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79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Magnetospira sp.QH-2是一株分离自黄海潮间带的海洋趋磁螺菌,该菌磁小体排列不整齐,并且磁小体链内某些区域排列疏松,推测与其磁小体岛上的mam K编码的Mam K蛋白相关。mam K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08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Mam K蛋白属于NBD_sugar-kinase_HSP70_actin超家族,为非跨膜蛋白;此外,还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am K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am K蛋白的系统进化和16S r RNA基因的系统进化有一定差异,推测磁小体岛的获得可能与菌种的进化是独立的两个过程;淡水与海水中的趋磁螺菌虽然形态相似,但系统进化地位有一定差异,可能是两者不同生境下适应性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实况资料,分析四川地区1951~2007年1月典型冷、暖年及2008年1月四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发现: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强(偏弱)与四川隆冬季节气温偏低多阴雨雪天气(气温偏高晴少雨雪天气)明显相关,冷年表现为500hPa极涡在亚欧地区强度显著偏南(偏强),南支低槽活跃,西伯利亚~蒙古地面冷高压偏强,四川地区850hPa气温偏低,0℃线偏南,为明显的反气旋距平风场,低层湿度增加,暖年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43.
选取2010~2019年4~9月成都市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报方法,研究了近十年成都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依据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配料法"思想,探讨了成都市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方法.结果表明:成都市短时强降水事件集中于暖季(4~9月),其中...  相似文献   
144.
肖天  陈騳  张虹 《海洋科学》1999,23(2):2-3
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likevirus,HPV)病是我国流行较广泛的一种对虾病毒性疾病,发病时可使对虾在4~8周内累积死亡率达50%~80%,野生和养殖对虾均可患此病,但有些对虾从幼体阶段携带此病毒一直到成虾阶段也不死亡。对HPV病毒的检出一般常用HE染色法和孚尔根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内的病毒包涵体。或者用电子显微镜对可疑组织作超薄切片观察其病毒颗粒[1]。研究发现在组织切片中用DAPI(4,6-Di-amidino-2-Phenvli…  相似文献   
145.
北黄海冷水团对獐子岛微微型浮游生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Zhangzi Island(northern Yellow Sea)was investigated by monthly observation from July 2009 to June 2010.Three picoplankton populations were discriminated by flow cytometry,namely Synechococcus,picoeukaryotes and heterotrophic prokaryotes.In summer(from July to September),the edge of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NYSCWM)resulting from water column stratification was observed.In the NYSCWM,picoplankton(including Synechococcus,picoeukaryotes and heterotrophic prokaryotes)distributed synchronically with extremely high abundance in the thermocline(20 m)in July and August(especially in August),whereas in the bottom zone of the NYSCWM(below 30 m),picoplankton abundance was quite low.Synechococcus,picoeukaryotes and heterotrophic prokaryotes showed similar response to the NYSCWM,indicating they had similar regulating mechanis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YSCWM.Whereas in the non-NYSCWM,Synechococcus,picoeukaryotes and heterotrophic prokaryotes exhibited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suggesting they had different controlling mechanisms.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emperature,nutrients(NO3–and PO43–)and ciliate were important factors in regulating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physical event NYSCWM,had strong influence on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Zhangzi Island in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相似文献   
146.
基于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利用波包传播诊断方法(WPD)诊断分析了2007年重庆"7.17"强降水过程,研究了高频波波包分布和传播特征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波包能明显反映出降水过程的发生、维持和结束特征.500 hPa层次上,在降水发生前,主降水区域波包值突然增大,之后随着降水的发生,强度略为减小,但仍维持在较强位相,在降水过程基本结束之前,波包值突然减小为正常值;波包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表明,本次降水主要受孟加拉湾地区强波包中心及高原地区波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肖天贵  孙照渤  葛非 《气象科学》2010,30(2):185-19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9月22—27日我国川西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表明,波包分布及传播能明显反映出降水过程的发生、维持和结束特征。波包的大值区域与强降水区域基本一致,强降水过程基本上产生于波包扰动能量积累的高值时段或处于高位相阶段。波包值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表明9月22—27日川西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地区和高原地区的弱冷空气、孟湾和南海向盆地输送水汽的两条水汽通道以及台风"黑格比"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8.
基于1950~2005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利用REOF方法提取了亚洲-北太平洋地区低层大气的主要模态,着重研究分析了亚洲-北太平洋地区低层大气耦合模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①夏季亚洲-北太平洋大气主要耦合变化型反映了蒙古低压和北太平洋高压之间的变化关系。它们之间的耦合变化主要表现为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为负位相,即蒙古低压中心值相对较低,北太平洋副高中心值相对较高,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耦合变化处在正负交替的过程,70年代中期以后,耦合模态为一致的正位相,即蒙古低压中心值相对较高,北太平洋副高中心值相对较低。②蒙古低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耦合变化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风场强度的年代际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蒙古低压和北太平洋副高之间的耦合变化处于负位相时期,东亚副热带季风偏强,耦合变化处于正位相时期则相反,即东亚副热带季风偏弱。  相似文献   
149.
张武昌  赵苑  董逸  赵丽  李海波  肖天 《海洋科学》2018,42(10):137-145
生态学代谢理论(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 MTE)指的是生物的代谢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生物个体大小(即生物量)的增加而异速增长。根据MTE理论可预测异养过程与自养过程对温度的反应不同,低温对异养代谢的抑制要明显;而随着温度升高,异养代谢升高的速度比自养代谢升高的速度要快。MTE理论可以对海洋浮游微食物网生物的代谢研究进行理论指导,用于解释一些低温造成的海洋浮游生态学现象,以及预测全球变暖的影响。多年来人们一直根据MTE理论开展理论分析和实验检验,发现低温会抑制细菌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长,并可以降低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春季高纬度海区的海水温度会抑制细菌的生长,而浮游植物则几乎不受影响,从而造成春季水华发生。温度和底物浓度是冷海(水温≤4℃)细菌生长率低的原因,但在永冷海(周年温度≤4℃的海区,包括极地海区和深海的大部分)中究竟是低温还是底物浓度限制了细菌的生长率仍被争论。全球变暖的预测认为本世纪海洋表层温度会升高2~6℃。根据MTE理论,温度升高对自养和异养过程的影响不同,围隔实验证明全球变暖将导致水华与细菌、水华与微型浮游动物的时滞变小,促进微型浮游动物对细菌和浮游植物的摄食,改变有机物质自养生产和异养消耗之间的平衡,使更多的物质和能量进入呼吸作用,使得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异养。但在温度升高对海洋细菌生长效率和细菌生物量变化的研究方面,MTE理论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150.
高原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易多发、强度大、影响重、预报难,但针对高原地区强对流天气及其短临预报系统的总结还较少。由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显著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的影响,高原强对流天气具有不同于东部平原地区的独特特征,其研究进展概括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概括了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西藏地区强对流天气研究的进展,包括高原地区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高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技术、相关短临预报系统等,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短临预报系统建设提供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