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的空间异常分布及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河西走廊19个气象代表站建站至2002年5~6月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河西走廊春末夏初干旱的基本气候特征; 在利用EOF和REOF方法进行降水空间异常变化分析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讨论了第一时间系数(PC1)及各区代表站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量在第一空间尺度上为全区一致; 在第二空间尺度上可分为3个气候区; 在第三空间尺度上可分为5个自然气候区. 1980年代为近50 a来降水最多的10 a, 1990年代有所减少,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有明显增加. 前期冬季欧亚径向环流加强, 亚洲区极涡面积扩大、强度加强, 冷空气活动频繁, 将有利于次年春末夏初河西走廊降水偏多. 欧洲青藏高原华北西太平洋的波列, 特别是东亚大槽的填塞和青藏高原低值系统频繁活动, 造成了500 hPa高空场上"东高西低"的典型多雨流型.  相似文献   
2.
刘洪兰  张强  王胜  郭俊琴  杨寰 《中国沙漠》2014,34(5):1386-1392
利用河西走廊19个气象站建站至2012年3—5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春季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通过EOF、R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河西走廊春季降水的时空特性进行了研究,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验河西走廊春季降水序列是否存在突变现象。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春季降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其空间分布特征是东南部为多雨区,西北部为少雨区。河西走廊春季降水在第一空间尺度上为全区一致,在第二空间尺度上可分为2个自然气候区,在第三空间尺度上可分为5个自然气候区。从年代际变化来看,21世纪初10年是近半个世纪来降水最多的10年,20世纪70年代是降水最少的10年;河西走廊春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十分显著,降水最多的年份是最少年份的6倍多。1961—2012年间河西走廊春季降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1985年出现了一次趋于增多的突变。3年的短周期和19年的长周期是其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3.
刘洪兰  张强  郭俊琴  王胜  崔宇  闻小艳 《冰川冻土》2014,36(5):1143-1150
利用甘肃省80个气象站建站至2012年3-5月的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甘肃省春季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 通过EOF、REOF、小波分析等方法, 对甘肃春季降水的时空特性进行了研究, 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验了甘肃春季降水序列是否存在突变现象. 结果表明, 甘肃春季降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其空间分布特征是东南部为多雨区、西北部为少雨区. 甘肃春季降水在第一空间尺度上为全区一致, 在第二空间尺度上可分为2个自然气候区, 在第三空间尺度上可分为7个自然气候区. 从年代际变化来看, 1960年代是近50 a来降水最多的10 a, 1990年代是降水最少的10 a; 甘肃春季降水的年际变率十分显著, 降水最多的年份是最少年份的近5倍. 1961-2012年间甘肃春季降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1982年出现了一次增多趋势的突变, 1992年出现了一次减少趋势的突变. 5 a的短周期和18~19 a的长周期是其主要周期. 甘肃春季降水偏少(多)年份的500 hPa异常环流形势为极涡弱(强)、中纬度亚洲为一脊一槽型、东亚大槽深(浅)、南支槽浅(深).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量对祁连山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李栋梁  刘洪兰 《中国沙漠》2004,24(4):385-391
利用祁连山区8个气象站自建站至2003年观测的月降水、气温资料, 在分析各站气候要素互相关的基础上, 建立了代表祁连山整体气候变化的1944-2003年历年各月、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气温距平序列, 以及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观测的径流量, 分析了黑河流量与祁连山区降水、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 祁连山气候演变存在非常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自1970年代以来, 除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外, 秋、冬、春三季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干, 尤其是秋、冬两季。本世纪初降水量又有增加趋势。比较过去60a气温变化, 1940年代最暖, 1960年代最冷。自1980年代以来, 祁连山区气候明显变暖, 各季气温显著升高, 尤以冬季升温最快, 目前已超过1940年代的暖期。1980年代的流量是过去60a中最大的10a, 1990年代有所减小。1990年代后期流量明显增加, 目前除春季外, 夏、秋、冬季已转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象和环保资料详细分析了武威市空气质量的特点,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次分别建立了沙尘暴短时、短期预报模式及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潜势预报模式,经检验效果良好。应用Fortran和VB语言设计编程,建立了武威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该系统包括沙尘暴预报预警服务系统、空气质量统计预报系统和空气质量潜势预报系统,直接和MICAPS系统接口,具有资料处理、动力统计预报、潜势预报等模式计算及资料采集、处理、模式运行、预报显示、产品分发、资料查询、预报评分等多种功能,在业务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气候灾害对张掖农业生产的影响刘洪兰,李福声(张掖地区气象局734000)气候条件及其变化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对农业生产影响更大。我区为干旱荒漠气候,地表裸露,生态环境脆弱,旱涝、低温冷害、干热风等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往往使农业大幅度减...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深入,气象信息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经济、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作为我区乡镇企业支柱的砖瓦业,与气象的关系尤为密切。砖瓦生产主要分为制坯、晾干、焙烧三个工序。目前,砖瓦厂大都采用露天码坯的方法,任其自然干燥,因而迫切需要气象部门提供预报服务。砖瓦业对气象的要求可归纳为“一要三怕”。“一要”,即砖坯晾干期间要求连晴多日照,高温湿度小,或伴有适宜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1年12月2012年3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结冰厚度观测资料和张掖观象台的气温、地温等资料,借助BP神经网络可以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和特点,构建了用于短期预报水域结冰厚度的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能够对水域结冰厚度进行有效的短期预报,该结冰厚度的预报模型对结冰厚度的预报效果较理想。流动水域结冰厚度预报历史拟合率高达96.8%,模型试报准确率为85.7%;静止水域结冰厚度预测历史拟合率达87.8%,模型试报准确率为80.0%,其性能指标符合实际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河西走廊伏旱和伏期降水资料序列,张掖观象台的地面气温、降水、探空等气象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因子,借助BP神经网络可以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和特点,构建了一个用于预测伏旱和伏期降水的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对伏期干旱进行有效地预测,该预测模型对伏旱和伏期降水有比较理想的预报效果,伏旱预报历史拟合率高达97.6%、模型试报准确率为84.6%,伏期降水预测历史拟合率高达97.6%、模型试报准确率为76.9%,其性能指标符合实际要求,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60-2012年河西走廊中部沙尘暴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兰  张强  张俊国  郭俊琴  王胜 《中国沙漠》2014,34(4):1102-1108
利用6个常规气象站1960—2012年的沙尘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中部近53年沙尘暴日数的年代际、年际、季节、各月变化和空间分布,并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验河西走廊中部沙尘暴序列是否存在突变现象;在分析沙尘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河西走廊中部沙尘暴日数的均生函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地区1960—2012年的沙尘暴日数以11.75 d/10a的倾向率递减;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为沙尘暴多发期,进入80年代末沙尘暴日数开始明显下降;20世纪70年代最多,60年代次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逐渐递减,从1997年开始到2004年又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突出年份是2001年,此年共21 d发生了沙尘暴天气;20世纪80年代河西走廊中部沙尘暴日数有一明显减少的突变,具体时间是1983年。与沙尘暴日数相关性最强的是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次是春季平均气温、冬季蒸发量和春季蒸发量,有5个站点的沙尘暴日数与春季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冬季蒸发量和春季蒸发量呈显著正相关,有3个站点的沙尘暴日数与冬季平均气温和冬季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据预测,2013-2032年河西走廊中部沙尘暴日数将呈继续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