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化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文章从海洋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标准发布和制修订以及标准类别特征等方面,概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分析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化的需求,主要包括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有待评估和提升、标准制修订的进程有待加快、监测方法标准的体例和结构有待规范和统一、海洋高新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建立以及与多学科和其他行业标准有待统筹5个方面。基于此,提出促进和保障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发展的4点建议,即建立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专家库、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加强多部门合作和积极参与海洋国际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对7种常见润滑油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甾烷、萜烷、多环芳烃)进行定性分析,并基于其生物标志化舍物指纹信息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润滑油的气相色谱图中不可分辨的混合物(UCM)具有明显优势;润滑油中含有丰富的甾、萜烷类稠环生物标志化合物,仅含有非常少量的饱和...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美国溢油应急响应机制,针对2010年4月1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号钻井平台的爆炸溢油事件,分别从响应管理和技术手段两个角度剖析了此次事件的响应过程和响应机构,以及所采用的堵漏清污、监视监测和自然资源损害评估相关技术现状,探讨了其优劣性,并对我国进一步提高完善溢油应急响应管理和技术水平、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技术规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洋环境调查和监测的数据处理已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但所采用的设备都是陆上标准的办公设备和个人电脑等,不适应海洋现场恶劣的使用环境,同时又缺乏现场数据采集部分,而这一部分对实时监测十分重要,以至海洋执法监察和海洋环境调查、监测及现场采样等许多工作都不能在现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一些工作需要在室内进行,不但工作脱节,费时费力,而且缺乏实时性。有关专家曾指出,台站观测用数据采集平台在国外已是非常成熟的产品,在国内有相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海面溢油物理化学性质(蒸发率、溶解率、表面张力、黏度和密度)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溢油物理化学性质在风化过程中的预测模式GM(1,1)和GM(0,m).结果表明,在风化过程中,溢油物理化学性质的GM(1,1)和GM(0,m)模式预测精度令人满意,皆符合统计学检验的要求;在风化过程中,溢油物理化学性质所具有的灰色相关性可用GM(0,m)模式的灰色辨识参数来表征;在风化过程中,溢油的蒸发率和溶解率可分别用表面张力、黏度和密度作为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6.
从北极王湾地区湖泊沉积物中分离出的菌株AFN2001,其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达23 mm,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没有抑制作用。为了确定AFN2001菌株发酵获得最多的活性物质,对单因素确定的营养因素淀粉、黄豆浸出物、蔗糖和NaNO3及另外的MgSO4、K2HPO3和水质进行7因素3水平正交优化实验。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发现NaNO3对发酵液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淀粉、K2HPO3、MgSO4、黄豆浸出物、蔗糖和水质对发酵液活性的影响;并找出产生活性物质的最佳组合。确定优化培养基(淀粉为10 g、蔗糖为10 g、黄豆浸出物为6 g、MgSO4为0.5 g和自来水为1 000 mL)和优化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28℃、起始pH值为6.0和装液量为50%)。利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发酵条件发酵的菌株AFN2001,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是基础培养基发酵液的1.6倍。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板法研究了三丁基锡、苯并a芘、菲、芘、壬基酚、五氯酚、五氯苯、六氯苯、PCB77、PCB126、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对我国近海常见藻种新月菱形藻的毒性效应,得到了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藻的剂量效应关系,并进行logit模型拟合,计算出96 h EC50值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与传统锥形瓶测试方法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近百年来,人类活动背景下近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沉积记录及其对物质输入与埋藏等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利用γ能谱法对渤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210Pb、40K和137C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渤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明显,铀衰变系核素238U、226Ra和210Pb不平衡,232Th和210Pb受沉积物粒度和有机碳影响显著,238U与226Ra、232Th、40K存在显著相关性.226Ra/238U、232Th/238U和40K/238U比值时空差异显著,渤海沉积物陆源输入影响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受河流影响,渤海北部和南部的沉积物输入不稳定,近几十年波动显著.利用210Pbex和137Cs法的测年结果计算获得的渤海近百年来沉积速率在中国近海沉积速率研究背景值范围内;空间上,渤海北部、中部和南部沉积速率处于同一水平,其中北部偏高;时间上,近百年来渤海沉积速率随时间波动,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1980年之后,人类活动影响下渤海沉积速率增加幅度显著,与沉积物输入的波动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沉积物插管短柱样品于2013年4月采自大连湾2010年“7·16”溢油事故污染区,BQ050站与BQ007站分别位于生物分散剂和化学分散剂喷洒区。沉积物的可溶有机质含量(沥青A)、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和210Pb比活度分析结果表明:喷洒生物分散剂的重污染区(BQ050站),沉积物中TOC含量为0.58%~1.51%,平均为1.15%;δ13Corg值为-22.2‰~-20.5‰PDB,平均为-21.74‰PDB;沥青A含量为0.061 5%~0.566 4%,平均为0.174 9%;沥青A/TOC比值为7.0%~34.8%,平均为14.13%;210Pbex比活度存在异常峰值分布,垂向分布特征与沥青A相似;2~16 cm段沉积物的可溶有机质具有明显的外来输入特征。喷洒化学分散剂的较轻污染区(BQ007站),沉积物中TOC含量为0.61%~1.14%,平均为0.87%,除8~14 cm层段外,比BQ050站略低;但沥青A含量与沥青A/TOC比值明显低于前者;δ13Corg值较BQ050站轻;210Pbex比活度随柱样深度呈指数衰减,对数相关;外来有机质输入量较低。截至2013年4月,BQ050站溢油污染物在海底下16 cm深度处有特征信号,溢油污染物沥青A 组分垂向迁移距离约为15 cm。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对7 种常见润滑油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甾烷、萜烷、多环芳烃)进行定性分析, 并基于其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信息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润滑油的气相色谱图中不可分辨的混合物(UCM)具有明显优势; 润滑油中含有丰富的甾、萜烷类稠环生物标志化合物, 仅含有非常少量的饱和链烷烃(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和多环芳烃类(目标多环芳烃、烷基化多环芳烃、二苯并噻吩同系物)生物标志化合物; 基于甾、萜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信息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所得的结果高度一致, 均可用于有一定差异的润滑油的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