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长江无机氮的分布变化和迁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7年11—12月(枯水期)、1998年8月和10月(丰水期),对长江从金沙江至河口干流和主要支流、湖泊入江口各种形式的无机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枯、丰期,干、支流NO3—N平均浓度变化很小,NO2—N、NH4—N浓度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支流高于干流;长江NO3—N、NH4—N和DIN在枯、丰期具有基本相似的迁移过程;长江水中无机N的迁移变化主要取决于NO3—N,NO3—N始终是三态无机N的主要存在形式,三态无机N处于较稳定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中;长江干流无机N与径流量呈正相关表明长江水中无机N主要来自于面源。  相似文献   
22.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海区营养盐分布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沈志良 《海洋与湖沼》1991,22(6):540-546
本文通过1986年8月—1988年10月期间共5个航次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调查和历史资料,进一步验证了作者提出的长江径流量与营养盐输出通量之间的关系式。讨论了春季营养盐分布的年际变化及其与长江径流的关系。根据秋季10月实测资料对比和定量估算,三峡工程兴建后,由于长江径流减少(主要在10月),可能引起长江口海区营养盐平均浓度下降,等值线向江口移动,高浓度区域面积缩小等影响。  相似文献   
23.
胶州湾东北部营养盐的季节和多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云  沈志良 《水科学进展》2007,18(3):379-384
根据1991-2004年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胶州湾东北部水域营养盐及其摩尔比的月、旬的变化和多年变化以及与年、Chla的关系.月和旬的变化表明春、夏季,各种营养盐浓度以锯齿状的形式呈缓慢上升趋势,与外源性营养盐增加密切相关,只有SiO3-Si在8月份出现明显峰值,SiO3-Si/DIN和SiO3-Si/PO4-P比也有相似的变化;秋季以后营养盐浓度急剧增加,特别是SiO3-Si和DIN,导致了冬季赤潮的爆发.在赤潮高峰时,营养盐大量消耗,特别是SiO3-Si几乎耗尽(0.49μmol/L),SiO3-Si/DIN和SiO3-Si/PO4-P比迅速下降(分别为0.01和1.04),SiO3-Si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控制了赤潮的进一发展,并初步讨论了赤潮发生的化学海洋学机制.营养盐的季节变化与Chla含量呈明显的消长关系.营养盐及其结构的多年变化表明,1999年以后比1991-1998年DIN和SiO3-Si的平均浓度分别增加了1.0和2.2倍,DIN/PO4-P比和SiO3-Si/PO4-P比分别增加了0.4和0.9倍,PO4-P、SiO3-Si/DIN比略有增加,营养盐之间的摩尔比都偏离了Redfield比,这与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秋季长江口水体颗粒有机碳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12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4个航次(11月)调查资料,探讨了长江口秋季颗粒有机碳(POC)时空分布特征;结合长江口环境要素和陆源输入(径流、输沙),分析了秋季POC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2年秋季长江口POC浓度范围为0.03—16.95mg/L,均值2.30mg/L,底层POC浓度高于表层。长江口表层POC浓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2)长江口区POC分布呈现沿长江径流入海方向降低的趋势,高值区出现在口门附近偏南部水域。口门内和近岸水域POC显著高于近海水域。口门水域POC年际间相对稳定,近岸和近海水域年际变化显著。(3)长江口POC分布与盐度呈非保守性变化,悬浮物是POC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多数年份POC与叶绿素a相关程度较弱。(4)河口来水来沙量对POC浓度具有较强的制约性,径流的主要影响区域在口门内和近岸区,输沙的主要影响区域在最大浑浊带和长江口北部水域。(5)入海输沙量与长江口水域POC相关性最强。咸淡水交汇引起的悬浮物沉积和沉积物的再悬浮强度决定口门内水域POC浓度,浑浊度较高的近岸水体POC对陆源输入泥沙的依赖性较强,长江口外侧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成为POC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5.
胶州湾营养盐及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2004年在胶州湾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湾营养盐及其富营养化状态。通过spss12.0统计分析营养盐和各理化因子之间的两两相关性,认为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之间有一定程度相似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且外源性营养盐是其主要的来源。频数分析显示,胶州湾硅酸盐浓度控制了SiO3-Si/PO4-P和SiO3-Si/DIN的比例,此二者多数情况下小于其各自的化学计量平衡。冬季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消长关系及浮游植物赤潮优势种数量变化分析说明,硅酸盐的含量对调查海域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些表明,SiO3-Si是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特别是冬季。利用Matlab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富营养化评价模型,结果认为带有SiO3-Si因子的评价结果更好地反映了胶州湾的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26.
27.
长江口无机氮控制机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志良 《海洋科学》1996,20(1):61-62
  相似文献   
28.
各种无机氮是浮游植物的基本营养物质,其含量多寡直接影响着海洋初级生产者的数量。在天然海水中,氮含量一般较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常是浮游植物的限制因素之一。 渤海水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渔场之一,因此对其生原要素的研究实属必要。为配合该水域水产生产农牧化的研究,本文根据多年(1959, 1960, 1983)的资料,通过讨论无机氮含量分布、百分组成及N/P 比值的变化特征,对该水域氮素生物环境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29.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磷的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年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了长江河口内及其临近海域磷酸盐和总磷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磷酸盐和总磷的浓度分布都是河口附近高,外海低,但其最大值不在河口内,而在口门外。河口内磷酸盐秋、冬季浓度高,春、夏季低;总磷夏、秋季浓度高,春季和冬季低。口门外磷酸盐和总磷浓度分布都是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磷酸盐夏季浓度变化大,分层明显,冬季变化小,垂直分布均匀。总磷春季表、底层浓度接近,其余季节表层都低于底层。通过磷酸盐和总磷与盐度、悬浮体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磷酸盐在河口转移过程中,还受到生物活动、水体垂直对流以及缓冲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磷在很大程度上受颗粒磷的控制。  相似文献   
30.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2,26(12):10-10
30多年来 ,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赤潮频繁发生 ,特别近年来 ,长江口春、夏季多次发生1000km2以上的原甲藻赤潮 ,这与长江氮的输送密切相关。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6020,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KZ952_S1_421和国家专项SX(97)_11_4资助 ,在长江流域从金沙江至河口干流和主要支流设20个断面进行长江N输送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N的输送主要有如下特征 :(1)长江干流枯、丰期各种形式N的输送中 ,以NO3_N、DIN、TDN和TN规律性最好 ,从上游至河口通量逐渐增加 ,NH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