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中脂肪酸和长链烷烃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球藻(Chlorela sp.)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合成有机物中长链烷烃和脂肪酸的组成和丰度.结果表明,小球藻中的脂肪酸以14:0、16:1、16:0、20:5为主,其中16:0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43%,具绝对优势.三角褐指藻中的脂肪酸组成显示16:1、16:0、20:5占优势.其中16:1和16:0两种脂肪酸含量相当.长链烷烃在两种藻中均以低碳链分布,优势组分集中在C16~C21碳链之间.小球藻中C17具有明显丰度,而三角褐指藻中长链烷烃含量差别不大.两种微藻中的长链烷烃组成都没有奇偶优势碳链分布的特征,这与陆源植物中长链烷烃明显的奇偶优势分布特征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对判断不同微藻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以及对以长链烷烃和脂肪酸为生物标志物研究我国近岸海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认识马里亚纳海沟溶解有机物的垂直变化特征,本文于2015年12月采集马里亚纳海沟从表层至深层的水样,分析其DOC含量和CDOM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站位DOC含量范围为37.12~58.30μmol·L-1,以表层最高,2 000m次之,之后维持较低含量。CDOM吸收系数a(320)以8 727m处最高,为0.48m-1;4 000m处CDOM的a(320)最小为0.14m-1。CDOM相对含量从表层至4 000m层与DOC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底层则与DOC不同,呈现升高现象。根据CDOM荧光光谱解析出3种类腐殖质和4种类蛋白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荧光强度从表层至底层相对稳定,类蛋白组分荧光信号变化较为显著,尤其2种短波激发类蛋白荧光组分荧光信号的变化与表层较高初级生产、2 000m有机物再生产,以及底层物质的缓慢降解和汇集作用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1. The nonanthropogenic SO 4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stems from weathering and oxidation of sulphate and sulphite minerals, while the anthropogenic SO4 here is attributed to acid rain containing H2SO4 formed by atmospheric sulphur oxides derived from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in the region of the lower reaches . Ca and Mg are probably derived from weathering of carbonate minerals , but possibly less from weathering of silicate minerals .2.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is characterized by two-layer flow based on the salinity section of the estuary ,so a model of two-layer exchange of water-body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can be advanced .3. The presence of SO4 and K. at stations H 14 and H 15 were found most likely to be due to the addition and removal processes , that of the other major constituents may be mainly controlled by physical mixing in this estuary .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和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甾醇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渤海湾和胶州湾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甾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表明,所测定的8种甾醇类化合物在两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和分布具有很大的区域差异,其含量为0~4.303 μg/g,渤海湾甾醇总含量为0.287~18.579μg/g,高于胶州湾0.084~10.584 μg/g.8种化合物中只有谷甾醇在全部样品中检出,而粪便甾醇仅存在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和有生活污水输入的近岸区域.而代表陆源高等植物来源的特征甾醇化合物豆甾醇和谷甾醇则在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分布较高.另外,根据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甾醇化合物的组成、含量和分布特征,可以很好地指示河流输入以及大量生活废水的排放对近岸海区的污染状况,从而可以作为近岸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天然放射性碳同位素在海洋有机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天然放射性碳(14C)是年代测定的有效手段,它在考古学和地质学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过去10年中,伴随着加速器质谱仪(AMS)技术和检测灵敏度的提高,AMS已经能够检测少于mg C量级样品中自然丰度水平的14C,这大大扩展了14 C在自然科学,特别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范畴。简要评述了利用天然14 C进行海洋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前景广阔、并已取得显著成果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