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蓝淑芳 《海洋科学》1993,17(1):38-40
在东海东北部,济州岛以南,有一支沿西北方向进入南黄海的流动,海洋学上统称黄海暖流。从水团结构分析,也称之为南黄海高盐水①②或南黄海暖流水、黄海暖流水。 黄海暖流水是渤、黄、东海唯一的外海水源,具有高温高盐和低溶解氧含量特征,其消长变化对渤、黄、东海的海洋环流,包括水团、流系和涡旋等的分布及其变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黄海暖流水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扼要总结,重点概述了作者等近年来关于黄  相似文献   
92.
大西洋中脊含金属沉积物中铀的富集R.A.Mills等在整个洋中脊体系观察到的富金属沉积物提供了区域性寻找某些元素的重要线索。考虑到全球平衡,这种富金属沉积物是十分重要的。70年代在大西洋中脊26°N横贯大西洋地质大断裂地区(TAG区)发现了富金属沉积...  相似文献   
93.
94.
在东海北部陆架上,济州岛西南,大致以32°00′N,126°00′E海区为中心,自跃层所在深度到海底,夏季有一个较冷水体存在,本文称之为“东海北部底层冷水”(简称北部底层水)。国内外海洋学者,特別是日本学者曾对东海陆架上的冷水作过研究。如日本海洋学者佐原勉认为,东海陆架上的冷水来源于大陆沿岸;深濑茂则将济州岛西南的冷水命名为中部底层水,并确定了它的温、盐度指标,讨论了它的来源。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76-1977年标准断面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1963-1975年调查资料,对北部底层水的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5.
南黄海和东海“人工水母”投放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4—1986年,作者在南黄海和东海投放大量“人工水母”测量底层流。本文介绍了“人工水母”的投放、回收和漂流概况,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参考有关黄、东海海流研究的成果,绘出了调查试验海区的底层流模式。  相似文献   
96.
本文根据国家海洋局1975—1979年标准断面调查资料,对东海陆架区出现的温、盐度逆转现象进行定义和划分;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在东海陆架区出现两个逆转现象高频海区,一个位于江苏、浙江近海和外海的一狭长海域内,另一个位于济州岛以南和以西海域。通过对逆转现象成因的讨论认为,前者高频区主要是由于几个不同水团的叠置、交汇、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气旋型涡旋的存在和黄海暖流水附近冷水块的出现而伴生的海水上升运动是导致后者高频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7.
东海北部陆架区温、盐度逆转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区的温、盐度逆转现象,有关研究已作了一些论述(苏育嵩等,1989;蓝淑芳等,1984; Nakao,1977),指出东海陆架区存在两个温、盐度逆转结构出现频率高的海区:一个位于江苏、浙江近海的狭长海区内;另一个位于东海北部济州岛西南海区,即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及其附近海域(蓝淑芳等,1993)。翁学传(1984)、曹欣中等(1982)利用常规调查资料,曾分别对第一高频区的中层冷水和温度逆转现象作了初步分析;丁宗信(1994,1995)利用常规调査资料和CTD资料,对黄海、东海春、夏、秋、冬四季温、盐度垂直分布类型及逆转现象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84年和1985年6月在东海北部陆架区进行的大面水文调査资料(该资料由“科学一号”调査船使用Mark-Ⅲ CTD 探测仪获取),以及国家海洋局1975-1980年在东海取得的标准断面BT观测资料,对东海北部陆架区,特别是上述第二高频区的温、盐度逆转现象和成因作进一步研究。 由于该海区的温、盐度逆转现象与水团的配置及交汇密切相关,所以首先讨论该海区的水团。  相似文献   
98.
1985年9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斜贯南黄海的断面(图1)进行了现场观测。该断面呈东南-西北走向,起始测站B6位于济州岛西南,终点测站Hl2位于青岛外海,全长约329.5 km。断面东南端位于南黄海暖流水附近(蓝淑芳等,1986),中部横截黄海冷水团,西北端位于青岛水团附近,因此对该断面的调查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着重分析研究这一南黄海斜断面的水文状况以及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微细结构。  相似文献   
99.
如果西南极冰盖崩落入大洋的话,那么将发生什么后果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全球海平面增高5m对经济和生态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种变化所发生的速率。确定这种崩落的最大可能性也许受限于这些事件“半随机”和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的假设。但是有关过去冰盖范围和目前状态的最新资...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讨论专属经济区调查的目的、重要性、技术应用及相应的费用。尽管设计专属经济区为其沿岸国家提供了海洋资源(包括渔业)管理的树利,它同时也附带了一定的责任,包括水文地理调查和海图制作。目前大陆边缘的定义非常复杂,当其延伸范围从海岸线向外超过200海里时,就要求有详细的测深和地球物理调查资源来确定外围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