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化学分散原油在海洋围隔生态系中迁移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Corexit-9527分散剂分散、初始浓度为15mg/dm3的胜利原油在海洋围隔生态系中的迁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的扩散混合,到第4天在围隔水体中呈均匀分布状态,实验前期细菌快速降解石油烃、悬浮颗粒物吸附石油烃逐渐沉降到沉积物中以及包括特定的围隔袋壁大量吸附石油烃是化学分散原油在围隔体中重要迁移过程.围隔体受到剧烈扰动和沉降物的再悬浮现象明显影响石油烃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42.
中国北方向日葵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产量受干湿条件制约,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热资源变率大,对产量形成带来一定影响。利用中国北方向日葵种植区域296个气象台站逐日观测数据,基于降水量和作物蒸散量计算的湿润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1961—2020年向日葵生长季干湿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和贡献率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因子对作物蒸散量的影响,探讨干湿状况变化成因。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向日葵生长季干旱频率总体表现为由西向东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北疆、宁夏北部及内蒙古西部干旱频率较高。近60 a向日葵种植区生长季降水量和蒸散量均呈下降趋势,SPEI在1980年前后发生突变,较突变前(1961—1980年)相比,1981—2020年轻、中、重旱频率分别下降5.63%、4.41%、2.49%。不同区域干湿状况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内蒙古赤峰、辽宁南部和华北平原等地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内蒙古西部和新疆等地气候变湿。近60 a向日葵生长季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增加了作物蒸散量,但日照时数和风速变化减少了作物蒸散量,55.39%的站点风速和日照时数对作物蒸散量的贡献率大...  相似文献   
43.
煤镜质组反射率光性组构变形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煤级煤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在温、压和差异应力作用下,煤镜质组反射率值和各向异性都有一定程度增加,变形越强烈,增加越明显,尤其在中煤级中、晚期阶段更是如此。在变形过程中,反射率主轴将发生有规律的偏转,变形越强烈,最小反射率主轴越接近于最大挤压应力方向。随着变形的增强,镜质组反射率椭球由单向伸长同压缩型转化。  相似文献   
44.
自2002年7月温州珊溪水库首次发生地震后,其地震活动持续至今,但目前人们对水库地震成因了解较少.基于对库区所处的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库区地形地貌、岩性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分析,采用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获得了库区主要断层的地质特征,并评价了其渗透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活动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水库地震时间序列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珊溪水库地震活动与库区岩性、断层(尤其是库区内的双溪-焦溪垟断层)及库水特征关系密切.水库地震主要发生在侏罗系凝灰岩夹砂岩、泥岩等隔水性好的层状岩层中,而渗透性较好的双溪-焦溪垟断层结构面则更利于库水下渗,这种岩体结构面组合方式一方面使库水容易沿断层结构面向深部渗透,另一方面断层结构面上的孔隙压力容易升高,因此降低了断层结构面上的正应力,应力平衡被打破,进而诱发地震.在水的渗透和地震活动的相互作用下,水库地震沿双溪-焦溪垟断层(尤其是第三分支断层)从SE向NW持续发生.   相似文献   
45.
根据2015年10月份开展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对秦皇岛主要入海河口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秦皇岛市入海河口的首要污染物为DIN、DIP;大蒲河口、汤河口和新开河口的有机污染较为严重;大蒲河口、汤河口和洋河口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其次为戴河口、新开河口和石河口。建议对入海污染物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加强对港口、船舶的环境污染监管,从而进一步改善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6.
海洋围隔生态系中营养盐和重金属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庄栋法  林昱 《海洋学报》1990,12(5):661-665
多年来北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海洋生态学家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家广泛应用海洋围隔生态系研究营养盐浓度和通量的变化与有关的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之间的关系.例如,H.S.Peter(1982)系统综述了营养盐的地球化学循环[1].Isao Koike和AkihikoHattori等人(1982)利用CEPEX详尽探讨沿岸水氮的动力学[2].K.Kremling等人(1978)论述了在围隔实验生态系中营养盐的变化和用镉处理的生态系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3].还有W.H.Thomas用等人(1977)评价了1976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萨阿尼奇湾的受控生态系污染实验中汞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4].  相似文献   
47.
添维生素B12对围隔生态系内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昱  庄栋法 《台湾海峡》1994,13(1):32-36
本文评述了1991年进行的添加维生素B12对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影响的围隔实验结果,初步探明,富营养的围隔生态素中B12异常增加,会提高中肋骨条藻的细胞分裂速率,而增大了赤潮的规模,从长期的效应看,会影响整个浮游植物的结构;还可能影响演替的进程,甚至可能诱发需要维生素B12的甲菏赤潮,文中还针对这个实验方法的作些评论。  相似文献   
48.
围隔生态系内富营养引起赤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1990年5月12日—7月底,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一次对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而引发赤潮的围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厦门西海域已经处于中营养水平的水质条件下,只要光照充足,水体相对稳定,如果再连续不断地供给充足的营养盐,就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的水华或赤潮;可溶性活性磷的含量不仅仅影响厦门西海域正常年份的浮游植物春季水华,对赤潮的兴衰也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
海南岛排浦现代白云岩若干特征及其岩化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夏法 《热带海洋》1995,14(3):16-22
对我国首次发现的海南排浦现代白云岩的研究认为,该央发育于早更新世湛江组滨海相细一粉砂层之中,通过交代作用形成具雾心亮边结构的菱面体自形晶,矿物上属钙过剩的含铁白云岩,其形成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准同生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作用阶段,成岩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阶段,而后一阶段可能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50.
多毛类环节动物对柴油污染效应的模拟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1年6~8月,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濒海的大池中进行了模拟底栖生态系油污染实验,使用0号柴油以5、25、125、625mg/dm3浓度污染底质。本文报道了各处理组中多毛类动物的群落变化。结果说明油污在自然消除的两周内,尽管上述浓度未根本改变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但群落的总重量明显减少,动物个体小型化。不同油污梯度下的动物平均个体重量与底质含油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