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利用太阳光度计反演渤海湾西岸大气柱水汽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E-318型太阳光度计936nm水汽吸收通道的太阳辐射观测值和太阳光度计在该通道的透过率与水汽量关系,采用瞬态法反演了渤海湾西岸大气柱水汽总量。结果表明:利用太阳光度计936nm通道可以反演晴空大气柱水汽总量,其局限性是要在晴空下使用;渤海湾西岸大气柱水汽含量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不同季节晴空日的水汽含量日变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22.
胶东大庄子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表明大庄子金矿床受NNE走向的层间滑动断层及其伴生张性裂隙的控制 ,分别产出蚀变破碎带型和石英脉型两种类型的矿体。蚀变破碎带型矿体围岩蚀变发育 ,自下而上分为 :钾长石化带 ,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及黄铁绢英岩化带 ,绢英岩化和碳酸盐化带。矿石中含丰富的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等多金属硫化物。金以银金矿为主 ,次为金银矿 ,多被金属硫化物包裹或存在于裂隙中 ,少量以自然金分散其中。黄铁矿中金含量高达 40× 10 - 6 ~ 960× 10 - 6 。综合分析表明 ,该矿床与胶东其他金矿床成矿背景一致 ,形成于陆内俯冲中_晚期的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423.
祁连山冰川消融与高空气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程瑛  李栋梁  胡文超  沈福 《高原气象》2002,21(2):217-221
利用1986年6-9月冰川实地考察资料及酒泉站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1986年6-9月祁连山冰川消融随高空气温的变化特征和高空气温与河西地区托来河流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24.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原油勘探前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原油的勘探与研究为主。本文在总结本区现已发现侏罗系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揭示了侏罗系与二叠系原油在混合过程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变化特点,提出判识混源油组成的可能标志。据此标准,查清了研究区现有侏罗系原油和油砂的分布特点,再结合侏罗系烃源岩的分布情况,认为本区侏罗系原油可望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应重视对其勘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25.
最早的潜艇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民利斯·范·德雷布尔,在英国建成了一艘可潜入水下3~5米深处的潜艇,叫“隐蔽的鳗鱼”号,可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潜艇。最早双壳体潜艇于1897年由美国人西蒙·莱克建  相似文献   
426.
河西走廊特殊地形与大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河西走廊1951-2010年大风资料,参考相应地区的的地形特征,探讨了地形与大风发生的关系. 结果表明:地形的狭管效应对局地大风风速的突然加强是河西走廊多大风的重要原因,海拔是影响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和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 祁连山的阻挡作用是造成山区北侧大风日数偏少、最大风速偏小和持续时间偏短的重要因素;地形与河谷走向是影响大风风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7.
本文以b值作为研究对象,在b值由应力状态和介质性质共同决定的理论框架下,开展了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选取1970年发生在河套地震带的ML≥1.5地震作为考察对象,运用EMR方法定量检测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非均匀变化,并根据研究区地震活动实况,确定b值的起算震级为ML2.0。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b值时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b值时序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研究时段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台网分布和余震剔除等变化因素。运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了b值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河套地震带的b值空间差异可能由地壳介质体性质和应力环境共同引起,相对来讲,b值的构造相依特征更为明显。此外,满足各震级档有足够多的地震样本依然是提高b值计算精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28.
利用西北地区121个气象站1961-2011年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春季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通过EOF、REOF、功率谱等方法, 对西北地区春季降水的时空特性进行了研究, 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验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序列是否存在突变现象.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春季降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其空间分布特征是东南部和西北部为多雨区、中间为少雨区.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在第一空间尺度上为全区一致, 在第二空间尺度上可分为2个自然气候区, 在第三空间尺度上可分为6个自然气候区.从年代际变化来看, 1980年代是近半个世纪来降水最多的10 a, 1970年代是降水最少的10 a;西北地区春季降水的年际变率十分显著, 降水最多的年份是最少年份的3倍多. 1961-2011年间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1973年出现了一次趋于减少的突变, 1985年出现了一次趋于增多的突变. 18~19 a的长周期是其主要周期, 其次是5 a和7 a的短周期. 未来20 a西北地区春季降水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29.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观测,结合野外剖面及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 储层岩性与孔隙特征。结果表明致密储层段由呈韵律互层产出的白云岩类/粉砂岩类与泥岩类构成,一般由3~5 个韵律组成, 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白云质粉砂岩/粉砂质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以及泥晶白云岩。其中白云质粉砂岩 / 粉砂质白云岩分布最广,为芦草沟组上、下储层段(“甜点”)最主要储集岩,砂屑白云岩只分布于上储层段,泥晶白云岩 以薄的夹层形式分布于上、下储层段。电子探针微区观测表明,储集空间以溶蚀型孔隙为主,孔径大小从几μm 到30 μm, 可分为粒间/ 晶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部分裂缝型孔隙,发生溶蚀作用的矿物以钠长石为主,白云石次之。定量分析表明, 白云质粉砂岩/ 粉砂质白云岩主要由钠长石、白云石以及少量钾长石等矿物组成,砂屑白云岩主要由微晶白云石和少量钠长 石等矿物组成,泥晶白云岩主要由微晶白云石和少量石英、钠长石等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430.
咸海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区域合作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咸海的主要水源为阿姆河和锡尔河,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农业政策导致的灌溉面积的迅速扩大,河流径流被大量引入且消耗于农业灌溉,使得入湖地表径流大幅度减少。原本是地球上的第四大湖泊的咸海,目前面积已缩小到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分离形成三个主要的残留湖,湖泊及湖滨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同时,巨大的干涸裸露湖床已成为盐尘和有毒物的发源地,严重威胁周边地区的人类健康。中亚五国自独立后于1992年签订了《中亚五国水协定》,旨在通过协定和后续协议加强区域合作扭转咸海流域严重的水危机与生态危机。但事与愿违,危机事态未得到抑制且有扩大趋势。通过对相关事态进行的深入分析,认为除改变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以减少农业用水外,在公平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开展全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管理才是扭转目前危机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