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01.
标准Morlet小波变换检测地球自由振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标准Morlet小波变换(NMWT),并将其作为调和分析的工具应用于实际的数据处理中.NMWT不需要逆变换就能直接识别并提取出信号的周期项.在不经过潮汐及气压改正的情况下,对超导重力仪观测的重力变化序列进行NMWT,有效地检测并提取出振幅为1 nms-2的最基本的径向球形振荡(0S0)信号,从而将传统的在频域计算Q值的方法转换为简单的时域计算.结果表明标准Morlet小波变换是一个分析自由振荡信号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402.
鲁德金  胡姮  吴蕾  柳云雷  李瑞义  吴林林  袁野 《气象》2024,50(4):475-487
基于基数据的雷达间一致性评估的基本方法,分析了雷达高差、地形遮挡、噪声、充塞、时空重叠率、衰减等对一致性评估算法的结果质量的影响,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用雷达的波束遮挡比例数据进行遮挡订正或直接剔除存在遮挡的重叠点;对信噪比较低、充塞不充分及存在异常的重叠点予以剔除;增加了时间、空间重叠率因子,分析了不同阈值时间、空间重叠率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改进措施对一致性评估结果中的偏差均值、标准偏差的质量均有了一定的提高。使用改进后的算法对岳阳站雷达系统偏差和苏皖地区雷达回波一致性做了评估。结果表明:岳阳站在维护前后与周边雷达的偏差值有明显的降低,并回到正常水平,标准偏差值也略有降低;苏皖地区雷达间偏差均值大部分在2 dB以内,雷达间偏差均值所组成的矢量三角形闭合度较好,标准偏差在2.9~3.3 dB,相关系数在0.40~0.55。  相似文献   
403.
舟山沿岸渔场甲壳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5年11月和2016年5月在舟山沿岸渔场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甲壳类资料,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甲壳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相似性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项调查在舟山沿岸渔场共捕获并鉴定出甲壳类42种,其中,蟹类20种,隶属于11科5属;虾类21种,隶属于8科15属;虾蛄类1种,隶属于1科1属。秋季的甲壳类物种数高于春季,且秋季优势种有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以及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而春季则没有明显的优势种出现。生物多样性指数也表现为秋季明显高于春季,且随水深而变化的趋势明显。根据聚类(CLUSTER)分析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MDS)分析,可将甲壳类划分为4个群落,利用相似性(SIMPER)分析显示群落间相异程度高于相似程度,且秋季的群落相似性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404.
柳西亚 《地下水》2022,(2):32-34+81
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工程,选取河南省南部地区121组浅层地下水进行水质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占总体的45.5%,其次为HCO3-Ca·Mg型,占总体的34.7%;少量的HCO3·SO4-Ca型、HCO3·Cl-Ca·Mg型等水化学类型呈斑块状、片状分布。参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本区浅层地下水进行单因子与综合环境质量评价,认为该区不可直接饮用的浅层地下水占69.4%,除南阳地区外,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地下水污染多发生在主要城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405.
文章在综合双频激电法和相位激电法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双频激电相位法,该方法通过分析两个较低频率电流的激电相位差来达到地质勘探的目的.基于COLE-COLE模型,对双频激电相位法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岩矿石作了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从理论分析和模拟的结果可以发现,该方法既能反映地下岩矿石的激电效应强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时间常数大小,因而可用于极化异常体性质的区分.  相似文献   
406.
一、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内涵 (一)概念的提出 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理念是从国外引进的,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当造成的,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我国学者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环境友好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而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其利用模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周边生态环境的优劣,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这一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07.
东海区鲳鱼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东海区鲳鱼近年群体组成变化及银鲳生物学特性变化来分析目前鲳鱼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虽然近年鲳鱼产量大幅增加,但其平均体重、优势叉长组成及年龄组成均出现明显下降,资源状况日益恶化;另一方面,1龄鱼已占渔获的93.68%,目前捕捞现行点开捕年龄tc=1和捕捞死亡系数F=2.51,单位补充量繁殖力相对百分比P〈1.9%,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为70g/尾,均显示已处于严重的生物学型捕捞过度,建议渔  相似文献   
408.
409.
采用CO1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与GenBank已有序列联配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石首鱼科19属30种鱼类75个CO1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石首鱼科鱼类该片段的平均GC含量为48.3%,其中第2密码子位点含量最高(51%-58.4%,平均56.6%),第1密码子变化范围最大(27.6%-54.1%,平均44.9%),第3密码子差别较小(41.6%-43.6%,平均42.7%)。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30种石首鱼科鱼类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06,种间为0.210,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的35倍;在分子系统树上,28个种(93.3%)可形成单系,18个属(94.7%)可聚为独立的分支;与形态学分类不同的是,由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与棘头梅童鱼(C.niveatus)的遗传距离(0.004)推断二者遗传变异尚未达到种的分化水平,灰鳍彭纳石首鱼(Pennahia anea)与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的形态学特征相似性和条形码序列同源性都提示二者可能为同种异名,而红牙(Otolithes ruber)印度洋和南海两个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已经达到种的水平。本研究证明线粒体CO1基因可作为DNA条形码对石首鱼科鱼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亦可用于探讨石首鱼科的属、种分类单元系统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410.
为研究南黄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于2020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南黄海进行了两个航次的野外观测和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垂直分布、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15个,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在两个航次中分别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75.6%和84.6%。其他较重要的类群还包括底栖桡足类、轮虫类和枝角类等。夏季和秋季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514.9±32.1)ind./(10 cm2) 和(350.8±30.7)ind./(10 cm2),平均生物量(干质量)分别为(651.7±98.0)μg/(10 cm2)和(589.2±37.1)μg/(10 cm2)。小型底栖动物在时空分布上存在差异。在季节分布上,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类群组成存在极显著差异。结合环境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沉积物中值粒径是引起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在空间分布上,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类群组成在不同水深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秋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类群组成在不同水深间差异不显著。推测黄海冷水团是影响夏季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和类群多样性相较于国内其他对南黄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较低,其中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及有机质含量是引起南黄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丰度比值(N/C比值)评估显示秋季该区域存在有机污染,这一结果与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对同一区域进行环境评价的结果不一致,对于应用N/C比值评价环境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