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春玉米套种夏大豆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地处桂西中部一带种植历史悠久,但产量低且波动大。通过试验资料及气候资料的分析,寻找症结所在,便于对症下药,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2.
古代“藏宝图”流传已久,是图是诗,或是星座盗墓一般从三个途径确定墓葬的地点,出版大型“藏宝图”,是盘点家低,还是泄露机密。  相似文献   
133.
134.
135.
巴罗型中压变质带与巴肯型低压高温变质带的成因与大陆板块边缘的碰撞造山及陆内造山作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变质带的空间时间配置关系、压力类型、变质作用pTt轨迹、伴生的岩浆岩等等,可以区分出3种类型的大陆造山模式:弧-陆拼贴型、陆-陆碰撞型(可进一步分为中高压型碰撞造山带和双变质型山带型(paired metamorphic mountain belt)陆-陆碰撞带)、陆内造山地壳加厚-伸展型。巴罗型中压变质带普遍出现于地壳加厚-热弛豫的构造环境,但巴肯型低压变质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及物理化学条件在不同的造山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热源至少有:壳内岩浆侵入或岩浆板底垫托、沉降盆地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热、构造热穹隆、变质核杂岩、地下热流体传热等。大陆边缘造山带中巴罗型变质带的倒转以及板内造山带中变质带问断等现象与造山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记录了造山过程中的重要的地质事件,也是探讨造山历史的理想场所。由于四川丹巴地区松潘—甘孜造山带形成于很独特的3个板块双极性构造环境,表现出与世界上典型造山带诸多相似的地方,如巴罗型中压变质带、巴肯型低压高温带同时在一系列变质穹隆中发育,但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通常只发育在大陆边缘的倒转的巴罗带和陆内造山过程中的变质相间断同时出现,显然这与本?  相似文献   
136.
胶东矿集区大规模成矿时间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41,自引:22,他引:41  
陈衍景  Franco  PIRAJNO  赖勇  李超 《岩石学报》2004,20(4):907-922
本文全面收集了胶东矿集区矿床和相关岩石的同位素年龄,讨论了该区金矿床大规模成矿的时间和构造背景.数据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中生代,以110~130Ma为高峰;成矿事件同步或略滞后于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铷锶和锆石SHRIMP年龄表明中生代花岗岩类形成于多次热事件,大量继承锆石的存在和较高的ISr值(>0.709)指示花岗岩浆主要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或重熔.矿石和成矿流体的Isr值普遍高于0.709,并略高于中生代花岗岩类,指示成矿流体和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内部.讨论显示,中生代华北与华南古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是导致胶东矿集区形成的主导因素;花岗岩类侵入和大规模成矿作用耦合于碰撞造山带的3阶段地球动力学演化,即早阶段挤压-地壳缩短-隆升,中阶段岩石圈拆沉并转向伸展构造体制,晚阶段伸展;最强烈的成矿作用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的挤压向伸展转变期;已建立的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可以较好解释胶东矿集区的矿床、花岗岩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7.
碎屑岩骨架颗粒溶解的热力学条件及其在克拉2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基于热力学相平衡原理, 探讨了不同成分的斜长石和钾长石在成岩作用期间与地下流体之间的反应平衡关系, 尤其是温度和流体成分(pH值, K+, Na+, Ca2+的活度等)对长石溶解-沉淀平衡的影响. 通过检测库车坳陷中克拉2气田的储层物性、次生孔隙、长石溶解的结构特征、次生粘土矿物、地下水化学特征, 发现克拉2气田中储层质量最好的岩层的次生孔隙非常发育, 而且其中的斜长石的溶解特征也十分明显, 斜长石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溶解的特征, 而钾长石表现出清楚的次生加大的现象. 地下水化学成分刚好落在长石溶解热力学相图的钾长石沉淀区、钙长石的完全溶解区以及钠长石组分的部分溶解区, 很好地解释了本区的长石溶解特征. 因此, 可得出长石的溶解对本区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发育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推测这些位于异常高压带的长石骨架颗粒溶解所需要的溶剂极可能来自深部的泥岩富含有机酸的挤出水.  相似文献   
138.
基于GASA混合策略的BP网络在基准地价测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遗传算法的并行搜索结构和模拟退火的概率突跳特性 ,提出了一种用于BP网络权值学习的GASA混合策略。以江西省赣县县城商业用地为例 ,应用基于GASA混合策略的BP网络对其基准地价进行了测算 ,并与回归模型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混合策略能有效地避免BP算法陷入局部极小和网络单目标学习易产生的过拟合现象。将神经网络用于基准地价的测算 ,精度优于常规的回归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39.
四川丹巴地区中低压变质作用及P-T轨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素华  赖兴运 《岩石学报》2005,21(3):819-828
四川丹巴地区地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羌塘板块的汇合处,这里集中了中压型的巴罗变质带和低压型的巴肯变质带,该区中低压变质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大陆动力学意义。本文通过地质温压力计估算了研究区的峰期变质温度和压力,从微区的角度分析了各变质带的P-T轨迹和地热梯度, 结果表明,丹巴地区巴罗型变质带和巴肯型变质带都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但是巴肯型变质带的地热梯度高于巴罗带。结合研究区的变质带的分布,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反应,本文认为丹巴地区的确并存巴罗带和巴肯带,两种地热梯度反映了构造条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