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7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利用MODIS数据,采用劈窗算法,定量反演吉林省中部陆地表面温度;利用TM数据,通过目视解译获得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并结合地势图,研究吉林省中部农业区的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陆地表面温度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符合该区域气候特征;由于地表土地类型热力性质的不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存在差异,地表温度最高的裸岩要比最低的湖泊高出26.6K;地表温度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地表温度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23.6°C/km;在植被覆盖区,地表温度与NDVI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且城市地表温度对植被覆盖度的敏感性要高于农田和林地;对于整个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地表温度与NDVI表现为LST-NDVI梯形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赣北黄茅潭近代湖泊沉积岩芯进行了~(137)Cs、~(210)Pb测试和SCP(球状碳粒)计数分析,阐述了~(137)Cs蓄积特征,结合SCP计数、粒度指标及降水记录厘定了一些事件性沉积层位。研究表明,1986年前后是沉积环境中~(137)Cs行为的转折点;在这之前,~(137)Cs以大气散落为主,其蓄积行为大致与降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这之后,~(137)Cs以流域侵蚀为主,其蓄积行为与降水呈负相关关系。1953—1954年、1974—1975年、1998—1999年,流域降水丰沛,相应沉积层位~(137)Cs比活度低,这与流域强烈侵蚀稀释了进入湖泊的~(137)Cs有关。1963—1964年沉积层位~(137)Cs蓄积峰稳定而显著,与高通量的大气散落有关,也与当时降水量低,大雨、暴雨次数少,流域侵蚀强度低造成较低的沉积速率等密切相关,是可靠的定年时标。1986年存在同样的气候环境特点,其蓄积峰可能也是存在的,但需要进一步确认。基于~(210)Pb方法,利用多种计年模式计算了沉积岩芯的年代,发现与这些事件性沉积层位具有较大差异。研究认为,在长江中游这种降水高、流域侵蚀强度高的较为复杂的沉积环境中,~(210)Pb计年存在较大误差。复杂沉积环境中近代沉积的定年,有必要深度挖掘~(137)Cs环境行为,在全面阐述其蓄积特点的基础上,辅以SCP计数、粒度指标及降水等识别事件性沉积层位,矫正~(210)Pb计年,是精确建立近代沉积时标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粉尘堆积广泛发育,这些广义上可称之为"下蜀土"的区域粉尘堆积,典型代表有"九江下蜀土"、"安徽下蜀土"、"南京下蜀土"。其形成的年代及其粉尘堆积属性已基本明了,但是其物质来源却存在较大争议。详细分析了这些粉尘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黄土高原黄土和红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的下蜀黄土均非来自北方的黄土高原,且九江、安徽、南京三地物源相互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均为近源堆积,北方粉尘的作用过去被严重高估了;2)冰期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普遍恶化,区内大面积沙化和厚层粉尘堆积是现代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对冰期气候环境响应的结果,是特殊地形条件和气候背景下冬季风近地面气流侵蚀—搬运裸露的河(湖)漫滩而形成的区域风沙—粉尘堆积体系,长江流域这种区域堆积体系及其地环境与地生态效应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野 《西部资源》2023,(3):192-194
探究不同类型、不同泡孔规格弹性孔网材料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裂缝的堵漏性能。选择阻燃型弹性孔网和过滤型弹性孔网,并对其泡孔规格分别设置为10目、8目、6目和8目、6目、4目,将其作为实验样本,对六个样本进行压缩回弹性能和抗拉强度测试。在相同泡孔规格下,阻燃型弹性孔网材料的堵漏性能优于过滤型弹性孔网。同为阻燃型弹性孔网材料,泡孔数目越多堵漏性能越好。可以选择10目或8目阻燃型弹性孔网,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裂缝进行堵漏。  相似文献   
15.
王野  陈旸  陈骏 《地学前缘》2024,(2):402-409
岩石有机碳为岩石地层中的有机碳,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储库。岩石有机碳的氧化、风化过程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是地质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对维持地球长尺度碳平衡以及表层环境的长期宜居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岩石有机碳氧化、风化过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发展,相关研究已经从剖面拓展到流域尺度,定量方法也在日益精确。本文系统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针对岩石有机碳自身结构性质、风化速率定量方法、控制因素和风化通量统计等问题的研究现状,以期对全球范围内岩石有机碳风化在研究地质碳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性和当前进展及发展趋势有更加系统性的认识,并对相应的关键性科学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t is an economic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investigate placer gold deposit by using multi-level information sources of remote sensing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methods, especially for the area with a sparse population and difficult condition like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China.The information sources used in our work includes Landsat TM, aerial infrared photography and their mosaic image maps and enlarged photos with different scales. According to statistic data, in the study area the gold-bearing rocks are mainly granite, alaskite, granodiorite and some old metamorphic rocks. On gold-bearing geological structures, the fault zones in the four directions (NE, NNE, NW and EW) are obvious, in which NNE and EW are the most key fault zones. On fluvial geomorphology the flow courses stored placer are in the tributaries of the 4th and 5th levels, especially in straight or slight curve reache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he interpretative signs were set up, and the interpretative wo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而相应的标准尚未完全建立或仍未完全满足需求,本文在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意义后,提出了其一般组成内容,旨在为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标准规范提供前期研究,进而规范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不同含水量土壤偏振光谱特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阳  赵云升  王野乔 《遥感学报》2013,17(5):1077-1086
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偏振光谱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土壤不同水分含量的偏振光谱特征在土壤偏振遥感波段的选择和图像解释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应用偏振遥感信息进行土壤调查及理化性质的分析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在350-2500 nm波段范围内对不同水分含量的土壤进行偏振光谱测试与分析,研究土壤偏振光谱数据与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建模并检验其精度,对影响土壤偏振光谱特征的各个因素设计科学的正交实验,研究含水量、偏振角度、探测角和方位角等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偏振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与偏振角度的交互作用和含水量本身对土壤偏振光谱的影响最大,显著性最强,其次是探测角与含水量的交互作用的影响,而偏振角对土壤偏振光谱有一定的影响,其他因素对土壤光谱偏振反射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遥感及多源地理数据分类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野乔 《地理科学》1997,17(2):105-11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包括遥感数据在内的多源高维空间数据提供了有效的分类方法。从理论上介绍了后向散射误差传导模型和横块化模型,并在应用上对上述模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