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51.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were measured in atmospheric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North Pacific to the Arctic Ocean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2012 to study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CBs and their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26 ∑PCBs(vapor plus particulate phase)(∑PCBs) was 19.116 pg/m3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13.833 pg/m3. Three most abundant congeners were CB-28,-52 and-77, accounting for 43.0% to ∑PCBs. The predominance of vapor PCBs(79.0% to ∑PCBs) in the atmosphere was observed. PCBs were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latitudes and inverse of the absolute temperature(1/T).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for most congeners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the logarithm of gas/particle partition coefficient(log KP) and 1/T. Shallower slopes(from-0.15 to-0.46, average-0.27) were measured from the regression of the logarithm of sub-cooled liquid vapor pressures(logpo L) and log KP for all sampl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slopes and intercepts among samples was insignificant(p0.1), implying adsorption and/or absorption processes and the aerosol composition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different samples. By comparing three models, the J-P adsorption model, the octanol/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KOA) based model and the soot-air model, the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PCBs in the Arctic atmosphere was simulated more precisely by the soot-air model, and the adsorption onto elemental carbon is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absorption into organic matters of aerosols, especially for lowchlorinated PCB congeners.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肉豆蔻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肉豆蔻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从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得抑郁症疾病靶点、肉豆蔻及抑郁症共有靶点;通过Venny 2.1.0平台、String平台进行肉豆蔻与抑郁症共同靶点相互作用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肉豆蔻有效成分作用于抑郁症的核心靶点。结果:获得42个潜在作用靶点。乙酰胆碱酯酶(ACHE)、钠依赖性血清素转运体(SLC6A4)、一氧化氮合酶(NOS3)、Alpha-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可能是肉豆蔻治疗抑郁症的核心基因。肉豆蔻作用于抑郁症的通路涉及神经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肉豆蔻有效成分中的β-谷甾醇与潜在靶点ACHE和NOS3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肉豆蔻的主要活性成分β-谷甾醇可能通过作用于ACHE等多个靶点来调控神经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53.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本文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前震和余震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对S波记录谱进行仪器响应、传播路径和场地响应的校正后,基于Brune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反演了于田地震序列102次ML≥3.0级地震的地震矩、视应力、拐角频率等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震级为3.0~5.0级;地震矩为3.46×1011~2.08×1015N?m;视应力为1.48×105~1.16×106Pa,均值1.71×105 Pa;拐角频率为1.4~7.1Hz。通过分析视应力及拐角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知,于田7.3级地震前震序列的视应力明显高于余震序列,而前震序列的拐角频率明显低于余震序列。主震前视应力出现高值,表明在主震区积聚了较多的应力,随后在应力值降低后的缓慢升高过程中发震,由于释放了大量的应力,震后视应力值又逐渐降低,表现为低应力的余震破裂。  相似文献   
154.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ECD)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表沉积物、苔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样品和空白的回收率分别为69.5%-92.2%(78.8%)、75.1%-112.1%(98.5%)和67.7%-95.1%(79.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7%、8.0%和11.3%。检测到OCPs中主要的单体是HCHs和DDTs,浓度范围分别为0.86-4.50ng/g(2.24ng/g)和0.22-1.09ng/g(0.55ng/g),其中HCHs主要以α,β异构体为主,二者占HCHs总量的81.6%,DDTs则主要以单体p,p′-DDD为主。样品中PCBs的浓度范围在0.20-3.25ng/g(0.84ng/g)之间,主要由四氯、五氯和六氯代PCBs同类物组成,分别占总量的23.8%、26.7%和32.3%。本文对HCHs和DDTs各组分间的比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PCBs同系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证实大气传输是新奥尔松地区环境中POPs污染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且POPs污染来源具有相同的输入途径。  相似文献   
155.
沙漠型景区景观价值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建立系统的沙漠景观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对多个景区的实地调研及数据、资料的研究分析,以美学价值、康乐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经济社会价值为准则层及其分别对应的17个评价指标为评价对象,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体系,结合运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合理。以沙坡头及宁夏其他主要沙漠景区为例应用分析,两种模型分析计算结果相吻合,均与现状相符。本研究可为沙漠型景区景观资源评价、开发及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6.
