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尺度数值模式在IBMP690上的并行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初,安徽省气象局在IBMP690上分别实现了MM5、WRF、GRAPES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并行计算,并分别对他们的加速比和并行效率做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分别采用8、16、24个处理机时,三种模式均可在1个h内完成36~72 h的预报,并行效率约为65%,即能够满足业务需要,又较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系统资源;当增加处理机数时,GRAPES的计算时间缩短最显著,平均并行效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92.
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下部层位的U—Pb测年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的下部层位为大王杖子层,通过对该层位及相关层位样品中锆石的LA—ICP—MS的U—Pb测年,获得大王杖子层的形成年代为125~122Ma。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①辽西凌源地区与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底界是不等时的;凌源地区义县组下部层位在时代上相当于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尖山沟层(砖城子层);②凌源地区的张家口组与义县组之间有约5~6Ma的时间间隔。这不仅验证了凌源地区张家口组与义县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可靠性,也暗示该5~6Ma的间隔期为冀北-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格架转换的关键时期;该时期也是我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鼎盛时期;同时在冀北-辽西地区,该间隔期之后发生了热河动物群的大爆发,说明该间隔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界限。  相似文献   
93.
综合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孔兹岩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正、副片麻岩以及鄂尔多斯地块现代河流沙锆石U-Pb和Hf同位素资料,并根据最新获得的鄂尔多斯基底及盖层继承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统计分析揭示,该陆块存在古、中太古代陆壳物质,自新太古代以来先后发生了新太古代~2.7Ga、2.55~2.45Ga以及古元古代2.2~2.0Ga和1.95~1.85Ga等多期构造热事件。由基底和盖层中各类岩石中获得的~2.5Ga锆石的εHf(t)多为正值,Hf陆壳模式年龄(t_(DM)~C)介于2.9~2.6Ga之间(峰值~2.75Ga),阴山地块存在~2.7Ga的岩石,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有~2.7Ga继承锆石记录,证明新太古代存在一期重要的陆壳生长。2.55~2.45Ga的岩浆活动在西部陆块不同地质单元基底岩石中均有记录,出现大量壳源花岗岩和幔源岩浆侵入及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它们的锆石εHf(t)值由负到正变化大,Hf陆壳模式年龄(t_(DM)~C)除少数接近岩浆活动年龄外,多数明显高于它们的形成年龄,指示了强烈的陆壳再造和一定陆壳生长,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汇聚挤压转为伸展环境,类似于华北陆块~2.5Ga广泛的岩浆变质事件及构造背景,揭示了不同陆块碰撞拼合而后转为伸展的构造演化过程。古元古代2.2~2.0Ga期间,沿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及东部边缘出现大洋俯冲消减有关的陆缘弧花岗岩类,它们的锆石εHf(t)和t_(DM)~C值变化范围很大,表明在古元古代中晚期鄂尔多斯地块基底仍发生有陆壳增生和再造。此后在1.95~1.85Ga期间,沿鄂尔多斯地块北部的孔兹岩带和东部的中部构造带均发生顺时针P-T演化轨迹的变质作用,证明~1.95Ga鄂尔多斯地块相继与北部阴山地块和东部陆块碰撞拼合为一体,至~1.85Ga发生陆壳抬升与伸展、发生陆壳物质减压熔融的强烈混合岩化和大量S型花岗岩形成,其后发生镁铁质岩墙侵入,标志着华北陆块最终克拉通化完成。  相似文献   
94.
长阳含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的宜昌地区。是鄂西重要煤矿区。该区自震旦纪、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的第四纪,其中除侏罗纪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沉积。含煤地层有:下石炭统测水组(C1),下二迭统梁山组(P1l)及上二迭统龙潭组(P2l)。本次煤田预测的重点为梁山组。测水组在含煤区不发育、含煤性差,龙潭组分布在含煤区西部,故未作为本次预测的对象。   相似文献   
95.
北京地下水位趋势下降动态及地震前兆信息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地区超采引起的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与成因作了详细分析,并对超采背景下如何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问题作了探讨.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下水开采和降雨,而地下水位动态的趋势变化则与区域地下水超采量有直接关系.本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平原区超采量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评价超采区观测井的干扰影响程度、识别地震前兆信息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超采不严重的地区引起的水位趋势性变化中,也包含着地震前兆信息;采用消除趋势及年变化影响的数学处理方法,可提取出地震的趋势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6.
通过全面梳理王洼矿区煤炭资源煤质数据,以促进王洼矿区优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延安组主要煤层5#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往煤田地质勘探钻孔数据分析结合系统采样和分析测试,对相应煤质指标进行详细研究,全面掌握矿区煤质特征。王洼矿区煤层具有镜质组含量高,惰质组含量较低的特点,以低至特低灰、中低硫、中高挥发分长焰煤、不黏煤为主;按煤炭清洁利用类型,大部分适合用于气化用煤及以气化为基础的间接液化用煤,西北部小范围具有直接液化用煤潜力;原煤洁净等级为Ⅲ级,属较好洁净煤;浮煤洁净等级为Ⅱ级,属好洁净煤。  相似文献   
97.
太白岩基北部的巩坚沟变形侵入体—片麻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获得1741±12Ma的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年龄;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巩坚沟片麻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块边缘的俯冲-碰撞构造环境,岩浆源于部分熔融的中上地壳物质。该变形侵入体所代表的热-构造事件与我国的吕梁运动时代大体相当,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这一新的资料,对研究北秦岭造山带元古宙大地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及中国大陆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99.
本文综述了科技论文的特点、分类及标准格式,提出了当前测绘科技论文编写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为科学合理利用六盘山西麓泥炭质土,发挥其科研等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在六盘山西麓泥炭地质调查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对该区泥炭质土形成的现代自然条件、分布特征、成因类型及理化性质展开研究,同时采用该区泥炭质土的孢粉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重点研究了该区全新世不同时期古植物群落发展状况及其对应的古地理环境。发现该区泥炭质土不仅可用作土壤改良材料及饲料添加剂,而且在古地理环境记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科研价值,认为该区泥炭质土应以科学研究作为其主要研究方向,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