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在南黄海中部隆起区沉积物样品三维荧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北部坳陷三维荧光、饱和烃及芳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三维荧光指标在研究区油气渗漏系统中的指示意义。分析认为,三维荧光主峰及次峰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最大荧光强度等指标与中部隆起区相当。利用最大荧光强度、T/D指标、芳烃百分含量组成三指标异常下限的提取方法,相互印证确定了9个地球化学异常区,异常点表现为凝析油特征。并结合南黄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对异常区的可靠性进行了分类,划分了1个可靠性良好区、4个较好区、2个一般区、2个较差区。  相似文献   
22.
我国近海海洋油气产量接替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储量与产量接替区.主要表现在:渤海盆地逐渐接替南海东部成为我国近海目前勘探前景最好、也是对我国油气储量和产量接替贡献最大的海区;南海西部通过重点地区、重要目的层和新区新领域的勘探突破,油气稳产前景良好;我国海上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非常可观,产量增长比例上升迅速,成为...  相似文献   
23.
海洋油气的目标地球化学探测是直接为局部构造排序和钻探井位优选而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油气勘探技术。首先是进行目标区海底油气渗漏的地球物理识别,具体包括: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对海水表面油膜的识别,利用侧扫声纳、多波速和浅地层剖面测量对海底表面特征的识别,以及利用二维、三维地震对海底深层特征的识别等;然后是开展目标区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包括取样站位布设,样品采集和处理,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测试,地球化学异常提取和综合评价等。通过对南黄海目标区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以及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可能油气渗漏区,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探测,识别出了单指标异常和多指标综合异常,划分了4个地球化学区。地球化学区与目标区内的局部构造和断裂构造关系密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地球化学区含油气性优劣的排序是Ⅰ区〉Ⅲ区〉Ⅱ区〉Ⅳ区。据此建议钻探井位布设在Ⅰ区即ZC7-1构造或Ⅲ区即ZC133构造上。  相似文献   
24.
With available survey data and 237surface sediment samples,the modern sedimentation in Qingdao bays is studied.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 east area is shallower(16.4 m) than that in the west(45.8 m).The geography was formed by a symmetric wave in a sequence of bank-offshore depression-platform-tidal channel-platform-offshore depression-foreshore from south to north.Flood sedimentary systems were formed from inlet of the Jiaozhou Bay in the west to the barrier bar in the east.Lateral sedimentation in...  相似文献   
25.
烃类气体是海底渗漏烃的重要组分之一。它们在海底沉积物中主要以游离态和束缚态形式存在。测量海底沉积物烃类气体组成的方法有顶空气法、酸解烃法和热释烃法等。顶空气测量的是在海底沉积物中以游离态存在的烃类气体,酸解烃测定的是吸附在颗粒表面或存在内部包裹体中的束缚烃类气体,热释烃测定的是海底沉积物中被硅铝酸盐所吸附的束缚烃类气体。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包括图解法和计算法等多种方法。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主要包括有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等。利用烃类气体含量、组合及比值,结合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解释地球化学异常成因。  相似文献   
26.
胶州湾西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胶州湾西部大沽河口附近沉积物中As、Cd、Cr、Cu、Hg、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平面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化学要素性质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重金属元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三角洲侧缘、前三角洲等泥质发育区,而低值区主要在分流河道、河口沙坝发育区。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变化特征表明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上变化不大,仅Hg元素有逐渐富集规律,但在某一事件沉积过程中沉积物的环境质量有较大的变化。从平面分布特征分析,大沽河对胶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贡献不及湾东部主要的排污河流,但在不同区域的不同沉积环境中重金属含量有相应的变化,在对全区进行含量对比以及污染源的分析时应考虑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影响。用地质累积指数对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主要受到Pb,Zn的污染,但污染程度较轻,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27.
青岛海滩沉积构造及其底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岛汇泉湾垂直剖面沉积构造的分析,揭示了汇泉湾的沙坝一泻湖沉积体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对山东头海滩典型剖面及沉积构造、流清河剖面及海滩底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了青岛东部海岸的现代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8.
29.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油气地球化学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的装置、技术原理以及技术特点,归纳了与吸附丝技术的不同之处,通过对该技术在烷烃、苯系物、酚、多环芳烃等油气相关有机物检测中应用的综述,初步探讨了SPME技术在油气地球化学探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南黄海北部14个站位的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有机碳、GC-FID和GC-MS-MS测定,探讨沉积物有机质中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研究区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较高,正构烷烃呈双峰分布,具有明显奇偶优势、平均L/H为0.36,说明沉积物中陆源高等植物贡献占优,分析对比表明其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古黄河输入。类异戊二烯烃Pr/Ph均值0.46,表明有机质沉积于强还原环境;Pr/C17和Ph/C18值均小于1,并且随深度有减小的趋势,反映了研究区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甾类化合物C29豆甾烷>C(?)胆甾烷>C28麦角甾烷,说明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主要为陆相输入。较高OEP值、高丰度的藿烯和莫烷及甾烷S构型含量均反映了现代沉积物中有机质未熟-低熟特征,但由于原始母质影响和微生物发育,Ts/Tm和C31αβS/(S+R)、C32αβS/(S+R)、C33αβS/(S+R)和C29αββ/(ααα+αββ)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