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地下水是志丹靖边地区主要的用水来源,针对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控制性数值试验的方法,选择志丹靖边地区典型的区域,分别设计不同的方案,建立数值模型,对地下水的不同开采方式和开采强度下的降落漏斗形态和最大水位降深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通过线状布井的方式沿河谷布设开采井优于在研究区内平均布井,并且线状开采强度应控制在600~800m~3/d·km~(-1)。对志靖地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利用FLAC模拟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圆形巷道的岩爆过程。为了模拟巷道开挖,利用编写的FISH函数删除巷道内部的单元。岩石服从摩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当围压较低时,剪切应变集中区域呈圆环状,围岩能保持稳定,不出现剪切带;当围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围岩中出现了“狗耳”形的V形坑,发生岩爆,但围岩也还能保持稳定;当围压进一步增加时,围岩中出现了多条狭长的剪切带,巷道的整个断面均遭到了破坏,发生强烈的岩爆。随着围压的增加,V形岩爆坑变大、变深,剪切带花样的对称性变差;在高围压时,剪切带花样与塑性力学中的滑移线网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93.
工业用地是小城镇用地扩张的主体,它具有带动性和先导性。如何控制与引导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是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文章从大城市的聚集与扩散、农村发展、小城镇内部环境、政策制度4个方面剖析了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的机理,并对湖北省通城县和仙桃市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4.
深海环境常有高压、极端温度、富含重金属、黑暗、寡营养等特点。生活在该种特殊环境中的生物可能演绎出不同机制适应此生境。囊螂科贝类是深海冷泉/热液区的优势物种,拟通过对来自冷泉/热液区囊螂科贝类铁蛋白进行环境选择压力分析,以期解析其适应深海特殊生境(高铁环境、高静水压)的机制。首先,通过本地比对的方式获得了囊螂蛤和其近缘种铁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其均有ferritin保守功能域和相应的保守位点。其中,囊螂蛤铁蛋白Cmfer-2、Cmagfer-3、Pofer-3属于M型铁蛋白,其他归属为H型铁蛋白。 Cmagfer-4和Pofer-4可初步判断为分泌型铁蛋白,而其他囊螂蛤铁蛋白与胞质型铁蛋白聚为一支。为了探索环境因素对深海贝类铁蛋白的影响,运用PAML软件对深浅海铁蛋白进行了选择压力分析。 结果显示总共鉴定到8个正选择位点,其后验概率大于95%。其中,在含有嗜压氨基酸的对应组中,约50%浅海位点置换为嗜压的氨基酸,进一步证明了17A、 55R、171S氨基酸置换是铁蛋白适应深海压力变化的一种策略。更进一步研究发现69 K→I/T/M和171 E/K→S由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置换为不带电荷的氨基酸,并且大部分受到选择的位点位于蛋白的N端和C端,深海囊螂蛤铁蛋白可能通过特定氨基酸极性的转变和分布区域的改变来适应深海特殊环境。本文通过深浅海贝类铁蛋白的分析来为深海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研究提供一些信息和见解。  相似文献   
95.
徐梁  马小雪  王玮 《地理教学》2023,(24):29-31+40
问题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通过创设区域地理情境和设计相应问题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针对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创设地理问题情境、设计地理问题链、探究地理问题链和总结评价四个角度,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模式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途径及优化策略,并以“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为例展开教学设计,以期为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
本实验采用福林-酚法测定了海月水母(Aureliaaurita)胃丝酶粗提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pH和金属离子对海月水母胃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月水母胃丝蛋白酶具有很高的活性,且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8.5。Mn~(2+)离子对海月水母蛋白酶活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Cu~(2+)和Zn~(2+)对蛋白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Mg~(2+)、K~+、Ca~(2+)对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
老挝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老挝全境开展1∶100万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工作.采集了大量地球化学数据,为研究区元素分散富集、矿产开发、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共采集地球化学样品2 079件,采用高精度分析技术及严格的质量控制,分析了69种元素.采用X±3S一次性剔除异点后数据集的中位值作为估值,首次给出了老挝全国69种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填补了老挝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的空白.初步讨论了老挝全境、7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6个三级成矿带69种元素的背景值特征.研究表明不同构造单元中受地质背景、构造及岩浆活动的影响,元素分布具有各自特征,同时不同成矿带受成矿作用及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元素在各个成矿带分布特征不同,元素的富集对矿床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这些背景值的获得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老挝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提供了基础对比数据.  相似文献   
98.
利用柳州国家站DSG5型降水现象仪(雨滴谱仪)对柳州2022年6月16日18时—17日11时暴雨过程的雨滴谱特征进行分析,并与自动雨量传感器(雨量筒)数据对比,探究不同雨强范围雨滴谱特征。结果表明:(1)雨滴谱仪和雨量筒的累积降雨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性系数达到0.99;降水量与分钟粒子数呈强相关(0.82)。(2)降水量的多少不仅仅由雨滴粒子的数量决定,还取决于雨滴粒子的直径;本次降水主体以粒径小于3 mm的雨滴粒子为主;降水贡献主体以1~4mm的雨滴粒子为主。(3)雨强增大,雨滴粒子数密度逐渐增大,小雨滴更容易合并成大雨滴。(4)无论雨强大小,粒子数占比均随粒径区间的增加而下降,小雨滴粒子占比始终最高;随着雨强增大,小雨滴(D≤2 mm)降水贡献率占比下降,大雨滴(D> 2 mm)降水贡献率占比升高,进一步表明雨强增大,对流增强。  相似文献   
99.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储层是在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沉积的河道砂体,非均质性严重,常规测井解释以砂层为解释单元,忽视砂层内部物性及渗流特征的差异,测井解释精度低.通过对砂层细分流动单元,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Ⅱ油组储层划分为5类独立的流动单元,在不同的流动单元内建立不同的测井解释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出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精度更高,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较好地反映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特征,为精细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100.
中国是岩溶最发育的国家之一,全球岩溶面积的1/4分布在中国.由于岩溶含水层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岩溶泉已经成为人们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重要信息载体.本文以中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柳林泉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认为1957~1973年泉水流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因此,我们利用1973年前的泉水流量,建立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泉水流量的灰色系统模型,将该模型外推,获得了1974~2005年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泉水流量,与同期实测流量相比较,得到了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74~2005年,气候变化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仅为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贡献量的8.1%~8.6%,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的衰减起着主要作用.在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的影响中,地下水开采量仅占到其中的20%~35%;其他因素包括水库的修建、跨区域地下水袭夺、矿坑排水、泉域内森林植被的破坏等等,他们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占到65%~80%.因此,传统的单纯以地下水开采量作为人类活动对泉水的影响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