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20年海原8(1/2)级地震是近代在中国大陆内部发生的一次最大地震。本文概述了作者等人于1982—1984年对这次地震形成的地震断层带进行考察的初步结果。1.海原地震断层全长237公里。共由6段地震断层组成,各段呈有规律的斜列状组合而成,其中右行斜列部位为张性的下陷区,左行斜列部位为挤压性隆起区。显示左旋走滑活动性质。2.地震断层上左旋水平位移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以中部第3段位移量最大,最大水平错距14米,向两端逐渐变小。在同一段地震断层内水平位移也分布不均,中部较高,两端渐小,以致消失。显示出多个峰值的位错特征,这可能与海原地震复杂的破裂过程有关。垂直位移的分布与水平位移相反,较大的垂直位移分布在各段地震断层端部的斜列部位,中部垂直位移量较小。由此表明,海原地震断层是一条以左旋走滑性质为主的地震断层带。3.海原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在老构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条新的左旋走滑断层,其左旋走滑活动的起始时间大致是晚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92.
范嘉松  张维 《地质科学》1986,(2):151-160
湖北省西部利川县境内的上二叠统长兴组有我国最典型的生物礁。礁体出露于见天坝等地(图1),其结构清楚、化石丰富。  相似文献   
93.
影响河北两次相似路径台风的湿位涡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常规的探空和地面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9711号台风温妮和0509号台风麦莎的变性过程和影响河北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温妮变性再加强过程是一个温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过程,主要与高层湿位涡扰动下传、热带气旋低压环流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而麦莎变性过程中,没有高层湿位涡扰动下传和热带气旋低压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无再加强过程。对流层中低层MPV1〈0、MPV2〉0区域对应暴雨区,对此类暴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对流层高层高值湿位涡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使降水增幅。  相似文献   
94.
紫色土坡地泥岩裂隙潜流中的胶体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求自然胶体迁移进入地下水的潜力,建立原位坡地径流观测场,研究了2013年夏季3场不同雨型降雨事件下,紫色土坡地(1 500 m2)泥岩裂隙潜流中自然胶体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裂隙潜流中胶体对降雨的响应时间为30~90 min,比潜流对降雨的响应更迅速,且取决于坡地雨前干旱情况及降雨强度;胶体浓度峰早于潜流流量峰,峰值浓度相对背景浓度可增加1~2个数量级,最大雨强及雨型决定潜流流量和胶体浓度峰型。气液界面是胶体初始迁移响应的主要驱动因素,雨水混合土壤前期水对土壤介孔和大孔内壁胶体的剪切、裹携是胶体释放、分散与迁移的主要机制。因此,胶体辅助运移可能成为紫色土地区吸附性较强的污染物(如磷、疏水性农药等)的重要迁移方式。  相似文献   
95.
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对其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特征可将血细胞分成5种类型:Ⅰ型小透明细胞,大小约2.44±0.11μm,约占45%—50%;Ⅱ型大透明细胞,大小约4.83±0.28μm,约占15%—20%;Ⅲ型小颗粒细胞,大小约4.07±0.15μm,约占15%—20%;Ⅳ型中颗粒细胞,大小约7.20±0.26μm,约占20%—25%和Ⅴ型大颗粒细胞,大小约13.87±0.73μm,约占3%—5%。血细胞在血淋巴中的平均密度为(3.03±0.11)×107cell.ml—1,其中颗粒细胞占42.6%,透明细胞占57.4%。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颗粒细胞的细胞质颗粒可区分成3种类型:Ⅰ型高电子密度颗粒,Ⅱ型低电子密度颗粒和Ⅲ型中等电子密度颗粒。  相似文献   
96.
为发现和圈定干扰覆盖下的不明显异常,作者从三度磁性体的磁异常公式出发,推导磁异常的不定积分变换结果并由参量图方程绘得不定积分变换的磁异常参量图。本文针对2种规则形态磁性体推导其特征点规律,并进而用不同的方法求取磁性体的深度和磁性参数。在不同的空间几何参数条件下,讨论不定积分变换后参量图的曲线变化规律并总结其异常特征。提取判断产状的要素。该方法能简单有效地发现一些重要的地质信息,所得到的空间参数与变换异常间的特征点关系将有助于磁异常的分析。  相似文献   
97.
对于陆地植物吸收磷酸盐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Willy Lin(1979)报道了玉米根对钾和磷酸盐的吸收情况。pedro Bravo—F(1981)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下,玉米根吸收磷酸盐和钾的情况。D.J.Lathwell(1967)研究了温度对离体玉米根吸收正磷酸盐的影响。藻类吸收磷的研究也有人作了不少工作。W.Herbertsenft(1981)  相似文献   
98.
张维翥 《海洋科学》1991,15(4):35-39
本文在实验培养条件下,对中华鸟塘鳢仔稚鱼的食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6文中采用线性指标:Li=ri—Pi分析仔稚鱼对轮虫、卤虫和桡足类这3种饵料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东同的发育阶段对不同的饵料有明显的选择性。本文同时对仔稚鱼的开口时间、日摄食量、消化吸收率、口器效应等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由于岩溶含水系统的调蓄作用,降水入渗补给泉水具有明显的滞后,滞后时间视具体水文地质条件而定.本文以济南泉域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确定降水对泉水入渗补给的滞时为一年,说明不仅当年的降水量对泉流量有贡献,前一年的降水量对表流量也有明显的贡献,并得到了相应的泉流量模拟与预测模型,得到了较好的模拟与预测精度,证明考虑降水入渗补给滞时的泉流量模拟与预测模型比不考虑的模型精度要高.  相似文献   
100.
一、背景 南一水库位于福建省九龙江西溪支流船场溪的上游,是福建省惟一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灌溉和供水的大型水库.九龙江流域范围的坐标为东经116°47'~118°02',北纬24°13'~25°5l'.水库总库容1.58亿m3,设计防洪库容0.701亿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