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滕春凯  安镇文 《岩石学报》2002,18(4):489-494
通过地震活动性特征研究了华北与东南沿海地区岩石介质差异性,以唐山、海域及福建地区为例,计算了上述地区的视应力降和环境应力背景值,并用分形理论中的标度揭示了这种差异性的定量特征。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唐山与海城),环境应力值有强烈的涨落,而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其涨落并不明显,从而揭示了华北与东南沿海地区地壳岩石介质的差异性。这意味着上述地区的动力学特征在板块构造力作用下存在明显的差异。最后,应用动力学观点讨论了上述变化的复杂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在粘弹性介质(Maxwell体)中剪切产热不稳定性的发生条件,并讨论其对于深源地震发生机理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板块向下俯冲的过程中,由粘滞损耗产热将会发生剪切不稳定性,这为解释深源地震发生提供了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在粘弹性介质(Maxwell体)中剪切产热不稳定性的发生条件,并讨论其对于深源地震发生机理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板块向下俯冲的过程中,由粘滞损耗产热将会发生剪切不稳定性,这为解释深源地震发生提供了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地幔介质的热与动力学过程(地幔对流)是了解发生在地表面的若干观测现象,诸如长波大地水准面异常、板块运动、地形特征和大地热流等形成原因的关键.相应的,一个现实合理的地幔对流模型必须与观测结果相容,并能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也是地幔对流研究与一般流体中热对流研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近代地震活动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的一条深大断裂,五十年代中期,由我国航磁资料发现,后由重力资料、地质资料进一步明确证实,并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郯庐断裂带上,曾发生过一次8.5级地震,这就是1668年的郯城-莒县地震。同时,从形式上看,郯庐断裂带上也发生了一些强震,例如1969年的渤海地震和1975年的海城地震。因此,多年来郯庐断裂带一直被认为是一条强烈的地震活动带,有关这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Theexistenceandmeasurabilityofearthquakenucleationinvariousgeologicalbackgroundareimportantbasicproblems.Generally,crowdingtogetherandzonationdistributionofmoderateandsmaIlearthquakes(orsourceofAE)arenormalphenomenon(Mei,etal,l993).However,itisnotreliabIetoidentifythecrowdingofmoderateandsmallearthquakesasforeshockofstrongearthquake.Someauthors(Yu,Li,l998,Wang,l999)studiedthemethodstofindtheprecursorinformationastojudgetheriskofstrongearthquakesfromthefiguresofspace-timeevoluti…  相似文献   
17.
裂纹系微破裂集结和动态扩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裂纹系的动态破裂,重点考察了裂纹系相互作用.选用大理石、玻璃为实验材料,将其加工成薄板状,并在板内预制各种不同形态的裂纹系,在单轴压下用可见光透视观察裂纹系动态相互作用的破裂过程.实验中发现,岩石的动态破裂过程和玻璃有很大差别,岩石的裂纹系动态相互作用后期是通过微破裂演化来实现的,而在玻璃中观察不到.裂纹系的不均匀应力场分布是破裂演化的初始原因.通过实验,给出大理石材料中各种不同形态裂纹系的动态破裂演化的全场过程图像,直观地揭示了含裂纹系岩石变形破坏的实质.实验显示了不同几何形态的裂纹系的破裂发育过程有明显区别.在微破裂集结时,周围的破裂部分闭合.因此,用二维模型描述的微破裂图像和实际有很大出入.为了消除这个差距,必须研究三维破裂.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裂纹(断层)不能起到阻碍破裂扩展的作月;裂纹(断层)作为障碍体,和预存裂纹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得样品的强度降低几乎一个量级.讨论了上述结论对于认识地震(包括矿震)断层行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穿透裂纹平板试件三维破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地震孕育及震源破裂的问题时,用三维破裂来模拟地震破裂过程,比二维破裂与实际更加接近。我们设计了一组实验,采用几种不同的材料(玻璃、有机玻璃和大理石等)做成平板试件,在其中心预制非穿透裂纹,并在单轴压下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非穿透裂纹与穿透裂纹的扩展情况有质的差别。非穿透裂纹的扩展并不沿原裂纹面延伸,而是沿裂纹前缘扩展出许多裂纹面,每一个破裂面都是复杂的扭曲、拐折的曲面。这可能意味着实际地震断层的扩展情况也是极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流变断裂力学研究了地震孕育过程.与弹性力学不同,它是一个不可逆的时空过程.由于介质的粘性,外力功的一部分花在粘性耗散上,只有弹性应变能是地震发生及震后过程可利用的能量.我们将弹性应变能从总能量中分离出来,并就标准线性体给出了简洁公式.以海城地震为例,计算了两个共线不等长断层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其周围区域的应力场和能量场的时空变化图象及应变能积累曲线.结果表明,应变能分布复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不均匀,能量积累在孕震初期较快而在后期渐趋平缓.由此讨论了某些地震前兆,认为当能量增加速率较大时某些早期前兆可能出现,比如唐山地震10年前出现的某些异常可能就是这种早期前兆表现.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断裂力学的原理, 提出了脆性破裂的止裂准则, 给出了最小止裂方程. 利用Erdogan的集中力的零频Green函数解, 分析了点力和简单分布力的位置对脆性破裂的稳定性和止裂的作用, 给出了若干典型条件下临界载荷、 失稳边界线、 止裂点的计算结果. 近距离力源引起的稳定性破裂, 对于解释一些蠕裂和构造的形成是有意义的; 不同距离力源引起的失稳破裂, 对于解释不同震级地震的发生和停止是有意义的. 强地震的发生有可能是远场力与近场力各种复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的结果对于认识诱发地震的力学机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