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张仁杰  涂兵  曾波夫 《中国地质》2013,40(4):1180-1188
海南岛保亭县南好地区"南好组"所产腕足类Xinanospirifer flabellum Rong,Xu et Yang,X.cf.sanduensis(Jing),三叶虫Latiproetus cf.latilimbatus(Grabau)和腹足类Homotoma sp.等化石证明,该组的地质时代为早志留世特里奇期晚期。对腕足类化石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早先划分该地区下石炭统岩关阶"南好组"所依据的主要化石Eochoristites sp.,Fusella sp.,Cyrtiopsis sp.,Tenticospirifer cf.supervilis,Cyrtospirifer sp.等是误定的结果,不能用作地层划分对比的证据。因此,陈哲培等(2012)根据早已废弃的化石名单得出南好地区"南好组"属下石炭统岩关阶的结论明显有误。对南兵—南好公路剖面、南好矿区锌山等早先采获早石炭世腕足类化石产地的反复多次采集,都没有重复采到原先报道的化石种类、而全部为早志留世属种,以及南好地区迄今没有发现可靠的早石炭世化石等事实表明,该地区既不存在下石炭统,也不存在下石炭统与下志留统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南好组"原选层型剖面的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层多次重复、叠覆关系不明、层序混乱、厚度不清,不能充当岩石地层单位的选层型,应连同"南好组"一名一并废弃。  相似文献   
72.
毕力赫金矿床产在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成矿带之白乃庙构造岩浆活化带内,是近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金矿化发生在火山杂岩侵入体与围岩接触的破碎蚀变带中,与硅化、钾长石化围岩蚀变作用密切相关.矿体严格受蚀变带控制,呈透镜状、囊状、板状等,向南东方向侧伏.成矿流体为低盐度流体,成矿温度属于中低温.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73.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及其生态环境响应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涂小松  濮励杰 《地理研究》2008,27(3):583-594
以苏州、无锡和常州所辖市(区)为分析单元,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重点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的生态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980~200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是城乡建设用地大量扩张和耕地资源急剧减少,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趋于多样化;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土地利用有序性和综合变化速度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土地利用系统趋向于复杂无序和加速演化;区域多数单元的生态环境状况不断变差,且对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生态环境状况对土地利用有序性和综合变化速度的响应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而且这种响应和差异性程度都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74.
近些年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页岩气具有差异富集特征。基于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TOC、XRD及元素等分析数据,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川南、川东及川东北地区开展了有机质差异富集特征初步分析,并从矿物组分(黏土矿物含量)、保存条件及古生产力3个方面探讨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有机质差异富集特征表现为:五峰组沉积时期,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有机质富集程度差异相对较小,川东地区有机质富集程度略高于川南地区和川东北地区;而龙马溪组沉积早期,有机质富集程度差异相对较大,川东北地区有机质富集程度明显高于川东地区和川南地区;2)差异的保存(氧化还原)条件是造成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不同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5.
【研究目的】研究区地处滇东重要煤炭和农业产区,弄清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来源,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确保农业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于网格布点法于2021年6月在典型煤矿区采集土壤样品497件,分析了土壤pH、SOM、As、Cd、Cr、Cu、Hg、Ni、Pb和Zn,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分析了重金属潜在来源。【研究结果】土壤pH平均值为5.39,以酸性为主,SOM含量平均值是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20倍,Cr、Cu、Cd、Ni、Zn和Hg含量平均值和中位数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绝大部分采样点Cd、Cu、Cr、Ni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分别占94.97%、93.96%、91.35%、79.28%,少部分采样点As、Cd含量超过管制值,分别占0.20%、1.41%。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呈现轻微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呈现中等风险。主成分分析和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质背景,其次为...  相似文献   
76.
土地储备数量是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受到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新增土地储备与城市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SLEUTH元胞自动机模型,用1947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和2005年5个年度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影像图,模拟南京未来城市扩张,并结合历年来南京新增储备土地占城市扩张总量经验值比例,得出了新增储备量的测算结果,为测算南京市区土地储备量提供了借鉴方案。该方法不仅在量上可得出增量储备的结果,而且通过GIS空间分析的方法,与未来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空间叠合,可以初步明确储备的增量分布方案,对土地储备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毕力赫金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经成为矿产勘察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识别蚀变矿物及其组合,提取与成矿有关的重要信息.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寻找内蒙古毕利赫金矿的接替资源.利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制的BJKF-1型近红外矿物分析仪勘查了毕利赫金矿区的蚀变矿物.结果表明,该仪器能有效地识别蒙脱石、伊利石、次生石英、绢云母和高岭石等蚀变矿物,依据其特征吸收峰峰位和强度判断蚀变矿物的分布特点.根据上述五种蚀变矿物分布特点预测该区南西部、北西部和矿区26号脉的北西-南东延伸部位属于蚀变较强地区,为矿化有利部位,值得进一步勘查.通讯作者  相似文献   
78.
分别采用回弹、点荷载和室内单轴抗压强度三种测试方法,对云南遮放地区中侏罗统柳湾组(J2l)灰岩岩石强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灰岩岩石强度值在47~56Mpa之间。通过对三种测试成果的对比研究,发现三者呈多项式关系,可通过经验公式相互换算。因此岩石强度研究中,将上述三种测试方法有机的结合,可获取较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79.
夷平面是一种与长期稳定的构造环境相关联的大尺度地貌景观,将夷平面与风化壳作为整体来研究是现代夷平面研究的主流。为了探讨辽东半岛夷平面的性质、形成环境等发育特征,对该地区的红色风化壳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和粒度测试。辽东半岛红色风化壳主要出露于半岛东西两侧,厚度多在4 m左右,化学蚀变指数CIA平均值为82.70,ba值((Na2O+K2O+CaO+MgO)/Al2O3)平均为0.39,S/A值(SiO2/Al2O3)平均为4.86,黏粒含量平均为8.31%。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辽东半岛红色风化壳是下伏基岩原地风化的产物,推测其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与南方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相比具有盐基淋溶率低、富铝化程度低和黏化作用弱的发育特征。结合区域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红色风化壳的发育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 (1)岩溶作用在古侵蚀基准面之上的整个岩体内进行,地貌起伏逐渐增大;(2)地貌起伏达到最大,覆盖型岩溶、灰色风化壳开始发育;(3)岩溶双层夷平面基本形成;(4)灰色风化壳的发育近乎停止,原本位于古侵蚀基准面之下的灰色风化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全部抬升于现代侵蚀基准面之上形成红色风化壳。因此,研究区的夷平面为古夷平面,发育阶段为红土化阶段。该研究成果可为辽东半岛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80.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潜山型油气藏成藏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塔中古隆起的早海西期风化壳岩溶发育,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岩溶型油气田的重要隆起区之一。本文研究了风化壳型岩溶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在烃源、生储盖和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预测了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发育的有利区带,认为奥陶系岩溶储层与其上覆的石炭系泥岩可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源断裂、不整合面、输导层与汇烃脊构成了复杂油气输导网络。本区潜山型油气藏成藏过程复杂、期次多,但喜山期构造调整是最终成藏的关键,中央断隆带和塔中隆起南斜坡是两个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