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573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石林地区土壤性质与喀斯特洼地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福源  宋林华  唐涛 《地理研究》2004,23(3):321-328
对石林地区洼地边坡和底部红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土壤的化学成分、水分含量和粒度组成都和所处的地貌部位有关。洼地底部的土壤细粘粒含量、水分含量、Al2 O3和Fe2 O3含量低于洼地边坡 ,而粗粉粒含量、SiO2 含量则高于洼地边坡。土壤SiO2 含量随粒径变细而减少 ,Al2 O3和Fe2 O3则随粒径变细而增加 ,土壤中水分含量与细粘粒含量正相关 ,与粗粉粒含量负相关。因此 ,不同地貌部位土壤的粒度组成差异决定了洼地底部和边坡的水分含量及化学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2.
安徽淮北煤田二叠系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淮北煤田二叠系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及其演化,鉴别了沉积相,初步进行了聚煤规律分析。研究表明,淮北煤田二叠系广泛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而且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废弃阶段是聚煤作用的最佳时期,三角洲平原是聚煤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993.
土壤侵蚀对农田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碳主要在通气状态下释放出CO2以温室效应的形式影响全球变化。当前,农田土壤固碳过程是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领域,其中农田土壤再分布过程能否导致土壤固碳已引起科学上、政治上以及社会上广泛的兴趣。本文从不同的尺度阐述土壤再分布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分别阐述土壤侵蚀和再沉积过程在全球碳循环,陆地碳库研究中的作用,土壤侵蚀与农田景观土壤有机碳动态、活性组份以及碳通量之间的关系,土壤再分布过程引起的土壤固碳机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河北临城白云洞洞穴旅游对洞穴CO2 浓度及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5,他引:10  
河北临城白云洞碳酸钙景观极其丰富但风化严重。2000年“五一”黄金周对白云洞的客流量、温度、洞穴空气中的CO2 浓度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并在8月、10月旅游淡季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洞穴旅游活动对洞穴的温度和CO2 浓度的变化有主控作用。白云洞在“五一”长假游开始前最低CO2 浓度为600ppm, “五一”这一天当游客量达到5800人时,大洞厅中的CO2 达到4400ppm,温度提高了1. 1℃ ,而狭小洞厅中CO2 浓度可达到5800ppm,温度提高了2. 3℃。当洞穴旅游高峰连续维持多日时,洞穴中的CO2 还会累积增加。如5月2日的游客达到4000多人时,狭小洞厅CO2 达到7000ppm。旅游高峰期,洞穴CO2 往往经过一个晚上的扩散和流动后,也回不到本底值。但洞穴温度的累积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基于GNSS监测站的高速公路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实际作用,本文以重庆巴南至綦江高速公路YQTJ5标青年互通K69+080段为依托进行研究。首先,基于LZMR02-GNSS接收机和FS-YL雨量计自主开发北斗+安全监测云平台,能够实时管理和分析现场布置的GNSS地表位移监测站和深层位移监测孔,监测结果表明该坡体已出现局部垮塌及开裂等不稳定现象并且迅速发出预警到相关部门单位;随后,基于传递系数法计算该边坡的剩余下滑力并且采用Geo5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均验证了该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因此,建立高速公路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不仅能解决常规人工监测边坡的不足,也能保证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为未来智能化监测边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基于MapGIS建库系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数据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质量的好坏。以MapGIS建库系统为建库平台,阐述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流程、方法和重点,然后就如何优化土地利用数据库,增强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用性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在地震正演模拟中,传统的有限差分法采用二阶差分算子近似时间偏导数,如果时间采样间隔选取较大,模拟波场会出现时间频散,甚至导致差分算法的不稳定.本文研究了基于完美匹配层(PML)边界弹性波二阶方程时间四阶精度解法,通过对空间采用傅里叶变换提高计算精度并压制空间频散;而在时间域将位移对时间的四阶导数转化为空间的导数.与传统的有限差分法相比较,由于精度的提高,时间频散得到有效的压制,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适应较大的时间采样间隔,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98.
钢管混凝土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为研究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别采用分离模量法和统一模量法对某13层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研究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组合框架的模态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动力时程,对比组合框架顶点位移反应、加速度反应、层间侧移及动力放大系数等。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模量法和统一模量法建模方法在分析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动力特性上总体相差不大,但前者可以考虑材料弹塑性,从而对结构弹塑性进行分析,而后者在弹塑性阶段需要用全曲线表达式,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航空重力傅里叶基追踪低通滤波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空重力测量受到各种各样的高频噪声干扰,因此,低通滤波是提取重力信号的重要环节,其关键在于设计性能优越的低通滤波器.目前航空重力测量中常用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低通滤波方法存在明显的滤波边缘效应,导致不得不舍弃边缘部分数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引入一种可以有效抑制边缘效应的新方法——傅里叶基追踪低通滤波方法(Fourier Basis Pursuit Low Pass Filter,FBPLPF).该方法通过基追踪准则,选择全局优化,采用凸优化中的内点算法,将低频信号挤压在低频上,实现低频信号与高频信号的有效分离,能够有效减少有限时间序列造成的谱污染和谱泄漏.最后利用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均方根误差(RMS)东西测线为0.7×10-5 m·s-2,南北测线为1.4×10-5 m·s-2,与FIR低通滤波方法舍弃边缘数据后统计的均方根误差相当.表明该方法可以不舍弃或者舍弃少量边缘数据,提高航空重力数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00.
黑龙江建边农场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交汇部位,该区多期的岩浆和构造演化历史导致了成矿地质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在对黑龙江建边农场地区Landsat ETM影像数据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综合矿物光谱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基础地质资料,采用“去干扰-主成分分析与比值法结合-异常筛选”的方法体系提取了研究区铁染、羟基等矿化蚀变信息。结果表明:本次研究共圈定羟基矿化蚀变异常13处、铁染矿化蚀变异常17处;矿化蚀变异常以白垩纪火山地层为主,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沿NE向断裂与NW向、NNW向及SN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分布,与中生代火山岩和早白垩世—早石炭世侵入岩体接触带部位密切相关。结合已知的地质矿产资料及野外实地验证结果,发现该地区普遍发育褐铁矿、赤铁矿等铁染异常矿物以及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羟基异常矿物,提取出的铁染与羟基矿化蚀变异常与物化探异常套合较为紧密且与已知的金、铜、钼等矿点和矿化点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