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间盆地中的碎屑沉积是周围山脉隆升信息的记录载体。本文对柴达木盆地中北部大红沟剖面砂岩中的碎屑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在34~8.5 Ma大红沟剖面的物源区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均为前陆隆升物源(foreland uplift provenance)。但是,砂岩中的石英、长石、岩屑含量均呈现了两阶段的演化特征,在12 Ma发生了快速的大幅变化。这些现象与以前通过沉积学、沉积速率、磁化率等分析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成因上,这可能与12 Ma大红沟剖面北部的柴北缘褶皱逆冲带的构造复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毕力赫金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经成为矿产勘察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识别蚀变矿物及其组合,提取与成矿有关的重要信息.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寻找内蒙古毕利赫金矿的接替资源.利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制的BJKF-1型近红外矿物分析仪勘查了毕利赫金矿区的蚀变矿物.结果表明,该仪器能有效地识别蒙脱石、伊利石、次生石英、绢云母和高岭石等蚀变矿物,依据其特征吸收峰峰位和强度判断蚀变矿物的分布特点.根据上述五种蚀变矿物分布特点预测该区南西部、北西部和矿区26号脉的北西-南东延伸部位属于蚀变较强地区,为矿化有利部位,值得进一步勘查.通讯作者  相似文献   
3.
西藏谷露盆地西缘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静  申旭辉  孟恺  关鹏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3):272-276,284
谷露盆地位于亚东-当雄构造带的最北端,全长约50 km.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野外考察,将盆地内的堆积扇分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和全新世晚期三期,并认为其西缘断裂带是一条既有垂直运动又兼具右旋走滑的正断层.通过测定错断地质体位移和沉积物年龄样品,得到断裂带在1952年当雄北7.5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为5.5 m,同震垂直位移为2~5 m;4 ka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为3.75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5~1.5 mm/a;大约10 ka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5.0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5~0.85 mm/a.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近获得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和详细的野外调查,首次对青藏高原内部大型单个湖泊古湖滨线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测量。综合色林错周边古湖滨线的地貌、沉积及地形特征,本文首次提出色林错周边区域古湖滨线从地貌上可以分为3类: 1)处于高位,保存完好且非常连续的单级"高位古湖滨线"; 2)高于高位古湖滨线、严重退化、只有零散保存的多级"退化古湖滨线"; 3)低于高位古湖滨线、保存最好而非常连续的"低位古湖滨线"。野外系统测量表明,高位古湖滨线高程约4 593 m,最高退化古湖滨线高程为4 640 m。高位古湖滨线一致的高程分布表明: 1)晚更新世高位古湖滨线形成时期存在一个更大的色林错古湖; 2)自晚更新世以来,在色林错周边200 km范围内,不存在构造差异抬升。结合前人对西藏内部大型湖泊古湖滨线的年代学研究及本文的高程测量分析,指出关于晚更新世西藏中东部统一的古大湖--"古羌塘东湖"的提法值得商榷,晚更新世高原内部各大型湖泊更可能是通过河道串联。  相似文献   
5.
王二七  孟恺  许光  樊春  苏哲 《岩石学报》2018,34(7):1867-1875
印度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是印度洋扩张和特提斯洋闭合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这3个板块的相互作用致使印度陆块发生过2次向北的仰冲:早期(古新世末-始新世初,~57Ma)仰冲受其超高速运动(140mm/yr)的驱动,与特提斯之间产生的速度差致使两者间的边界发生破裂,密度小的印度陆块沿印度洋东经90°海岭和马尔代夫岛链向北仰冲到特提斯洋壳之上,两者的叠加导致印度陆块北缘——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增厚(~70km)并且沉积了一套造山磨拉石——柳曲砾岩;晚期(渐新世-中新世之交,~25Ma)仰冲发生在碰撞后,由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沿主中央冲断带和藏南拆离断裂发生的垂向挤出,位于上盘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盖层同时发生重力垮塌,沿大喜马拉雅反冲断裂仰冲到冈底斯岩浆岩带之上并且造成后者的隆升和前陆下陷,其北缘充填了一套造山磨拉石沉积——大竹卡砾岩。这两次构造事件均受印度陆块的快速运动驱动。此外,在印度陆块超高速运动的挤压下,特提斯洋可能在早白垩世之后就停止了扩张,而老的洋壳不是俯冲消减了就是被仰冲的印度陆块掩盖了,这解释了为什么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只存早白垩世蛇绿岩。印度洋内东经90°海岭和马尔代夫岛链构成印度陆块的南东和南西边界,前者呈右行走滑,后者呈左行走滑,两者勾画出印度陆块向北漂移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遥感解译及实际地质调查,将谷露盆地西缘断裂自南向北分为6段: 年波—顶莫多段、 顶莫多—巴仁多段、 巴仁多—得木来段、 得木来东侧—过龙孔玛段、 过龙孔玛—烟它段、 烟它—凶欧错北段。从地质和地貌现象上证明,谷露盆地西缘断裂既有正断的垂直运动,也有右旋的水平运动。由位错量显示,无论是垂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都是多次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