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666篇
海洋学   2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白龙  石远华  石磊  谯文浪 《贵州地质》2007,24(2):134-137,141
在新疆伊吾煤矿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首次在原定石炭系上统妖魔梁组中发现大量透镜状钙质结核,并具明显的陆相冲积扇沉积特征;通过该地层的大量孢粉鉴定属为二叠世晚期,故将原石炭系上统妖魔梁组更名改为库莱组。其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并初步探讨了它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2.
应用17个EST-SSR位点分析表明,马氏珠母贝印度种群和三亚种群的平均FST值为0.486,两个种群的分化程度高;三亚种群的等位基因数为1—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3.3;印度种群的等位基因数为2—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3.3;三亚种群和印度种群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是1.8和1.9;三亚种群和印度种群的等位基因丰度分别为3.16和3.39;印度种群无论是期望杂合度(HE)还是观察杂合度(HO)都高于三亚种群,印度种群的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42和0.16;三亚种群的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38和0.15;三亚种群与印度种群的Nei’s遗传距离为1.119。两个种群都保持了中等水平遗传多样性。由于两个种群高度的遗传分化和保持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开展两个种群间杂交及获得杂种优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琉球群岛以东海区沉积物重矿物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琉球群岛东部海区沉积物中富含大量火山碎屑矿物、岛屿岩石遭受风化蚀变形成的普通角闪石以及水生的铁锰微结核,其重矿物种类、特征、组合分区等与火山作用、沉积环境、地形、物质来源等内外生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本区重矿物的种类、特征及组合分区的研究,初步判断位于研究区北部、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而导致的正在活动的的琉球岛弧区为火山碎屑的主要源区,重矿物成分主要为水携成因来源,受同期火山作用控制;少量紫苏辉石来自先期形成的海岭或海底高原(如冲大东海岭、奄美海岭及九州海岭等)上的火山岩系,是经过剥蚀、搬运再沉积的产物;琉球群岛、九州等火山活动产物受海底高地等阻隔而在本区表现为向南或东南影响力逐渐减小;本区地质历史上的及正在进行的岩浆活动主要以基性及中性岩浆为主。此外,流经本区的黑潮对自生铁锰微结核的富集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4.
为了释读蕴藏在富钴结壳中的环境变化信息,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中太平洋海山CXD05结壳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CXD05结壳约从19.4 Ma BP(早中新世)开始发育,从基部至顶部依次发育了斑杂构造、柱状构造和纹层构造;2)结壳中亲氧元素和碎屑组分从老至新发生规律性变化.结壳构造序列反映了其生长过程中海洋动力环境能量由高到低的变化;而壳层亲氧元素和碎屑组分的变化则记录了海水的氧化程度和风尘影响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如何让纠纷调处工作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改革的需要,让群众满意,给政府放心,保一方平安,是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6.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之一。系统的地表调查和坑道编录表明,矿区不同岩石单元构造变形及力学特征不同,既有赋存于滩间山群绿片岩内部的早期深层次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也有赋存于滩间山群原c岩组紫红色砂岩中的晚期浅层次脆性变形构造。结合区域上柴北缘造山带构造演化事件时间序列以及矿区构造特征的分析表明,韧 性-韧脆性变形构造与陆-陆深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及俯冲板片的折返有关,矿区浅层次脆性变形应形成于滩间山群原c岩组紫红色含砾砂页岩沉积之后。应力场恢复显示早期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形迹的主应力σ1 方向主 要 为 NE/NEE-SW/SWW 方 向,倾角 为5°~ 60°,表明矿区早期变形阶段具有 NE/NEE-SW/SWW 向近水平挤压、左行走滑、斜向逆冲的性质;而晚期脆性变形恢复的主应力方向有2个,锡铁山沟地区表现为EW 方向,无名沟-中间沟地区为 NW-SE方向。对不同中段控矿断裂构造形成时的主应力状态恢复结果显示 NW 向断裂构造主应力σ1 状态为 NE-SW 向,显示压扭性逆冲-走滑断层性质,而 NE向断裂构造主应力σ1 状态为 NW-SE向,显示张扭性正-滑断层性质,分别为上述早期和晚期变形应力场的产物。锡铁山矿体分布受控于左行逆冲和左行滑覆构造运动,矿区北西部成矿较为有利,成矿后的 NEE-EW 向断层左行运动对矿体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西侧矿体南移,东侧矿体北移。   相似文献   
47.
利用滑动窗口对数标准离差法对青海省多彩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 Cu,Mo,Pb,Zn等主 成矿元素进行了异常信息提取,该方法与常规的数据处理方法相比,在低背景区识别出了多处异常,且异常的面 积以及与已知矿床点的套合率相对于传统统计法均提高了2~3倍,此方法不仅可压制高背景宽缓异常,而且可 有效强化低背景区弱小异常.通过野外异常查证,在低背景区新圈定的龙格东多与米扎那能东2处异常区内均 发现了含铜矿化蚀变带,证明了该方法提取异常信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以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对其外套膜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对色素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和乙醇为适宜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提取剂;使用丙酮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25℃,料液比为1︰40。使用乙醇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30℃,料液比为1︰200;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外套膜颜色为蓝色和红棕色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后发现,蓝色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9种色素组分构成,红棕色个体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10种色素组分构成。  相似文献   
49.
极化SAR影像所包含的丰富的地物极化特征信息使得SAR影像的解译更为容易,同时也使得对地物的探测更加精准。在本文中,首先基于极化SAR影像的极化特征,采用区域融合算法对影像进行分割;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Wishart分布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Wishart-LRT)、基于几何扰动滤波(GPF)的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和最近邻(KNN)分类方法对影像中的耕地、草地、林地、水体进行分类和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发现对于该区域的RADARSAT-2影像而言,基于Wishart分布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于地物分类可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0.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对南黄海陆架136个短柱样品20~25cm段的沉积物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数据测量,通过化学元素、粒度、磁化率等来确定影响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变化的成分和因素,介绍了反射率光谱的一阶导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受控于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以及粘土矿物和钙质生物碎屑含量。主因子F1指示氧化环境,并与陆源物质相关,F2指示弱氧化环境,F3指示弱还原环境,主因子的波长范围分别是405~445 nm和495~595 nm,605~695 nm,445~485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