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92.
李婷  胡伟伟  马致远  豆惠萍 《地下水》2011,33(3):1-2,10
在分析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论述活塞-指数模型的适用条件,同时利用环境同位素氚的特征,将氚作为地下水系统输入和输出讯息.研究结果表明:活塞-指数模型适用于该区,计算得该区地下水滞留时间为36年,且相对传统方法具有方便、及时、可靠等特征.  相似文献   
93.
2014年初雪龙船为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在南极联邦湾被海冰围困,及时掌握雪龙船周边的冰情变化,以及给出准确的天气形势判断和预报,是此次雪龙船顺利脱困的关键。通过对雪龙船被困期间的海冰、气象和海洋环境状况综合分析发现,造成雪龙船被困的主要因素,一是由于雪龙船被困区域靠近大陆架,冰山较多,多年冰和当年冰夹杂在一起,海冰类型较为复杂;二是由于受连续多个气旋影响,在雪龙船受困海域,偏东大风持续时间长,风力大,导致海冰自东向西堆积,致使雪龙船被困。  相似文献   
94.
从湿地认定标准、调查对象尺度、遥感影像数据的时期和时相、湿地是否被开发利用和基础底图尺度角度,分析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分布和面积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面积为1688220 hm^(2);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中的湿地与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合并,称之为“三调湿地”)得到的甘肃省空间分布完全重合的湿地面积为961793.33 hm^(2),甘肃省“三调湿地”面积明显小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湿地面积;两次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面积的差值为726426.67 hm^(2),在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这726426.67 hm^(2)的湿地主要为沼泽湿地(占72.08%)和河流湿地(占25.86%),而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其都为非湿地。由于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湿地认定标准、调查对象尺度、遥感影像数据的时期和时相、基础底图尺度存在明显差异以及有些湿地已经被开发利用,导致两次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即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的部分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和湖泊湿地,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已经变为草地、林地、其它土地和耕地。  相似文献   
95.
豆世勇  刘锦  鲍东明  彭游博  杨仲杰  赵辰  吕行 《地质通报》2017,36(10):1708-1721
通过对辽北平岗盆地中德仁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形成时代、构造环境,以及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时间和减薄机制。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平岗盆地中德仁组中部英安质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和上部流纹岩中的锆石U-Th-Pb同位素组成。获得前者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46.8±3.5Ma和169.6±4.6Ma,代表了2期岩浆活动的年龄,是平岗盆地基底早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岩浆活动的表现;后者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7.0±0.9Ma,表明流纹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德仁组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Y、Yb;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表现出壳源特征。德仁组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原始岩浆来源于盆地基底岩浆岩重熔。研究区在117~135Ma期间,发生了由正地形向负地形的重大转变,区域上发育伸展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在基底岩石重熔过程中受到地幔混染作用,表明研究区在早白垩世发生了岩石圈减薄,且减薄的起始时间早于117.0±0.9Ma,减薄机制为拆沉作用。  相似文献   
96.
遥感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次通过遥感解译方法,结合地面验证分别对工作区内的地貌、岩土体、地质灾害点进行识别和解译,采用解译出的地形地貌和岩土体分类特征进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同位素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抚顺老虎台矿区各类水体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研究,阐述了地表水与矿井各开采水平及73003#突水点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论证了矿井上覆白垩系砾岩含水层与73003#突水点的联系。研究表明:73003#突水点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与地表水及其他开采水平差异较大,而与白垩系砾岩水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相似。根据同位素、水化学特征及混合计算发现,突水点的水是白垩系地下水与第四系地下水的混合,且白垩系砾岩水占67%,占主导作用;矿井突水通道为活化的F1断层。  相似文献   
98.
针对矿区地表形变同时存在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的情况,结合InSAR监测本身的特点,本文以永城市为例,选用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7景Radarsat-2 SAR图像,提出利用D-InSAR联合SBAS技术开展矿区地表形变监测,即利用D-InSAR监测矿区地面塌陷状况,SBAS监测矿区地面沉降状况。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永城市矿业开采、地质构造、地下水以及城市建设等资料认为,矿业活动不仅给开采面附近造成严重的地面塌陷,还造成了区域性的地面沉降现象。监测结果表明:联合利用D-InSAR和SBAS两种技术适合在矿区开展地表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99.
100.
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东部的程海断裂带,产出有一系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以区内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分水岭、小龙潭和笔架山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化类型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程海断裂带各矿化类型取得的最新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矿床多产出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构造破碎带型3种原生矿化类型,与富碱岩浆相关,继承性特征明显。Pb、S、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从斑岩型→接触交代型→构造破碎带型,成矿物源从幔源→壳幔混合,幔源为主→壳幔混合,壳源为主逐渐过渡,矿化剂硫从幔源硫向壳幔混合硫过渡,成矿流体从单一岩浆水向岩浆水大气水混合转变,成矿温度、盐度从高温、中高盐度→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低盐度变化,总体表现典型斑岩成矿系统特征。最后,综合以上成果建立了成矿模式,有望为寻找相似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