华南二叠系卡匹敦阶高分辨率浮点年代标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详细的生物地层学研究,以磁化率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卡匹敦阶地层开展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高分辨率浮点年代标尺(FPTS).结果表明,磁化率记录了铁桥剖面中二叠世晚期沉积序列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卡匹敦阶上部磁化率突然增加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和卡匹敦晚期全球性海退有关,这些事件导致同期沉积物中碎屑物质增加.铁桥剖面瓜德鲁普—乐平统界线附近磁化率和蓬莱滩剖面(乐平统底界GSSP)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具可对比性.利用多窗谱法(MTM)和傅里叶变换(FT)从磁化率序列中识别出五个米兰科维奇周期:长偏心率周期(E2,405ka)、短偏心率周期(E1,100ka)、长地轴斜率周期(O2,44.1ka)、长岁差周期(P2,20.95ka)和短岁差周期(P1,17.7ka).对比基于E2周期建立的磁性地层磁化率(MSS)带和标准参考带(SRZ),建立整个沉积序列的高分辨率(200ka)FPTS,提出卡匹敦阶的时限为3.85 Ma(存在+0~0.28 Ma误差),整段沉积序列的平均沉积速率为2.91cm·ka-1.同时计算出卡匹敦阶内部七个牙形石带的时限,从最短26.6ka到最长2.3 Ma.另外,估算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喷发启动时间为262.67 Ma,位于瓜德鲁普—乐平统界线之下1.42 Ma.  相似文献   
157.
磁化率作为最基础的环境磁学参数,在地层对比划分、环境气候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弄清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对保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具有关键意义。沉积岩(物)中磁性矿物的来源复杂,主要分为碎屑来源和自生成因两种。气候变化、海平面波动、碳酸盐产率、火山作用、陨石撞击等影响碎屑来源的磁性矿物,而磁性矿物还原作用、热液流体活动、趋磁细菌生产等因素影响自生成因的磁性矿物,这些因素综合决定了沉积岩的磁化率。   相似文献   
158.
对川滇地块程海断裂附近的宁蒗地区古新统宁蒗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磁组构研究,沿战河-西布河布置了22个采点(钻取287块样品),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存在四种磁组构类型,分别为初始变形磁组构和铅笔状磁组构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两种过渡型磁组构.研究区西侧(采点1—9)K1轴优势方向为近NNE-SSW方向,东侧(采点13—22)K1轴优势方向则为近S-N向,K1轴方向的突然变化可能与研究区内的隐伏断层活动有关.另外,磁组构也可以很好判断断层所夹持块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将两组K1轴优势方向经过旋转校正之后,发现研究区内中-晚始新世时古应力方向为近E-W向,该应力方向主要与新生代印欧碰撞有关.此外,E-W向的古应力场明显不同于现今的近S-N向的应力场方向,这可能与印欧碰撞后青藏高原从前期的挤压缩短阶段进入到后期的E-W向伸展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59.
川滇地块古新统宁蒗组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川滇地块程海断裂附近的宁蒗地区古新统宁蒗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磁组构研究,沿战河-西布河布置了22个采点(钻取287块样品),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存在四种磁组构类型,分别为初始变形磁组构和铅笔状磁组构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两种过渡型磁组构. 研究区西侧(采点1-9)K1轴优势方向为近NNE-SSW方向,东侧(采点13-22)K1轴优势方向则为近S-N向,K1轴方向的突然变化可能与研究区内的隐伏断层活动有关.另外,磁组构也可以很好判断断层所夹持块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将两组K1轴优势方向经过旋转校正之后,发现研究区内中-晚始新世时古应力方向为近E-W向,该应力方向主要与新生代印欧碰撞有关.此外,E-W向的古应力场明显不同于现今的近S-N向的应力场方向,这可能与印欧碰撞后青藏高原从前期的挤压缩短阶段进入到后期的E-W向伸展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60.
辽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7年4—5月辽宁1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与播种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辽宁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总体呈偏晚趋势,透雨量呈偏多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点;透雨出现时间与透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播种期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偏晚(早)的年份,透雨量偏大(小),播种期降水量偏少(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