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50篇
海洋学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地下流体动态异常分布与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华北北部水动态异常及辽河、大港、胜利和华北油田井动态异常与构造的关系,认为地震前水动态和油井动态异常形态不仅与观测点所处的区域构造有关,而且与局部构造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隆起区为正异常,凹陷区为负异常。  相似文献   
22.
大地电场长短极距比值方法是利用大地电场变化与变化磁场的关系,遵从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当场源足够远时,在各向同性、均匀的连续介质中,同一测向的长、短极距观测到的地电场值理论上应该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3.
对2002年以来的静海地震台、宝坻地震台的大地电场连续观测资料,使用地电场观测的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法进行分析处理,计算结果显示,2006年7月4日文安ML5.5地震前大地电场观测存在明显的地震前兆,但从同期的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中无法识别出该项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法是一种从电场观测资料中有效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地电阻率观测各类干扰源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电阻率观测是我国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强震震例。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部分地电台站观测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地电阻率前兆观测资料受到较强的干扰。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分析、干扰源的调研,研究了各类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识别方法。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地电阻率观测抑制干扰的技术和方法及数据使用与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
分析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8.9特大地震引起的区域应力场变动,对邻区其他主要潜在震源应变进程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亚洲地震活动的格局。从应力转移机制出发,分析大地震沿印澳-欧亚板块边界、印度洋海岭和相邻小板块边界迁移的可能性。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全球台网目录分析了该大地震引起的诱发前震(远余震)图像,推测未来几年亚洲等相邻地区大地震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其中包括喜马拉雅带中段和东端,兴都库什-贝加尔地带及印度洋等地区。这类地区涉及中国西藏仲巴、墨脱,新疆乌什、喀什,以及云南等地。  相似文献   
26.
天津台网地处燕山隆起与陆架海过渡带的华北平原,燕邻渤海湾,地形差异很大,台网为混合式,跨基岩山地和沉降平原,地壳上部结构复杂。直属子台蓟县台、宝坻台为地面记录,其余均为井下摆记录,各子台所在位置沉积覆盖层厚度差别较大,从0~4000m不等,速度结构差异极大。过去,天津台网定位采用北京地区均匀地壳速度模型,定位结果与全国地震月报目录相比,存在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27.
地震活动中期预测指标研究及其空间图像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淳  陆远忠  王建国  田山 《地震》1999,19(1):65-70
在研究应用模糊数学和非线性科学某些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预报检验,对一些中期预报较好的方法,如平静异常μg值,自相似从属函数μs值,自动统计方差σBM值进行深入研究,提取中期预报定量化指标,探索孕震后期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μq,μs,σBM值能够较妇地反映地震前中期-短期异常变化特征,可以作为中期预报定量化指标;空间时序图像系列的显示,能定性反映震前异常区域及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8.
华北地区强震前电磁短期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强震近震中区的多台地电阻率、地磁Z等观测资料进行组合计算,得到描述强震前近震中区前兆场的新特征量——空间线性度a。分析计算了华北地区发生的8次5.5级以上强震前的地电、地磁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强震前半年内震源区附近的a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9.
现有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需要较大的环境保护区(2——5km2).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地电观测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造成部分台站连续多年的地电前兆观测受到严重的干扰.为了减小观测环境保护区范围,有效地抑制来自地面的观测环境改变及城市地铁、轻轨运行时漏电产生的干扰,提出了将三侧向石油电测井技术移植到地震地电阻率前兆监测领域,以提高地电前兆观测的抗干扰能力和前兆信息的监测能力.电测井有限元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测量出地层的电阻率变化,对来自地表的干扰有较强抑制能力.分析还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来自轻轨、地铁的漏电干扰.   相似文献   
30.
大地电场观测地震前兆异常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首都圈地区布设的11个地电场观测台于2001年9月已正式投入观测,现已积累了近7年的资料.使用大地电场观测系统中同一测向的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方法,对其中的10个台和邻区2个台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排除来自大地电场及自然电场远场的变化信息,突出了可识别的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5.1震前,多数台站的地电场观测资料出现比值异常变化,从而证明了这次地震前地电场观测存在着短临异常前兆变化信息,只是由于这些信息混杂于正常大地电场变化的背景中,使用常规的分析方法无法识别和提取.研究结果还表明,地电场观测的台址条件和台址到震中区的距离与震前地电场比值异常出现的时间和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