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4 毫秒
41.
螺旋藻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螺旋藻多糖150~300mg/kg,无论注射或口服,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增加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和血清溶血素的含量。说明螺旋藻多糖不但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促进机体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功能。它的作用机理似与螺旋藻多糖能增强骨髓细胞增殖能力,促进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生长和促进血清蛋白的生物合成有关;同时还与其能消除免疫拟制剂(环磷酰胺)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2.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值年龄为122.0±2.5Ma(MSWD=0.34),与多龙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揭示地堡含矿斑岩中锆石为岩浆锆石,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其结晶温度为663~850℃,平均为765℃,其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水饱和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堡含矿斑岩锆石n(~(176)Hf)/n(~(177)Hf)值相对较高,为0.282726~0.283054,ε_(Hf)(t)为1.1~12.6,均为正值,其物质来源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可能为壳幔混源的新生下地壳。  相似文献   
43.
东营凹陷烃源岩轻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己烯和1-壬烯为内标物质,采用低沸点溶剂密封抽提色谱分析技术,对东营有效烃源岩的轻烃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准确获取C1~C15组分质量分数的同时又能得到有重要信息的轻烃参数.分析表明岩石中的轻烃与可溶有机质(轻烃 沥青"A")的质量分数比值平均可达14.59%,并随演化程度的增强而增大;链烷烃和环烷烃质量分数比值与成熟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当链烷烃与环烷烃质量分数比值等于1~2时为低熟阶段,当链烷烃与环烷烃质量分数比值等于2~6时为成熟阶段;证实了2,4-二甲基戊烷与2,3-二甲基戊烷质量分数比值的对数是温度的函数,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可获取源岩经历的最高埋藏温度.  相似文献   
44.
新疆三塘湖盆地是具有正向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的渗入型坳陷盆地,区内含水层发育良好,具有较好的泥-砂-泥结构模式,盆地铀源丰富,地下水中铀元素的分布规律有利于其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沉积富集,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45.
西藏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是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第一个勘查评价出的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对矿区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系统,且分带性非常明显,从斑岩体内部向外具有钾硅酸盐化带(外缘叠加泥化蚀变与绢云母化蚀变)→绢英岩化带(大部分叠加有泥化蚀变)→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分带特征。根据穿插关系、矿物组合及蚀变晕等特征可划分出21种脉体,早期形成的脉体包括在钾硅酸盐化带发育的磁铁矿细脉(M型脉共1种)、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脉(A型脉共8种)以及具有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的石英±磁铁矿±黑云母+钾长石+黄铜矿+黄铁矿脉(EB型脉共2种),中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发育的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石膏脉(B型脉共5种),晚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青磐岩化带发育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膏±方解石脉(D型脉共5种),以A、B、D型脉最为发育。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带主要是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脉体主要为A型脉及B型脉。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相比,多不杂矿床蚀变模式及矿物组合与"二长岩"模式相似。多不杂矿床从内部的钾硅酸盐化带至外部的青磐岩化带均发育大量磁铁矿,且在青磐岩化带发育大量无矿石膏网脉,此是多不杂矿床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46.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2013年最新勘查成果、详细的地质编录,对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规模巨大,矿石中发育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致密块状明矾石、地开石,深部发育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的含量为3%~35%,矿石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等组成。综合研究表明,推断浅部或外围发育独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银)矿体。该矿体的发现结束了西藏至今没有发现典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历史,对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贺文  林彬  宋英昕  方向  王勤  杨欢欢  李发桥 《地质学报》2023,97(6):1938-1955
铁格隆南矿床产出了西藏班公湖- 怒江成矿带多龙矿集区最大的斑岩- 高硫型铜(金银)成矿系统。由于高硫型矿化与蚀变对斑岩型矿化和蚀变的广泛叠加,导致其成矿系统结构和成矿作用机制变得十分复杂,一定程度阻碍了其精细成矿模型的构建。本文基于铁格隆南矿床现有的勘查和研究成果,从矿物学的角度,以白云母为典型蚀变矿物,通过详细的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详细揭示不同空间位置、不同产状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和成因,探究其对铁格隆南矿床成矿机制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铁格隆南矿床的热液白云母主要由白云母端元、伊利石端元、绿鳞石端元以及少量钠云母端元组成。矿体中白云母与铜矿物具有成因联系。在深部的早期水岩反应中,白云母主要与黄铜矿伴生,热液蚀变斑岩形成的白云母呈现高Si低Al的特征,而热液蚀变砂岩呈高Al低Si的特征。随着流体向浅部继续运移,白云母共生的金属矿化转换为斑铜矿和铜蓝,多形成高Al低Si的白云母。相对于在侵入岩中产出的白云母,在砂岩中形成的白云母的FeT、Fe3+、Na+含量更高。侵入岩中形成富Fe2+白云母,指示热液还原性较强。此外,在黄铁绢英岩化带较中—浅部产出的白云母常与较多高岭石和铜蓝、斑铜矿伴生,指示了热液中的SO2发生聚集、温度降低、酸性增强并导致水岩反应增强和矿质沉淀的过程。综上,白云母与不同矿物组合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流体环境及勘查评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8.
郭善云  潘建华  王勤  杨悦 《气象科技》2011,39(5):641-645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2Desktop中提供的地理处理任务工具箱Toolbox,结合中国气象局研发的决策服务工具组件MSPGS,通过建立四川省决策服务产品的空间分析工作流模型,并将模型加入到批处理中,成功批量化制作出按照地理区域分布的温度、雨量、能见度等气象决策服务产品,所生成产品满足了省、市层面决策服务产品的批量化生成需求,有效节约时间和人工成本,增强了决策服务产品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49.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2Desktop中提供的地理处理任务工具箱Toolbox,结合中国气象局研发的决策服务工具组件MSPGS,通过建立四川省决策服务产品的空间分析工作流模型,并将模型加入到批处理中,成功批量化制作出按照地理区域分布的温度、雨量、能见度等气象决策服务产品,所生成产品满足了省、市层面决策服务产品的批量化生成需求,有效节约时间和人工成本,增强了决策服务产品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50.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粮食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灰色理论用于病虫害预测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以水稻稻瘟病预报为例,本文详细阐述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利用广元市近20年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资料,建立了1个GM (1,1)拓扑预测模型,用于稻瘟病趋势预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