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温树影  张家权 《地下水》2007,29(3):96-98,128
通过对辽宁省水质监测工作的回顾和水质监测工作现状评价,分析评价了水资源质量,以及开展水质监测的必备条件,并就水质监测工作发展方向提出了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2.
恒山高级变质岩区是中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通过对区内露头尺度的构造研究,识别出恒山灰色片麻岩在新太古代晚期发生了2期剪切变形,2期剪切变形形成的构造形迹在空间分布、岩石的变形习性、变形组构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重点分析了早期构造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迹的特点,认为恒山中东部的灰色片麻岩早期形成的自北而南由网结状分布的强变形带向均匀带状展布的强变形带的变化是构造变形分解的结果,代表了岩石在中深构造层递进变形的过程,具有时空演变的意义。这一过程是由均匀的岩石、各向异性不均匀的岩石向强烈定向的岩石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3.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漂白现象与天然气逸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漂白砂岩是证明油气是否曾经存在及其逸散规模的重要证据,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漂白现象主要分布在中生代地层中.通过对延安组漂白砂岩的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以及与邻近砂岩的对比,初步确定该区漂白砂岩形成于酸性还原环境.岩石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自生高岭石胶结为主,含铁矿物边部颜色较中心浅;主量分析结果证实漂白砂岩的Al2O3含量较高,Fe3 /Fe2 比值较低,其总铁含量明显低于白色微红砂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漂白砂岩ΣREE较其他砂岩低,且显示Eu亏损和Ce相对富集;微量元素结果显示漂白砂岩Co含量相对较高,Sr相对亏损,Zr和Hf相对较富,与绿色蚀变砂岩值接近,略低于砂岩矿石.同时,盆地北部油砂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油砂是盆地中部气田石炭—二叠系的较高成熟度的煤成气逸散到地表形成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值较轻,分别为-11.729‰~-10.210‰和-14.104‰~-12.481‰,指示碳酸盐成因与有机质有关.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中生界砂岩漂白现象指示了天然气的逸散作用,其为上古生界天然气还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4.
基于ArcSDE C API的ArcSDE客户端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灵活的访问ArcSDE管理的空间数据,可以利用ArcSDE提供的C API函数开发自己需要的客户端。这里介绍了ArcSDE组织空间数据的原理,讨论了利用ArcSDE提供的C API函数来自定义ArcSDE客户端的实现过程,并给出了用ArcSDE提供的C API函数存取空间数据的方法。将本方法应用到国产优秀W ebGIS软件GeoBeans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5.
柴达木盆地中新世叠层石成因与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一带发育了大量湖相叠层石,主要存在于新近纪中新世地层中。柴西地区的叠层石形态各异,成因各具特点,而且部分叠层石与现代叠层石完全不同而是更类似于前寒武时期的对应物,根据国内外叠层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成因分类标准,柴西地区主要发育了骨架、凝集和细粒叠层石。对应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其成因也各不相同,细粒叠层石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自身的钙化作用和生物膜上过饱和碳酸盐等物质以及微生物的引发的沉淀作用;凝集型叠层石的形成主要与原核生物和真核藻类共同发挥粘附作用有关;骨架型叠层石的形成主要是真核藻类等的钙化与原地碳酸盐的沉淀综合作用的结果。柴达木盆地频繁变化的湖相水体条件和周围的构造运动是叠层石形态多样,成因各异的主要外部和环境因素。对各类叠层石的深入细致研究将对沉积学和环境学的研究提供宝贯的现代对应物。  相似文献   
146.
对 9210工程下传的卫星云图进行二次应用 ,根据MICAPS系统第 13类数据格式 ,编程实现了指定范围内云图的彩色和灰度显示 ,提供放大、动画等功能 ,并在显示过程中进行了反闪烁处理。  相似文献   
147.
利用伺服控制试验系统及声发射设备对含有单椭圆裂纹的非均质砂浆材料进行物理试验,获得了单轴加载作用下不同布置角度的三维内部裂纹试样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和声发射数据。找到了声发射数据与应力-应变曲线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判断出试样的起裂应力及破坏应力。分析了裂纹布置角度对材料强度的影响,分析表明:裂纹与加载方向为45º夹角时最难破坏,与加载方向成60º夹角时最容易破坏。此外,裂纹尖端起裂应力为试样极限强度的86.07 %~87.42 %。  相似文献   
148.
高精地图不仅支撑自动驾驶汽车的精准定位和精细路径规划,辅助提高车端感知能力,还可以有效弥补传感器的性能边界,应对多种长尾场景。因此,高精地图成为现阶段实现L4/L5无人驾驶的必备要素。但高精地图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信息资源,涉及军事安全和国防安全,因此中国要求高精地图在公开应用前应进行地理信息保密处理,且履行地图审核程序。这导致高精地图在要素和属性的表达上有诸多限制,且缺乏动态更新能力,难以精准反映车辆行驶环境信息,严重影响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无人驾驶的“最后一千米”难以突破。聚焦面向L4/L5无人驾驶的高精地图在应用中的地理信息安全和时效性问题,论述高精地图应用现状、实际需求与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技术、标准、试点探索等方面,研究分析高精地图在中国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中的公开应用趋势,并对高精地图助推中国无人驾驶落地过程中亟需的地图管理创新、众源更新模式安全合规应用,以及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合作提供展望。  相似文献   
149.
测定石佛寺水库中重金属镉的含量,选取石佛寺水库入库口、库中以及出库口三个断面通过石墨炉院子吸收法进行检测。化验得出石佛寺水库入库、库中以及出库口水中的镉离子含量分别为0.0370 PPb、0.0682 PPb、0.0223 PPb,均远于国际要求地表I类水的最低限1 PPb。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研究急性温度胁迫对虹鳟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将虹鳟放入高温24℃和低温6℃水中热应激2h,然后放入16℃水中饲养,检测血液三类细胞数量及血清生化组分。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后,血液红细胞(wBC)和血红蛋白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低温组在12h降至最低,高温组在6h降至最低;白细胞在0h有不显著升高,其余时间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温度胁迫后,2个处理组血糖(GLU)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P)在温度胁迫后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低温组TP在6h达到最低值,ALP在12h达到最低值,高温组TP和ALP都在6h达到最低值;温度胁迫后,两处理组胆固醇(TC)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24h达到最大值;两处理组甘油三酯(TG)胁迫后都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温度胁迫后,无机物钙离子(Ca~(2+))只有高温组在24h显著降低,磷(P)只在胁迫后0h显著升高,其余时间两者没有明显变化。急性温度胁迫对虹鳟血细胞和血清生化组分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为虹鳟运输、养殖条件优化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