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31.
通过与赤柏松铜镍矿床的类比研究,认为吉林省通化县下排基性—超基性岩体群处于古隆起区的边缘,属于三棵榆树—赤柏松弧型铜镍成矿带西段,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发育橄榄苏长辉长岩相。已发现的基性岩体含矿性较好,寻找工业矿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32.
利用常规高空探测、分钟级自动气象站观测、雷达探测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WRF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对2020年5月4日发生在云贵高原东北部的罕见大冰雹(直径70 mm,突破目前贵州可查询的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冰雹历史记录)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冰雹过程影响天气系统的三维结构特征和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此次罕见大冰雹天气发生在高空槽前暖区,较高的CAPE和合适的湿球温度0℃层高度等有利的环境条件背景下;影响天气系统为中-γ尺度孤立对流系统的超级单体风暴,该风暴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上表现为经典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出现高达105 kg·m-2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VIL);地面辐合线的激发和小涡旋的发展是超级单体风暴形成的触发原因;近地面冷池是超级单体风暴发展和增强的主要促进因素。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超级单体到达羊桥上空迅速增强,上升运动超过15 m·s-1,云内出现深厚的涡度对,正涡度带(最大值达4×10-3 s-1)同强上升运动相对应,冰雹增...  相似文献   
233.
应用非结构有限体积近岸海流模型FVCOM并耦合美国环保署水质模型WASP对2006年6~8月份的渤海初级生态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模拟的生态、化学要素包括溶解氧、碳生化需氧量、浮游植物、无机磷、有机氮、有机磷、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模式考虑了海河、滦河、黄河三条河流的径流输入,计算得到了海区夏季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模拟出该季节渤海初级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可为渤海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234.
戴珏  王炯  杨静  张夕虎  刘肖 《岩矿测试》2010,29(4):341-344
利用谱睿(Pre)自动样品前处理技术,10 mL超大体积进样,对超纯水样品进行在线预浓缩,检测了电厂水中ng/L级的超痕量阴离子。选择的离子色谱条件为:高容量氢氧化物选择性IonPac AS18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淋洗液发生装置在线产生氢氧化钾进行梯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该方法选用的自动在线水纯化装置CIRA可以将电导池流出的"废液"进行在线纯化,纯化后的高纯去离子水作为载体将十通阀上大定量环中的样品冲入到六通阀上的超低压浓缩柱上,最后运用阀切换技术实现进样。在提供稳定的系统空白的同时,该方法还具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系统稳定、节约时间、成本低廉等多方面特点。方法参数为:对于电厂水样品,常见阴离子的检出限(s/N=3)均低于2 n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精密度(RSD,n=10)为1.151%~3.347%。经中、日、韩、泰、美等多个实验室共同验证,该方法可靠实用,可以应用于火电厂和核电厂超纯水中阴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235.
236.
山东人工引发雷电综合观测实验及回击电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东人工引发雷电实验 (SHATLE) 自2005年开始, 六年来共成功引发负极性雷电22次, 包含大电流回击过程88次, 实验获取了包括雷电放电通道底部电流、近距离电磁场、 高速摄像等在内的高质量同步观测资料。对36次实测回击电流的统计分析表明, 回击峰值电流的几何平均值为12.1 kA, 最大值为41.6 kA, 最小值为4.4 kA。回击电流波形的半峰值宽度范围在1~68 μs之间, 电流10%~90%峰值的上升时间几何平均值为1.9 μs, 中和电荷量为0.86 C, 作用积分(action integral, 或称比能量) 为2.6 ×103A2?s。人工触发闪电峰值电流约16.5 kA的回击在30 m处产生的电场变化可达56.0 kV/m, 60 m处的磁场几何平均值为52 μT。一些强烈的M分量可以具有与回击相当的电流峰值和中和电荷量。人工引雷初始阶段上行正先导的发展速度约为0.96×105 m/s。  相似文献   
237.
2009年3月23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在北京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一次公众气象服务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气象预报准确性、气象服务满意度以及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三个方面。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北京地区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评价及对部分气象服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给公众气象服务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8.
一次人工引发闪电初始电流及其电磁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近距离闪电磁场变化测量系统,并在2005年夏季山东滨州的人工引发闪电试验中,获得了闪电电流和距闪电通道60 m处的1μs时间分辨率的电磁场变化同步观测资料。本文详细分析了一次人工引发闪电放电初始阶段的电流及近距离电磁场。本次引发闪电中火箭拖带的导线底端通过一段5 m左右的尼龙线与引流杆相接,这段空气间隙击穿放电所产生的电流为720A,对应的60 m处电场和磁感应强度变化分别为0.38 kV/m和11.26μT。对同步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工引发闪电上行正先导电流脉冲时间间隔为18.0~25.0μs,平均峰值电流为23.0A,变化范围为16.9~41.0A;单个先导过程转移电荷量的平均值为84.3μC,变化范围为57.8~141.0μC。60 m处先导电场峰值和磁感应强度峰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6.7 V/m和0.3μT,变化范围分别为8.7~28.2V/m和0.116~0.544μT。先导电流峰值Ip(A)与其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峰值B(μT)之间满足Ip=61.9B 2.56。  相似文献   
239.
杨静 《贵州气象》2004,28(Z1):64-64
20 0 4年 4月 2 2日傍晚到夜间 ,我省出现了一次较强范围的雷雨冰雹、大风天气 ,并且伴有部分地区的大—暴雨 ,贵阳、平塘、遵义有大风天气。共有 4站出现暴雨 :松桃58mm、印江 6 5mm、丹寨 6 0mm、平塘 76mm ;9站大雨 ,区域主要集中在铜仁地区、贵阳、安顺、黔南和黔东南两自治州。本文从影响系统、大气热力条件、动力场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此次强对流天气和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 :① 50 0hPa2 2日 0 8时在成都—威宁、云南南部以及在 90°E以西分别有槽 ,到 2 0时在宜宾—我省西部—云南南部有比较浓厚的南支槽 ,此次天气过程主要就…  相似文献   
240.
矿物聚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矿物聚合材料是以铝硅酸盐矿物或工业固体废物为主要原料 ,以高岭石作配料 ,硅酸钠作结构模板剂 ,氢氧化钠作激活剂而制成的一类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形成过程为 :铝硅酸盐固体组分的溶解络合、分散迁移、浓缩聚合和脱水硬化。由铝硅酸盐凝胶相形成的基体相 ,其化学组成与沸石相近 ,微结构极可能与蛋白石类似 ,物理形态上呈三维网络结构 ,将未溶解的固体颗粒胶结为坚硬块体 ,是材料获得良好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结构基础。矿物聚合材料的性能主要受配料组成和聚合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所控制 ,其抗压强度随固化时间的延长而呈抛物线式发展。系统研究配料组成和固化条件对铝硅酸盐聚合反应的影响 ,建立表征矿物聚合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物理模型 ,是对其进行结构性能设计的理论基础 ,也是利用铝硅酸盐聚合反应实现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