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3篇
海洋学   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近百年气候变暖与珠江口最高潮位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收集珠江口广东省境内查测台风暴潮位(高)潮位历史资料、4个验潮站年最高潮位资料和香港特区北角/鰂魚涌重现期≥2年台风最高潮位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其与同期全球温度距平的关系,得出1910~2009年问珠江口每年最高潮位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45年涠洲岛5次珊瑚热白化的海洋站SST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涠洲岛珊瑚礁普查(Reef Check)历史资料和涠洲岛海洋站实测海表温度(SST)历史资料,采用对比分析与相关分析方法,分析1966―2010年该岛珊瑚热白化的SST指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涠洲岛珊瑚热白化的最热周平均SST值为31.6℃或最热日平均SST值为32℃;2)1966―2010年涠洲岛的逐年最热月月均SST、最热日日均SST、年极端最高SST及最热周平均SST呈准同步变化,彼此间的相关系数为0.71~0.89,4种珊瑚热白化SST指标没有显著上升趋势;3)最热月月均SST和最热周平均SST的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西江径流量变化与气候变暖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西江流域年径流量资料、全球及西江流域历年气温和雨量资料,从气候变化角度出发,分析得出近50年西江实测径流量变化与气候变暖无直接关系,与流域的降水量变化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4.
粤北地区蒸发量时空分布及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分析了粤北地区蒸发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年际变化特点。得出:(1)年蒸发量约800~900mm,地区差异不大;(2)蒸发量年内变化为夏、秋季较大,春、冬季较小;(3)蒸发量在20世纪90年代有下降趋势,但近年来又有上升趋势。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可能与气候变暖、大气污染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5.
1960―2011年海陵岛气候与极端天气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兵  邓松  汤超莲  杨会 《热带地理》2012,32(3):241-245
根据海陵岛闸坡海洋水文气象观测及《台风年鉴》资料,对海陵岛1960―2011年的气候与旱涝、暴雨、台风、极端温度、海面温度(SST)热事件等极端天气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陵岛为边缘热带气候,近52年的升温率为0.21℃/10a;1963年为特旱年,1973、2001、2008年为特涝年;累年平均暴雨日数为9.5d/a,大暴雨日数为2.4d/a;严重影响海陵岛的热带气旋(中心进入海岸线1个纬距以内)累年平均1.43个/a;寒潮未曾出现,但有过严重寒害。在气候变暖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35℃极端高温日数总体上呈显著增加趋势,而≤5℃极端低温日数呈减少趋势。SST≥30℃、持续10d以上的热事件共出现23次。  相似文献   
16.
冬季西、北江径流量异常的前期海-气背景场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1990年以来珠江口出现7次强咸潮,主要原因是珠江流域秋、冬季少雨,西、北江径流减少。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西、北江流域近50年来冬季径流量变化特点,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出发,分析冬季径流量减少的前期海-气特征,得出E l N ino与La N ina发生次年冬季,西、北江径流量出现负距平的机率分别为10/14和10/11,与副高强弱有关。这在冬季径流量预报及珠江口咸潮超前预警上有重要参考价值。并据此预测2005/2006冬季径流量为负距平,极可能再次出现强咸潮。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冬春季粤港赤潮爆发海区异常高SST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海洋站、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历史文献,较系统地分析了1998年冬春季粤港发生大规模赤潮期间广东沿海海表水温(SST)变化特点及异常高SST的原因。结果表明,1997年4月至1998年6月,月平均SST呈准同步变化趋势。赤潮大爆发期间各站的季平均海表水温距平(SSTA)为1.1℃~1.5℃,达到异常高SST标准。其中月平均SSTA达1.5℃-2.0℃。SSTA有两个明显峰期分别出现于1997年12月-1998年1月和1998年4-5月。异常高SST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受强EI Nino影响、冬季风异常弱、南海高压持续偏强。  相似文献   
18.
自动验潮仪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传统的瓦尔代式验潮仪完全一样,故新建验潮井必须恪守规范的技术要求,才能使其随潮性和消波性这对矛盾达到对立统一。如果井内不设消波器,进水孔总截面积与井筒截面积之比太大,必然会导致消波性太差。完全依靠自动验潮仪的所谓"数据消波功能"消除井内波动对资料质量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初广东罕见寒冷期沿岸SST变化特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海洋站实测水温资料,分析了2008年1月中旬-2月中旬广东省罕见寒冷灾害期间,广东沿岸海面温度(SST)的变化特点,得出月均海面温度距平(SSTA)为近50年来最低值,低SST持续时间长和SST变化存在明显的岸段差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涠洲岛海洋站1960-2010年DHW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涠洲岛海洋站实测海表温度(SST)历史资料和该岛珊瑚礁普查(Reef Cheek)历史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法探讨该站SST变化中夏季DHW(Degree Heating Weeks)的变化趋势及珊瑚白化的海洋站DHW临界值,结果表明:(1)1960-2010年涠洲岛DHW有轻微的上升趋势,与气候全球变暖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