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丁仁山  谢德寿 《气象》1992,18(7):42-45
用一维时变微物理模式,模拟了1990年盛夏季节大冶县高炮人工降雨作业点作业日的积云及其催化效果。结果表明,高炮人工降雨作业技术难度大,作业效果与云顶温度、云体大小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2.
一次冬季暴雪过程生次级环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awyer-Eliassen次级环流方程讨论了一次冬季暴雪过程中由地转强迫,非地转强迫以及非绝热加热和总的强迫所引起的次级环流,并指出南北方和上下层次级环流的有利配置暴雪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
论中国北方三类构造环境中的蓝片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长林  古让寿 《地质论评》1990,36(3):200-219
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中国北方三类构造环境中的蓝片岩,认为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的蓝片岩的形成是与古蒙古海洋板块的俯冲消减有关,为B型蓝片岩;陕西商南松树沟的蓝片岩的成因是与板块碰撞后的仰冲作用有关,为C型蓝片岩;商南赵川一带的蓝片岩的形成是与大型剪切推覆有关,为A型蓝片岩。文中对三类蓝片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作了一定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各自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94.
中祁连木里盆地古近系ESR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祁连木里盆地新生代红层进行ESR测年,获得了祁连山地区新生代红层沉积时代及构造变形年代学数据.研究表明,中祁连木里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红层,较好地记录了祁连山隆升历史.盆地最老的新生代地层为始新世由湖相沉积组成的火烧沟组,ESR年龄为40.2~35.3 Ma,与上覆沉积时代为32.6~24.3 Ma的渐新世河湖相沉积组成的白杨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构造变形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变化说明始新世末与渐新世初木里地区发生了构造变形和山脉的隆升,与祁连山地区新生代早期的隆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5.
96.
柴蚂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西北部,其成矿作用过程可分为早期石英-碳酸盐阶段、主成矿期石英-碳酸盐-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阶段。各阶段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240~300℃)、中低盐度(4%~10%NaCl)的富CO2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和盐度均逐渐降低,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是流体不混溶的结果。与相邻的八卦庙、丝毛岭金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对比分析表明,三者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性,均具有深部来源的特征。柴蚂金矿床的成矿过程与脆韧性剪切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来自深部的流体沿剪切系统向上运移过程中与浅部流体混合,并与围岩发生交代蚀变作用,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矿物质最终在构造扩容空间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7.
98.
变比例尺城市平面地图通常应用一般的城市平面地图编制。因此变比例尺地图所需要的地图投影实际是两平面之间的变换。本文提出一种采用过渡球面的方法:首先把一般城市平面地图表示于过渡球面上,然后把过渡球面表示于平面上成为变比例尺地图。两次投影可以分别采用现有的各种地图投影。因此这种变换的种类是很多的。本文论述了逆等距方位投影——正射透视投影、逆等距方位投影——等角横圆柱投影和逆等距切圆柱投影——普通多圆锥投影等三种变换,并导出了长度比公式。同时还指出,平面上的方格网经逆等距切圆柱投影后,其横线和纵线分别成为过渡球面上的经线圈和纬线圈。因此方格网可以进一步变换成为和现有的某一种地图投影经纬线网图形一样的曲线网。  相似文献   
99.
船舶螺旋桨尾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基于速度势的低阶面元法计算船舶螺旋桨的尾流场。采用计算较为简捷的关于扰动速度势的基本积分微分方程,并采用双曲面形状的面凶以消除面元间的缝隙。Newton-Raphson迭代过程被用来在桨叶随边满足压力Kutta条件,使桨叶面上表面的压力在随边有良好的一致性。在计算面元的影响系数时,应用了Morino导出的解析计算公式,加快了数值计算的速度。从解面元法的基本积分方程得到的偶极强度和源汇强度,直接求得尾流场的速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0.
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气象工作者在青藏高原研究, 特别是1979年和1998年两次大规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科学成果进行了全面回顾, 给出近年来青藏高原研究许多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可概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两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在青藏高原边界层研究、对流特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现许多新的观测事实。证明青藏高原也可能是低频振荡源地。试验发现青藏高原摩擦层风的Ekman螺线及热力混合层特征, 发现青藏高原上对流边界层高度可达2200 m, 湍流边界层高度比平原地区明显偏高; 研究给出了青藏高原近地层与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及其湍流、对流云特征可构成青藏高原地区边界层的综合物理图像。追踪分析研究发现, 连续成串从青藏高原中部或东部发生、发展的对流云团族呈显著东移的特征, 认为长江暴雨洪水的初始对流云系统可追溯到青藏高原; 研究发现, 在适当的云天条件下, 在青藏高原上可观测到极大的太阳总辐射、有效辐射和地表净辐射。青藏高原地面反照率的变化产生热源、热汇的区域影响效应, 这种源汇带来季节性和区域性的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到大气中长波波形的季节尺度变化, 研究还强调指出青藏高原雪盖的年度变化的反馈作用表现对行星尺度环流特征的影响, 在热带洋面也产生对SST异常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青藏高原与亚洲季风系统影响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研究发现, 青藏高原“感热气泵” (SHAP) 的有效工作导致了青藏高原地区由冬到夏大气环流的突变及南亚高压的突然北跳, 并维持着亚洲季风期; 研究揭示出青藏高原周边“大三角”区域是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暴雨的水汽输送关键区, 揭示在青藏高原地区及其东部水汽输送的“转运站”特征。水汽流向东的“转运”效应对长江梅雨期洪涝形成甚为重要; 青藏高原大气物质输送及其臭氧异常特征研究取得进展, 研究发现夏季在青藏高原上大气臭氧总量有一明显的低值中心存在, 并且发现拉萨的臭氧递减趋势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大, 而拉萨位于青藏高原臭氧低值中心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