳信息,并结合14 C测年控制,反演了全新世9.1~3.5cal.kaBP羊八井盆地的环境变化信息。根据泥炭记录的古环境特征,将该地区9.1~3.5cal.kaBP的气候分为3个主要阶段:阶段Ι(9.1~7.4cal.kaBP)温度波动上升阶段,9.1~7.4cal.kaBP七弄沟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期间发生了两次比较明显的降温事件,分别发生在9.1和8.0cal.kaBP左右;阶段Ⅱ(7.4~4.7cal.kaBP)温度波动频繁且剧烈阶段,此阶段七弄沟温度波动频繁且剧烈,在6.0和5.8cal.kaBP发生了两次比较显著的降温事件;阶段Ⅲ(4.7~3.5cal.kaBP)温度波动下降阶段,4.7cal.kaBP之后温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但是波动的频率和幅度远比第二阶段小,仅在4.0cal.kaBP发生了比较显著的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43.
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生理应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鱼类生长及生理应答机制的影响规律和作用,作者以大规格大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平均初始体质量约为243 g/尾,放养密度分别为6(SD1组)、9(SD2组)、12(SD3组)、15 kg/m3(SD4组)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处理70 d后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变化及生理应答机制。结果显示,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肥满度影响不显著,SD2组鱼类具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随着放养密度增加,日增质量显著降低(P0.05),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下降。测定了血液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水平变化,发现放养密度能引起大杂交鲟3个血液生理指标发生显著改变;随着养殖时间推移,T3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T4浓度显著下降(P0.05)。这些结果说明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引起大杂交鲟血液生理指标变化,进而影响实验鱼生长性能。因此,在该养殖条件下推荐的养殖密度为9 kg/m3。  相似文献   
44.
移动测量系统通常搭载在汽车移动平台上,为扩展应用场合,适应街道狭窄、障碍物多、电网线路密集的隐蔽区域,以及高大车辆难以通行的地下停车场、防空洞等地下空间,本文基于原有汽车平台,通过自主机械、电路设计,电源加工,研制出一套搭载在电动三轮车上的轻便型移动测量系统平台,实现了可拆卸、便于携带、使用快捷、安全可靠、美观大方的目标。新研制的系统平台在数据获取方面运行稳定,经过系统标定和整体检校后,数据采集精度无明显下降,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5.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物性测试等技术手段,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类型及特征的精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致密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复杂、岩石组分多样,包括陆源碎屑组分、火山碎屑组分和碳酸盐组分,是一种过渡类型的混合沉积岩;(2)综合物质组分、沉积构造、有机质特征等因素,划分细粒混合沉积岩岩相类型,主要包括单一组分岩相和多组分混杂岩相两种类型,每一类岩相具有多种沉积构造,包括块状、条带-团块状和纹层状等类型;(3)研究区主要发育块状泥晶云岩相、块状粉砂质砂屑云岩相、块状凝灰质粉砂岩相、条带状含凝灰云岩相、纹层状粉砂质/泥质沉凝灰岩相和纹层状云质泥岩相等,不同岩相类型的储集物性、孔喉结构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存在差异,其中块状凝灰质粉砂岩相、条带状含凝灰云岩相和纹层状粉砂质沉凝灰岩相为最有利岩相类型。  相似文献   
46.
针对IGS数据处理中心发布的最终精密星历不能用于CORS网实时监测的问题,分析了IGU(超快速精密星历)用于CORS网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根据不同IGU精密星历产品的精度和时延性,基于TEQC将美国康涅狄格州10个CORS站单天观测数据平均分为4个时段,利用GAMIT/GLOBK依次进行了精密定位解算,并与最终精密星历基线解算和网平差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利用IGU预测部分与最终精密星历的基线解算结果坐标分量较差最大为0.17 mm;网平差后点位坐标分量偏差最大为0.11 mm。因此,IGU预测轨道可以对CORS网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47.
我国正在发起组织中国科学家牵头领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应认真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已成功运行50余年,在运行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自1998年参加大洋钻探计划以来,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目前还只是普通成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成为国际大洋钻探的共同牵头方,美国、日本和欧洲联合体的运行模式和成败得失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8.
利用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逐日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陕西延安、西安、汉中、安康等雨夹雪天气的月变化特征。选取雨雪转换季节的雨、雨夹雪和雪天气个例,对地面和高空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雨雪相态转换的主要影响因子和判别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分别建立各站的雨雪相态预报方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延安、西安、汉中、安康4站雨雪相态的地面温度和露点温度均有明显差异,低层(925 hPa或850 hPa)温度也有明显差异,但随着高度增加其差异减小。利用陕西4站的判别指标和统计预报方程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出现的雨雪天气过程进行检验,效果较好;但由于检验时间较短,结论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陕西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探测资料,对2018年7月10—11日陕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简称“7·11”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总结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属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远距离台风共同影响型;低层东路弱冷空气及高空槽携带西北路冷空气先后入侵暴雨区,共同起到了冷垫作用;西北路冷空气是暴雨的触发机制,而东路弱冷空气对暴雨雨带东移有阻挡作用;偏南气流突然加强对暴雨有先兆作用,大气整层水汽通量大值区、850hPa的θse低能干冷空气夹击能量舌的位置,均可判断强降水落区位置;地面辐合线的形成时间、移动速度及移动方向是此类暴雨起始时间和落区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5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陕西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探测资料,对2017年7月25—26日陕北榆林一次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以对流性强降水为主,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300 hPa高空急流增强南压、河套地区弱的高空短波槽东移配合低层偏南风增大为本次大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远距离台风外围偏南气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东路水汽输送进一步增强了大气整层可降水量。高层有值为0.2 PVU正值位涡扰动沿假相当位温密集区下滑,与低层东路冷空气共同加剧了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导致若干个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合并发展成一椭圆形MCS,MCS最强时段TBB≤52℃冷云罩面积达1.6×105 km~2,强降水区位于MCS合并处及中心附近。对流单体造成榆林市子洲县第一阶段强降水",列车效应"是造成子洲第二阶段强降水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