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347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571.
572.
山东东部地区存在元古代和中生代花岗岩。元古代昆嵛山花岗岩是胶东群地层原地,半原地交代型花岗岩。大量的中生代花岗岩,由西向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带,并有如下规律:从西北向东南,时代由老变新,岩浆活动规模由小变大,岩石酸度由强变弱又变强,岩体都呈北东向互相平行的岩株状。三个花岗岩带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毕鸟夫带大致平行。其推移方向与板块运动方向呈相反。各期次花岗岩的成岩作用,均是地壳先成的岩石重新熔化而形成的花岗岩浆上升侵入,故应属地壳重熔型(即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573.
赵玲谢树春  汤井田 《测绘学报》2005,34(2):175-178,184
动态分段是一种新的线性特征的动态分析、显示和绘图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在以Arc/Info为代表的采用“弧段一结点”数据模型的GIS软件中,但是在采用“面向实体”数据模型的GIS软件中实现动态分段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分析ArcInfo中动态分段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MapInfo中实现动态分段思想。  相似文献   
574.
In natural systems heavy metals are present in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micro-molar) , so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free metal ions is difficult. Recently, a new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called the Donnan membrane technique (DMT). Several heavy metals could b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using this method. Furthermore, all the metals did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system and the surrounding condition could not be disturbed. Improvement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condition. The free heavy metal ion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different systems using the improved method, and satisfied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575.
塔里木孔雀河斜坡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塔里木孔雀河斜坡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研究认为研究区的构造运动,主要分为震旦纪到早奥陶世的拉张阶段、中晚奥陶世到侏罗纪的挤压隆升剥蚀阶段以及白垩纪到新生代的前陆盆地斜坡稳定沉降阶段.构造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构造控制了生储盖发育与油气运移通道等成藏要素组合.最后通过仔细对比分析,认为该区维马克-开屏构造带以及龙口构造带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76.
地质钻探中,钻头在轴载和扭矩作用下产生振动,钻头中产生正应力、剪切应力和位移,对钻进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形成共振,则对钻具和钻进过程产生破坏性影响。使用减振能力强的钻头胎体材料是减小钻头振动的有效方法之一。俄罗斯图拉地质勘探科学研究所对不同材料的减振能力进行了研究,认为线性尺寸为0.4 mm的BK6M材料的减振能力比试验的其他材料好。使用粉料颗粒线性尺寸比为1.15~1.25,颗粒面积比为40∶1~48∶1的WC粉料和大颗粒莱立特硬合金粉料制成的钻头,在乌拉尔地区ГП-УС-30地质勘探队进行了生产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钻头寿命提高了50%,金刚石单位消耗量降低了80%~90%。  相似文献   
577.
近年来,江苏省邳州市北部石膏矿区发生了20多起采空塌陷灾害。由于传统的采空区地表土体变形监测方法均难以满足采空区地面塌陷监测超前预报的要求,为解决石膏矿区采空塌陷监测预警机制缺乏的问题,邳北石膏矿区开展了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监测预警工作。根据前期调查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成果推导石膏矿地面塌陷机理,并采用光纤传感器对采空区上覆...  相似文献   
578.
黄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到严重的洪旱灾害威胁。近年来,在大规模梯田建设和植被恢复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发挥了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黄河中游植被建设导致土壤干层加剧、产流产沙下降,增加了干旱风险;城市扩张也导致城市化地区孕灾环境剧变,暴雨洪水风险增加。目前针对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文—泥沙—植被协同演变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楚,需要充分考虑工程扰动后流域水文—泥沙—植被重新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科学评估大规模梯田建设、植被恢复工程和城市扩张等人类活动对洪旱灾害风险的影响,发展变化环境下黄河中游智慧化生态水文模型,预估大规模人类活动对洪旱灾害的长期后继影响,为黄河中游生态建设与水利工程协调发展有效防范化解洪旱灾害风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79.
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对地表水面积(SWA)开展动态监测有助于明晰地表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技术,综合利用混合指数规则集、线性斜率、多元线性回归和偏微分分解等方法,揭示了黄河流域SWA的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厘定了降雨、温度、植被叶面积指数、前一年SWA和水利水保措施与人类用水活动等其他因素对SWA的影响量和相对影响率。结果表明:① 地表水体总体识别精度为97%。1986—2019年全流域永久性SWA年际增长速率49.82 km2/a,其中主河道区贡献83.2%,且2001年为SWA变化由减小到增加的转折点;季节性SWA年际减小速率-79.2 km2/a,其中子流域区贡献61.8%。② 除红碱淖SWA呈显著持续减小外,其他主要天然湖泊SWA均较为稳定;6个主河道大型水库中,小浪底和龙羊峡水库SWA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在86个子流域中,50个子流域SWA呈增加趋势,主要分布于流域中下游。③ 非气象要素对SWA的影响均大于气象要素影响作用。降雨对SWA的增加作用最小,温度上升造成中游地区SWA减小,但却导致源区SWA增加。植被叶面积指数增加导致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SWA变化斜率分别增加10.12 km2/a和7.26 km2/a。其他因素对子流域区SWA增加呈负作用,这表明子流域内剧烈用水活动对SWA的减小作用大于水利水保措施对SWA的增加作用,但是分布于主河道中的大型梯级水库调蓄功能可显著提升其对主河道区SWA的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580.
汤玉箫  吴祖泉  陈宏胜 《热带地理》2022,42(11):1904-1917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互联网影响下城市餐饮业空间产生的变化,以城市中心异质性极强的苏州为案例,比较苏州古城中心和新城中心到店O2O餐饮业和到家O2O餐饮业空间分布,并参照实体餐饮业的空间分布,采用核密度估计、多距离空间聚类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分析方法,探讨互联网餐饮业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传统城市空间对餐饮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显著,即互联网对餐饮业空间的影响建立在既有城市空间基础之上。2)互联网餐饮业总体集聚特征明显,到店O2O餐饮业呈现向高等级中心集聚的特征,到家O2O餐饮业分布更为均衡。3)两类互联网餐饮业运营模式与特定功能类型的城市空间契合度不同,旅游核心区餐饮业到店消费特征较强而到家消费特征较弱。4)城市新区商业点状分级分布的空间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互联网对餐饮业的扩散作用。5)商场密度、写字楼密度和住宅小区密度对互联网餐饮业空间分布影响均较为明显,旅游资源密度对到店O2O餐饮业空间布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